從景物和自己的活動兩個角度描寫了旅途中的新鮮感受:山路上,夾道綠陰,似乎和不久來時所見沒有什麽兩樣,但綠陰叢中。時而傳來幾聲黃鸝的鳴囀,卻是來時路上未曾聽到過的。這“不減”與“添得”的對照,既暗示了往返期間季節的推移變化-壹-已經從春天進入初夏。也細微地表達出旅人歸途中的喜悅。
運用對比的手法,將壹次平常的出遊描繪得起伏而有新意,體現出了的生活情趣。
這是壹首紀行詩,寫詩人行於三衢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壹爽,遊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於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壹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遊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註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詩作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