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詩·小雅·鴻雁》:“鴻鴈於飛,哀鳴嗸嗸。”《序》雲:“《鴻鴈》,美 宣王 也。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後以“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人們。 清 洪升 《長生殿·收京》:“流離百室,哀鴻滿路悲戚。” 劉國鈞 《辛壬之間雜詩》:“胡盧依樣君休問,中澤哀鴻血未枯。”
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壹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qú,勞苦)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鳴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zhěn,悲痛)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寫的就是人民痛苦流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