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壹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裏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擴展資料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壹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壹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壹首即景小詩。
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裏,胸次開闊。詩壹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全詩對仗精工,著色鮮麗,動靜結合,聲形兼俱,四句詩宛然組成壹幅咫尺萬裏的壯闊山水畫卷。
“絕句”是詩的名稱,並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於用來寫壹景壹物,抒發作者壹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壹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
杜甫用這壹形式寫了壹組詩,***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壹首。
這首絕句壹句壹景,但又融而為壹,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壹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
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仿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