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歌的藝術特色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摘要: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壹顆閃亮的明珠之壹,他的詞在題材內容、語言的運用、表現手法、以及風格等方面都頗有造詣,為中國的詩詞開辟了壹片新的天地,給宋代詞壇上帶來了輝煌的成就。蘇軾在中國詞壇的位置不可替代,舉世無雙。蘇軾的文學創作內容比較豐富,題材比較廣泛,其中大部分給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具有最高藝術價值的作品是抒發個人情感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蘇軾的詞具有大氣磅礴之範,往往詩歌以及詞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反映現實社會,蘇軾就把詞的社會功能和詩結合的淋漓盡致,體現了壹代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蘇軾贊美景物的詩詞,往往把我們平常看似普通的景物寫的生動形象而又借物喻人。蘇軾的反映社會現實的、關心民生的、揭露政治弊端的詩歌都生動鮮明的表現出蘇軾對於社會問題的關註。 關鍵詞:蘇軾詩歌藝術特色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於壹個富有文學氣氛的封建知識分子家庭,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是我國文學史上詩、詞、散文兼美的文學大家,單就詞的壹方面而言,他的貢獻尤其突出。 壹、立意深刻 蘇軾的詩詞歌賦對於題材的選擇比較獨特,在新穎的題材上又對主題加以深刻的提煉,耐人尋味,這些與蘇軾不平凡的、坎坷的壹生頗有 蘇軾今存詩2700多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采。同情人民、關心生產是蘇詩的壹個突出內容。 蘇軾的寫景詩和理趣詩,藝術價值最高,最為膾炙人口。蘇軾壹生足跡所至,飽覽奇景偉觀,創作了大量寫景詩。 蘇軾善於從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發人所未發,寫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詩。如《題西林壁》等篇。 此外,蘇軾對繪畫書法均有很高的造詣,寫過不少品詩、題畫、鑒賞書法的詩歌,如《讀孟郊詩》。 蘇詩奔放靈動,逸態橫生,才思四溢,觸處生春,藝術上堪稱別開生面,成壹代之大觀。蘇軾體察敏銳,詩筆爽利,無論描寫風光、物態和人情,都可做到“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甌北詩話》)。 辛棄疾詞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駕馭詞調上,辛棄疾有著非凡的才能。 其次,在語言運用上,尤其是在大量的用典、用事上,辛棄疾也有特殊的造詣。所謂“驅使莊、騷、經、史,無壹點斧鑿痕,筆力甚峭”。 第三,善於調動壹切藝術手段為塑造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服務,也是辛棄疾的重要藝術成就之壹。 辛棄疾以論為詞,將策論中所陳述的內容寫到詞中,用詞體現理想、抱負,但並非“直說”,而是用具體的形象來表達。此類藝術手段,多種多樣,主要有二種:①通過藝術形象創造意境。②用典、用事,體現本地風光。如:〔永遇樂〕“千古江山”,所說三個故事,都與京口(鎮江)相關。這首詞以古諷今,用典、用事,切合眼前實際,更加增強了藝術形象的感染力。 辛棄疾在藝術上的造詣,使其歌詞形成獨特的風格,產生了“稼軒體”。所謂“稼軒體”,既增強了詞的體質,又不變其“本色”。因此,辛棄疾便在南宋詞壇上,獨樹壹幟。 當然,辛棄疾的藝術創造也難免產生某些流弊,他的作品,有的議論化、散文化,缺乏具體形象,有的堆砌典故,有“掉書袋”之譏。但是,從整體看,辛棄疾對於詞的疆界的進壹步開拓,對於詞的藝術表現所作的貢獻,卻是有大功於詞苑的。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 1.“以文為詩”是蘇詩的顯著特色之壹,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如《石鼓歌》。“以文為詩”實際上靠以才氣為詩而獲得成功。 2.豐富的比喻,也稱“博喻”,如《百步洪》。 3.敏銳細致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力,平凡事物,壹經其手寫出,給人以觸處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學為詩,體現為好議論、善於使事用典。有意識地以議論入詩,將對事物的形象感受與哲理思考結合起來。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蘇詩兼備各體而以七言為擅長,而且風格多樣,七絕清麗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6.蘇詩的基本風格有二,壹剛健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曠閑逸。高風絕塵才是其詩風的主導傾向,即壹種超越世俗的審美境界。 軾詞的內容: 蘇軾擴大了詞的領域,用詞來抒寫生活情趣,政治抱負,身世感慨,親友情誼,農村生活,詠物,談禪,說理等,無所不宜. 蘇軾詞的風格 蘇軾詞以豪放為主,有名的有.在裏描寫了赤壁戰場的雄奇景色,周瑜,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顥示了對人生的樂觀態度和建功立業的抱負.蘇軾詞雖以豪放為主,但還有清秀,穠麗,溫婉,蘊藉的壹面,如(莫聽穿林打葉聲)寫得簡淡.蘇軾詞不喜歡雕琢,善於吸收詩句入詞,偶然也運用當時漱f語,給人清新樸素的感覺. 特點: 1.開創了豪放詞風。 蘇軾在婉約之外,大量地創作豪放詞,開創了豪放詞風,促進了詞風的轉變。我們壹般認為蘇軾的豪放詞能夠借助瑰麗壯偉的意象,恢宏的意境來抒發其慷慨豪情。蘇軾豪放的藝術風格表現主要有三: 壹是將充沛激昂甚至悲壯蒼涼的 *** 融入詞中; 二是在寫人、詠景、狀物時以慷慨豪邁的意象,飛動崢嶸的氣勢,闊大雄偉的場面取勝; 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調著稱。如《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等,均體現出這壹風格。 2.以詩為詞。 所謂以詩為詞,就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 3.突破了音律的束縛。 蘇軾“以詩為詞”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詞由音樂的附屬品變為壹種獨立的抒情詩體。蘇軾寫詞只求閱讀而不求演唱,故註重抒情言誌的自由,雖然也遵守音律規範但不拘不於音律。因此,蘇軾作詞時揮灑自如,即使偶爾不協音律也不在所不顧,因此受到其後陸遊,李清照等人的詬病。 4.蘇詞的語言創新。 蘇詞語言風格為清新樸素,他多方面吸收古人語言精華,化用前人語言入詞,還運用口 誤、虛字入詞,豐富詞的表現力。如這首《滿庭芳》: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裏,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壹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壹曲滿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