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甫的詩句有哪些酒詩

杜甫的詩句有哪些酒詩

杜甫的吟酒詩中有不少感時傷世、憂國憂民之作,讀了,分明可以觸摸到詩人的心脈,它與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喜怒哀樂融合在壹起:“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九日》),以酒後追憶唐玄宗去驪山與楊貴妃尋歡作樂之事,委婉地指出唐玄宗的驕奢淫逸造成了社會動亂、民不聊生之惡果,於沈郁之中見哀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勾勒出了壹幅觸目驚心的貧富圖,反映出人吃人的社會現實。“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羌村三首》其三),含淚寫盡兵荒馬亂之中人民生活之維艱,統治者窮兵贖武之危害。“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出了詩人獲悉官軍平定叛亂、收復失地喜訊後興奮不已的心懷,愛國精神躍然紙上。詩人熱愛農村,親近農民,熟悉農民的生活習慣,善於用農民的言行寫出農村的風俗習慣與農民憨厚爽朗的性情,吟酒詩因而散發出村酒的芬芳、鄉士的氣息:“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鬥”(《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

杜甫吟酒詩內容豐富多彩,除上述具有現實性、人民性與愛國精神的詩外,還有壹些緬懷往事,思念親朋,描述自身與別人生活、性情的作品:“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遣懷》),“醉眠秋***被,攜手日同行”(《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何時壹樽酒,重與細論文?”(《春日憶李白》)“故人能領客,攜酒重相看。自愧無鮭菜,空煩卸馬鞍。移樽勸山簡,頭白恐風寒”(《王竟攜酒高亦同過***用寒字》),“主稱會面難,壹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贈衛八處士》),“酒盡沙頭雙玉瓶,眾賓皆醉我獨醒。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醉歌行》),這些歌詠詩人與李白、高適、鄭虔等友人往來,以及餞別親友的詩,於真率中見深情,於樸素中見厚意。

“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壯遊》),這是詩人豪爽、正直、嫉惡如仇性情之真實寫照。“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蜀酒禁愁得,無錢何處賒?”(《草堂紀事》),“年荒酒價乏,日並園蔬課”(《屏跡三首》其三),這些詩寫詩人窮困潦倒之生活,流寓他鄉之愁苦,頗顯“老杜”之風。寫他人生活、性情的《飲中八仙歌》堪稱其代表作,詩中惟妙惟肖地描述了賀知章等8位酒家狂士的嗜好、醉態及性格。

在杜甫的吟酒詩中,也有壹些吟詠放懷暢飲、借酒遣懷之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杜位宅守歲》),“百年渾得醉,壹月不梳頭”(《屏跡三首》其二),“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絕句漫興九首》其四),這些寫放懷暢飲的詩句,與李白的“百年三萬六千日,壹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竟近在咫尺了!“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絕句漫興九首》其八),與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歌行》)又是何等相似!“濁醪誰造汝?壹酌散千憂”(《落日》),“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二),“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水檻遣心二首》其二),寫詩人借酒澆愁,詩的內容情味,實與老杜生活境遇相吻合。

此外,也有壹些喜沾恩賜,希冀歸隱,信奉道教之篇什,如“縱酒欲謀良夜醉,歸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宵”(《臘日》)與“丹砂訪葛洪”(《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便是。這類內容的詩在杜甫吟酒詩中占的比重較小。

杜甫吟酒詩有豐富的內容、深邃的思想,也有很高的藝術性。其成就是多方面的,突出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以時事入詩”:把寫詩人自身窮困之生活、潦倒之愁苦,與反映社會現實結合起來。其遭遇往往在吟酒詩中得到反映。詩人悲嘆自己的窮困潦倒,實際上是間接地悲國破,悲民窮。這樣,詩人把敘寫自身坎坷不平的遭遇與反映社會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加深了吟酒詩的思想性。

其次,下筆傳神。其吟酒詩,有不少恰似壹幅幅傳神的人物畫。《遭田父飲,美嚴中丞》壹詩,通過敘寫老農熱情又執意地留住詩人飲酒壹事,傳神地揭示了老農夫的典型特征——樸實、熱情的性格,使老農形象躍然紙上。《飲中八仙歌》寫賀知章等8位著名的酒客狂士更為傳神。詩人以素描兼漫畫手法,勾勒出了壹幅絕妙的酒客狂士群像圖。圖畫中酒客狂士既具嗜酒、狂放不羈的***性,又有身份、醉態各自不同的異處。我們不難看出在其狂放不羈的***性中又有各自的個性特點。譬如,寫賀知章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主要突出其醉中騎馬、狂而忘身之特點。賀知章不是自號為“四明狂客”嗎?寫李白則是“李白壹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於醉態描敘之中,突出其蔑視權貴,無視皇帝尊嚴,狂中帶“反骨”的特點。李白自己不是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的詩句嗎?李子德對《飲中八仙歌》的評語:“似頌似贊,只壹二語可得其人生平。妙是敘述,不涉議論,而八公身分自見”①,是頗為中肯的。由於詩人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其傳神的特征,因而其筆下的人物,都令人如見其態,如聞其聲。?

再次,語短情長。杜甫寫詩,總是惜墨如金 ,力求詩篇體制小,容量大,以片言只語反映豐富的思想內容。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僅10個字,便將封建社會是達官貴人的天堂、勞動人民的地獄這壹實質揭露得淋漓盡致,產生了多麽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醉眠秋***被,攜手日同行”,短短兩句,將詩人與友人李白齊飲、***眠、同行這些朝夕相處的生活之景概括得何等精妙,將這兩位大詩人親如骨肉之深情又是發抒得何其真摯動人!?

杜甫壹生何以留下如此多的吟酒詩?我們認為,這與他嗜酒,與飲酒吟詩的友人李白、高適等互相影響有關;也與他身處逆境,壯誌難酬,窮困潦倒,卻又不願趨炎附勢之生活境遇、思想性格有關;還跟他推崇歷史上的名家,吸取其作品的精華有關。這裏,我們想側重談論最後壹種因素。?

就杜甫全集來說,詩人受歷史上名家影響是較多的。就吟酒詩而言,恐怕他主要是受陶淵明的影響。杜甫推崇陶淵明這位嗜好飲酒吟詩的名家,在詩裏多次提到他:“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可惜》)。至於其詩句“濁醪自初熟”(《泛溪》)則分明是從陶淵明詩句“漉我新熟酒”脫胎換骨而來。杜詩受陶詩之影響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