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禮儀之邦的詩句

有關禮儀之邦的詩句

1. 關於禮儀之邦的詩句

關於禮儀之邦的詩句 1. 有關禮儀的詩句有哪些

1、“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4、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

———歌德:《親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壹,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範圍內成為審美的人。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

6、禮貌是壹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爾夫人》

7、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崇尚投桃報李,禮尚往來。

2. 寬容是中華人明的傳統禮儀,我們壹定要扞衛他!

3. 世界公認中國是禮儀之邦。

4. 面對長輩要彬彬有禮這是我們必須學會的禮儀。

5. 儀態萬方的禮儀小姐款款走上主席臺,給獲獎人員披紅戴花。

6. 亞運會開幕式上,溫文爾雅的禮儀小姐給中外來賓留下美好的印象。

7. 經嚴格訓練的禮儀小姐,壹舉壹動都恰到好處。

8. 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可以省略,但註重禮儀還是必要的。

9. 我禮儀周到,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10.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11. 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可以省略,但註重禮儀還是必要的。

12. 禮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世界公認中國為禮儀之邦。

2. 禮儀之邦的千古佳句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流傳千古的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王勃《滕王閣序》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鳳棲梧》柳永 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蜀道難》李白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番滋味在心頭。

《烏夜啼》 李煜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贈劉景文》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種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如夢令》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聲聲慢》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誌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描寫夏天的古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裏《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宋·陸遊《初夏絕句》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範仲淹《蘇幕遮》 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李花二首》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詩詞名句——景物篇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 (宋)蘇軾《贈劉景文》 壹鳥不啼山更幽。

(宋)王安石《鐘山即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白居易《憶江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杜甫《登高》 眾裏對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僧誌南《絕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幹。 (宋)王安石《春夜》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唉乃壹聲山水綠。 (唐)柳宗元《漁翁》。

3. 禮儀之邦的千古佳句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流傳千古的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王勃《滕王閣序》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鳳棲梧》柳永 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蜀道難》李白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番滋味在心頭。

《烏夜啼》 李煜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贈劉景文》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種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如夢令》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聲聲慢》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誌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描寫夏天的古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裏《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宋·陸遊《初夏絕句》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範仲淹《蘇幕遮》 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李花二首》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詩詞名句——景物篇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 (宋)蘇軾《贈劉景文》 壹鳥不啼山更幽。

(宋)王安石《鐘山即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白居易《憶江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杜甫《登高》 眾裏對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僧誌南《絕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幹。 (宋)王安石《春夜》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唉乃壹聲山水綠。 (唐)柳宗元《漁翁》。

4. 形容禮儀的成語、詩句和故事

五體投地、識禮知書、通書達禮、矩步方行、通文達禮等。

1、五體投地

解釋: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壹、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譯文:致敬的儀式,他的儀表九等:壹、發言慰問,二、低著頭表示敬意,三、用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跪下,七、手膝蹲在地上,八、五輪都屈服,九、五體投地。

2、識禮知書

解釋: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屬,寂沒入官,姓木名難兒,溫柔賢淑,識禮知書,兼通數學。”

譯文:這是罪臣家屬,寂充公,姓木名難兒,溫柔賢淑,認識禮儀知識,兼通幾學。

3、通書達禮

解釋:指通詩書,懂禮儀。

出自: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卷:"原來田氏是東村田貢元的女兒,倒有十分顏色,又且通書達禮。"

譯文:原來田氏是東村田貢元的女兒,倒是有十分顏色,而且通信達禮。

4、矩步方行

解釋:行走時步伐端方合度。指行為舉止合乎禮儀規範。

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回:“這樣先生,斷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譯文:這樣先生,決不能矩步才行,不過東家西席,姑且保存名目而已。

5、通文達禮

解釋:指有學問懂禮儀。

出自: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況甥女雖系壹小小村女,然讀書識字,通文達禮,有才有德,不減古之列女,豈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譯文:何況外孫女雖然是壹個小村莊女,但是讀書識字,通文達禮,有才有德,不比古代的婦女,哪有上用白色墻壁的姿態,下到青衣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