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楓橋夜泊古詩哪兩句更能體現作者孤單憂愁的思想感情

楓橋夜泊古詩哪兩句更能體現作者孤單憂愁的思想感情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兩句更能體現作者孤單憂愁的思想感情。

殘月、烏啼與滿天的飛霜固然構成了作者復雜煩憂的心緒,那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更像重錘般撞擊他的心靈。

江邊紅艷璀璨的楓葉、江上富有畫意詩情的漁火,在蕩漾的碧波上閃爍,這是詩人刻意描繪的夜景。但面對如詩如畫的景致,詩人卻沒有壹絲歡愉,反而令他郁悶的愁緒更加濃重。

“夜半鐘聲到客船”,夜深了,月亮已經落下去,滿天飛霜、萬籟俱寂。但傳到作者耳膜的卻是寒山寺那沈悶的鐘聲,這更使詩人聯想到“青燈古佛、暮鼓晨鐘”的單調枯燥的僧侶生活。

唐代張繼《楓橋夜泊》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裏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天寶十四年壹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壹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壹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詩詞賞析

這首七絕,是大歷詩歌中最著名之作。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楓橋夜泊》描寫了壹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壹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壹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

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壹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沈,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名家點評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作者不過夜行記事之詩,隨手寫來,得自然趣味。詩非不佳,然唐人七絕佳作如林,獨此詩流傳日本,幾婦稚皆習誦之。詩之傳與不傳,亦有幸有不幸耶!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詩所寫楓橋泊舟壹夜之景,詩中除所見所聞外,只壹“愁”字透露心情。半夜鐘聲,非有旅愁者未必便能聽到。後人紛紛辨夜半有無鐘聲,殊覺可笑。

後世影響

《楓橋夜泊》擴大了楓橋和寒山寺兩處名勝的名聲和影響。楓橋、寒山寺本非規模宏大、聲名顯赫的勝景,卻因《楓橋夜泊》而名聲大顯,至今名重江南,傳聲海外。

《楓橋夜泊》的影響和傳播從唐代壹直持續到當下,由文學擴展到繪畫、音樂,其傳播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近代以來不斷有著名畫家通過畫筆重現《楓橋夜泊》詩的意境,作《楓橋夜泊圖》,如李鐵、錢松巖有《楓橋夜泊圖》等。

此外,由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教授譜曲的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楓橋夜泊》是各種音樂會上常演不衰的經典曲目。歌曲為張繼的詩插上了音樂的翅膀,把音樂之美與詩詞之美融為壹體,使之成為詩化的音樂形象和音樂化的詩詞意境的完美結合。

而由陳小奇作詞、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則是《楓橋夜泊》的當代演繹,問世即風靡海內外,成為大陸流行歌曲中的經典作品。

歌曲之所以深受大眾歡迎,就在於歌詞創造性地承繼了《楓橋夜泊》的意境和詩中隱約傳遞的愁情,觸發了古往今來人人都會有的時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激起了人們對往昔情事的詩意懷想、對迷蒙未來的無限期待。

《楓橋夜泊》詩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很有影響。比如此詩在日本就家喻戶曉,還被選入日本小學課本。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籌建了壹座寺廟,亦名寒山寺,寺廟仿照蘇州寒山寺,立石碑壹座,上刻寫張繼的《楓橋夜泊》詩,建有“夜半鐘聲”鐘樓壹座,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還架起了“楓橋”。

百度百科--楓橋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