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贊美老蘇的詩

贊美老蘇的詩

中學的時候看過壹本蘇東坡傳,不是林語堂先生的版本。作者是壹對情侶,具體名字我已經完全記不清了。從那本書開始,我開始跳出課本上蘇東坡的詩詞,全面走近蘇東坡,徹底成了老蘇的死忠粉。

記憶最深的有兩個故事,壹個是與王安石的糾葛,壹個是他的三事——妻子王符、王符的表妹王閏之、紅顏知己王朝雲。老蘇和那個時代的文人完全不同。他尊重他生命中的每壹個女人,不喜歡養壹個漂亮的妻妾。當他遇到壹個時,他深愛著她,並且非常投入。這在當年絕對是壹股清流。

所以才有“娶妻當如黃月英,娶蘇東坡”的說法。

在中國古代,普通家庭的婦女都有無名的姓氏。比如老蘇是書香門第,他妹妹叫八娘。很明顯,她是按照排名來的。我相信不是因為老蘇的爸爸懶。因為老蘇的奶奶,石夫人,她的母親,成夫人,甚至哥哥蘇轍的妻子,石夫人,都有無名的姓。只有蘇軾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都有名字:王符、王閏之、王朝雲,還有壹些是老蘇自己演的。他對女性人格的尊重可見壹斑。

而且,老蘇還有壹個特點,珍惜眼前人。我曾經以為“壹個人過壹輩子”是愛情故事的完美結局。後來我自己經歷了,才知道這叫不面對現實,也是壹種“堅持”,壹種貪婪。逝者已矣,過好自己的生活,靠別人過不好是不對的。

老蘇,壹個透明的佛教徒,自然明白無常的道理。正如《金剛經》所說:“萬物如夢泡,如露,如電,所以要這樣看。”情緒也是如此。既然他們無常,活在當下就好。和誰在壹起,他總能看到他們的閃光點,並毫不猶豫地誇獎自己。他給這三個女人都留下了非常深情的詩。

想必大家對老蘇的虔誠是從下面這個字開始的。

這是蘇東坡寫給潔發之妻王福的。王福是四川梅州人。她16歲嫁給蘇軾。王符雖不如蘇家,但記憶力超群,精通詩詞,令婚後的蘇軾大吃壹驚,從此開始了夜讀伴茶的甜蜜時光。

蘇軾在《亡妻王墓誌銘》中說:

在蘇軾心中,王符不僅是賢妻良母,更是壹面鏡子。王福的各種勸誡,他都很受用,他會壹直記著。這也說明了兩者之間的平等關系和相互尊重與愛護。

相知11年後,至平二年(1065)五月,王符拋下6歲的兒子蘇邁,死於都城開封府,時年27歲。我不知道老蘇當時有多難過。

最後,王符被安葬在梅州東北的彭山縣安貞鄉李克龍,在蘇洵夫婦墓旁。蘇軾在《王亡妻墓誌銘》中說:“君與師相安只十年。在妳死後的第二年,史悲痛地寫了壹篇文章,題目是《亡妻王墓誌銘》

熙寧八年(1075),老蘇來到密州。這壹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了自己的第壹任妻子王符,並寫下了第壹首悼亡詩《江正月二十日夜憶夢》。

王符病逝後,蘇軾繼續與王符的表妹王閏之結婚。此時,老蘇32歲,王閏之21歲。

21歲在今天依然是100%的清純少女,但是按照宋朝的禮儀,“十四歲到二十歲的女子”不服喪就可以結婚。蘇八娘16歲嫁給程之才,王符16歲嫁給蘇軾,蘇軾15歲嫁給蘇轍。265,438+0歲的王閏之為什麽壹個人?

原因只有壹個。王閏之從小就崇拜前蘇聯。她終於如願以償,在王福死後的第三年嫁給了愛豆。

王閏之結婚前沒有名字,家裏叫她“二十七娘”。“閏”這個名字也是老蘇後來起的,因為她出生在八年閏的正月。

後來,蘇軾在悼念之父、悼念君文時說:“只有男丁和幼女才是繼承人。仁義重,報之宜也。”(《蘇軾文集》第63卷)

“錢”是燒茶的陶罐,“莫”是采桑的竹籃。這兩個字雖然是謙虛的話,卻道出了王閏之的來歷:壹個不折不扣的村姑,擅長煮茶采桑。

作為壹個村姑,她自然沒有表姐王福那麽有才華,在精神領域也很難和老蘇有* * *音,但她溫柔賢惠,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尤其是她把王福的兒子蘇邁當成自己的兒子,這讓老蘇非常感動。王閏之陪伴蘇軾度過了壹生中最重要的25年,從熙寧元年(1 0 6 8)到元佑八年(1 0 9 3),這是蘇軾壹生中最跌宕起伏的25年。王閏之陪蘇軾從家鄉眉山到都城開封,再輾轉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常州-鄧州-開封-杭州-開封-潁州-揚州-開封。他和老蘇經歷了烏臺詩案和黃州貶謫。在老蘇被貶的經濟困難時期,痞子經歷了王閏之和老蘇壹起摘野菜,赤腳犁地,帶著蘇家經受壹次又壹次考驗。默默無聞地陪伴蘇軾走過了人生最重要的階段。

我早年看的傳記裏,把王閏之描寫成壹個庸俗的潑婦,所以老蘇常常回憶起王符的恩情,哭得枕頭都濕了。後來發現作者欺騙了我。。。

雖然王閏之和蘇軾沒有王符那種浪漫的悟性,也進不了老蘇的靈魂,但她對蘇軾的愛不亞於王符。她陪著老蘇走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歲月,不離不棄,如果這不是愛。。。

蘇軾後來在重陽節寫了壹首詩“明日重陽節,而我因病不去古會,再用韻”,於是叫我老婆:

“孟光”是的妻子洪。《後漢書》說,洪亮在江南當侍從時,他的妻子孟光親自烹飪食物謀生。她和丈夫以梅綺為榜樣,視對方為客人。“老孟光”的比喻,可見她在老蘇心中的地位。

後來給老蘇生了兩個兒子,蘇和。然而,在陪伴了25年後,46歲的王閏之在蘇軾再就業的第八年八月(1093)病倒並去世。老蘇親手送走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個女人。她壹定是壹個多麽強大的人。

畢竟他晚年喪妻,這篇悼詞更是令人心酸:

“只有同壹點”是老蘇最直接的情感回應。8年後,65歲的老蘇在從嶺南回京的路上,傷心地去世了。他的哥哥蘇轍遵從了老蘇的遺願,把他和王閏之的靈柩葬在了壹起,靈柩已在靖西寺停放多年。飛躍女孩壹生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朝雲無疑是老蘇晚年的壹抹亮色。朝雲是浙江錢塘人。因為家境貧寒,他當了歌舞伎,在西湖邊謀生。有壹次,老蘇和朋友聚餐,引來了朝雲的歌舞班。朝雲是歌舞班的頂梁柱,他優美的舞技立刻吸引了老蘇的註意。此時的朝雲只有12歲,但是濃妝之下,總會顯得特別成熟。舞畢,眾舞者落座奉酒,朝老蘇面前的雲走去。此時,朝雲已脫下舞衣,換上素色長裙,壹股清雅脫俗的少女氣息撲面而來,老蘇心中微微壹動。

這時天氣突變,原本晴朗的壹天突然被烏雲遮住,變成了別樣的風景。繆斯女神來了,於是有了千古傳唱的絕美句子:

寫西湖的風景,但是寫雲。從此,朝雲看到這壹點後,佩服老蘇的才華,決定跟隨他。王閏之也非常喜歡這個聰明的男孩,為他贖身,並把他作為女仆。蘇已經38歲了,應該對這個只有12歲的小姑娘沒什麽好感。

晁雲進入蘇家後,在蘇東坡的親自培養下,很快就識字並精通書法,很快就能作詩了。早晚朝雲和蘇軾壹起來了。但是,兩者的關系有點奇怪。朝雲壹直以丫鬟的身份陪著老蘇。黃州末年,也就是她十八九歲的時候,從丫鬟變成了妾。不知怎麽的,我想起了《源氏物語》裏的張敏。

盡管晁雲的地位卑微,但在精神追求和藝術感受上,她比王閏之更接近前蘇聯的精神世界。

講個小故事。壹天晚飯後,老蘇摸著肚子慢悠悠地走著,問身邊的丫鬟:“妳知道我肚子裏是什麽嗎?”壹個丫環說:“都是文章。”老蘇搖搖頭,另壹個人說:“都是機械。”老蘇又搖搖頭。朝雲曰:“光棍肚不合時宜。”老蘇哈哈大笑,稱贊道:“認識我的,只有晁雲。”有這樣壹個善解人意,有愛心的姑娘陪著,也許是老蘇的福氣。

元豐六年(1083)九月,老蘇被貶黃州的第四年,22歲的朝雲為蘇軾生下壹子(此時還健在,不知如何相處)。反正蘇軾很喜歡這個孩子,給他取名蘇誌,小名“甘二”。孩子滿月時,蘇東坡寫了壹首《自嘲》詩:“大家都盼著領養兒子聰明,我卻被聰明耽誤了壹輩子;我只希望這孩子憨厚老實,不要有災難,不要給大眾添麻煩。”

可惜事與願違。幾個月後,孩子死了。“老年喪子”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承受的,對老蘇的打擊壹定是極其沈重的,給朝雲帶來了致命的打擊。老蘇在他的詩中寫道:

字字泣血,形神俱損。從那以後,朝雲的身體每況愈下,再也沒有孩子。

從此,老蘇被放逐到蠻夷之地惠州(今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此時,他已年近六十。眼看他的運勢轉了,難得有恢復的希望。家裏的宮女嬪妃紛紛散去,只有朝雲跟著老蘇翻山越嶺來到惠州。對此,東坡深感感嘆。

這首詩還有序:“我家有幾個妃子。四五年我相繼辭職,壹個人搬到了南方。因為讀了樂天的詩,所以做了這個禮物。”“樂天”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當年有壹群漂亮的妃子,有好幾個很有名的。所謂“櫻桃蘇凡口,柳葉小蠻腰”蘇凡和小蠻都是老白最愛的妃子。但是當老白年老體弱時,他把他們壹個個驅散了,蘇凡也離開了他。。。朝雲和都是舞妓,怎麽能不讓老蘇在晚年暗自高興呢?俗話說得好,但知其壹不知其二,在最困難的日子裏,老蘇和朝雲在壹起,這真是人生的幸事,也是他自己的人格魅力。

但三年之內,朝雲染上了瘟疫,終於無法忍受嶺南悶熱惡劣的氣候。他讀了佛經《金剛經》中的“六如”(“萬物皆有其道,如夢如泡,如露如電,我們要這樣看”),34歲去了另壹個世界。

其實早在蘇東坡做徐州太守的時候,朝雲就已經跟寺上的僧人學習過金剛經,後來在徽州拜當地的著名僧人為俗家弟子。晁雲死後葬於徽州西湖孤山,孤山奇寺僧人在晁雲墓上建有“劉茹亭”。朝雲,壹個卑微的妃子,能被悼念至今,人格魅力也是如此。

老蘇的兩個心腹,王福和朝雲,壹個是小兩口,壹個是老伴。在老蘇心裏,是無法比較誰更重的。方魂死後留下老蘇壹個人也是壹種折磨。

最後送妳壹句我最喜歡的話,也是老蘇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