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我姓司,這個姓氏很少見到,誰知道這個姓氏的來歷呢?

我姓司,這個姓氏很少見到,誰知道這個姓氏的來歷呢?

壹、姓氏源流

司(Sī)姓源出有六:

1、神農為上古部落首領時,有壹位專事占蔔的大臣名司怪,其後代子孫以司為姓,稱司氏,見《元命苞》。

2、出自以祖字為氏。據《左傳》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孫以祖字為姓。為司氏壹支。

3、出自以人名為氏。據《通誌·氏族略》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叔虎,被封於郤,建立郤國,下有卿士司臣,其後亦姓司氏。

4、出自以官名為氏。據《尚友錄》載,春秋時有程國,伯爵,時稱程伯。至程伯休父時,為周王室司馬官,受周天子賜為官族,其支庶子孫遂為司姓。

5、亦出自以官名為氏。據《世本》載,春秋時衛國衛靈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孫世為衛國司寇,後裔以官名為氏,姓司寇氏,司寇亥就是他的後裔,後改為單姓司。

6、出自復姓簡化所改。歷史上的復姓司德、司空、司功、司徒、司城等,其後裔亦改為單姓司,稱司氏。

★★★司姓始祖:司成。

二、遷徙分布

(缺)司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壹百位。關於司姓的來,說法不壹,但皆認同是來源於官名。《左傳》上說,春秋時期鄭國有大夫司成。在《通誌·氏族略》上記載,司姓是鄭國司臣之後,望族出於頓丘。而《尚友錄》上則說,程伯林父在周擔任司馬,周天子賜以官族,因而得姓。此外,根據《世本》的記載,司姓是衛靈公之子公子郢的後代,郢的子孫當了衛國的司寇,因此就以官為姓氏……等。據《姓氏考略》的考證,司氏的最早繁衍中心,是古代的頓丘,這個地名曾經出現過《詩經》之中。在春秋時代,頓丘是屬於衛國的壹個邑,到了戰國時代又改為隸屬於魏國,位置大約在今河南省浚縣的西方,這是司姓子孫的發祥地。

三、歷史名人

司居敬:元朝時恩縣(今山東省平原縣等地)人,生活簡樸,為人耿直至元末為鄒縣尹。他勤政愛民,常到各地查詢民情。當地縣民當時最大的困難,是要把田賦運到膠州交納,路途遙遠,往返困難。他曾三次上書,要求改運滕縣,終於得到允許。後來又了解到許多人想讀書,但沒有學校,於是他建造學宮,廣設學田,把自己的藏書也捐給學宮。他離職後,縣民為他刻石,歌頌他的功德。

司允德:字執中,元朝時東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親以孝見稱。他勤奮讀書,由太學生累官翰林國史院修撰。母卒築廬墓側守孝,有鳴鶴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後立瑞鶴亭於墓側,以資紀念。

司良輔:代州人,元代儒學正,篤學敦行,高隱不仕,家居教授程朱之學,為壹方敬仰的學者。

司九經:字聖典,寧夏人。清朝將軍,官至宣化總兵。壹輩子騎馬打仗,征川、滇、塞北及西藏,為朝廷平定邊疆,過著艱苦的軍旅生活,受人贊揚。

司昌齡:字靜山(1726-?),貢生,高平石末村人,清學者。其祖為禦史,其父司九經曾受業於陳文貞相國之門。司昌齡從小受儒學熏陶,樂善 古。少年時,他曾受業於丹陽名士丁蒼恒先生,成年後,潛心著述,至老不倦,二十年足跡不入城市。雍正末年,本地官員舉薦他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辭不赴試,家裏藏書萬卷,學富四方,高平學者多拜其為師。纂述凡數百卷,計有《十壹史精華》、《古學精華》、《泫文備征》、《紫峰集》、《泫誌拾遺》等書。縣令曾聘請其主編縣誌,因年老而婉言謝絕,但其所著《泫誌拾遺》多為後來修誌者所采納。歸安名士沈樹德與之情趣相投,***好古文,交往很深,沈樹德曾感嘆說“余不遇昌齡,誰知余者,昌齡不遇余亦誰知昌齡也”。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頓丘郡:晉武帝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浚縣壹帶地區。

2、堂號

淮右堂:宋朝時候舒州團練司超,屢立戰功,在蔡州、絳州、鄭州、蘄州等地做官。這些地方都屬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險易,所以打起仗來百戰百勝。

============================================================

司姓宗祠通用對聯

〖司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姓啟司馬;

望出頓丘。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司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壹、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戰功居首;

直道交推。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元城人司超,曾在後漢、後周做官,因戰功官至舒州團練使。歸宋後,隨太祖討季重進,戰功居諸將之首。歷官蔡、絳、鄭、蘄諸州,屢立戰功。下聯典指元代恩州(今河北省境內)人司庠,字公序,號立齋,與弟司廙同為至治元年(1321年)進士,官至陜西行臺侍禦史,立朝鯁直無顧忌,廷臣多憚之,為時人所推崇。後辭官教授,四方來學者甚眾。隨器成材,俱有師法。

-----------------------------------------------------------------

〖司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才行敷榮於春署;

直方砥節於西臺。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元·司庠,與弟同舉進士,官陜西行臺侍禦史。其立朝鯁直,後辭官教授,善恩才施教,求學者每每隨器成材。

-----------------------------------------------------------------

〖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兄弟聯芳,雄文有二;

韜鈐獨裕,國士無雙。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舒州團練司超事典。司超,元城人。仕漢歷周,屢立戰功,歸宋,歷遷蔡、絳、鄭、蘄等州。由於他久在淮右,悉知江山險易,故往往師出有功。司超及其弟俱為當時名人。下聯典指元代禦史司庠事典。

居家教授,驩州所仰;

按脈察疾,療病如神。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儒學正司良輔,代州人,篤學敦行。居家教授,日講程朱之學,為壹方所宗仰。下聯典指明代名醫司軻,陽信人。精醫術,按脈察疾,療病如神。齊魯間宗之。

宣化總兵,旗開得勝;

舒州團練,師出有功。

——佚名撰司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總兵司九經,字聖典,寧夏人。戎馬壹生,征川、滇、塞北及西藏,官至宣化總兵。下聯典指宋代舒州團練司超事典。

============================================================

附錄:司姓典故、趣事

〖蘇聯獻花,中國祝賀〗

司中峰少將是山東鄒縣西下店區望雲村人,1916年出生。出身貧農,1938年1月參加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2月入黨。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作戰勇敢,歷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團政委、三野22軍66師196團政委、22軍政治部直工部長等職。

1951年1月1日,中央軍委命令在南京成立空軍轟炸機10師,由22軍66師政治部主任司中峰、參謀長蔣亭率領該師壹半部隊與空2師轟炸機團及兩個航校畢業的空地勤人員組成。司中峰任空10師政治部主任。司中峰到空軍轟炸機10師任職後,積極配合師政委王學武做好政治工作,在部隊中普遍進行“在陸軍基礎上建立空軍”的教育,使大家明確了自己的任務,安心本職工作。

1951年司中峰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誌願軍空軍轟炸指揮所空10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轟炸敵島作戰。

1952年6月,司中峰接替調華東空軍“三反”辦公室任副主任的王學武任師政委。司中峰口才好,政治水平高,要求嚴,對蘇聯顧問也不遷就,在幹部戰士中威信高。有壹次當師長劉善本第壹個放單飛後,蘇聯顧問看到他起飛的動作很穩,就對司政委說:“他回來後,妳給師長獻花。”“我們不搞這個。”司政委解釋說。“妳們的政治工作不行。”顧問很不客氣地說。“中國人不習慣獻花,我們表示祝賀很好。”說完這話,司政委就請顧問壹起上車到著落線去。小車剛到不久,劉師長駕駛著新轟炸機平穩準確地落到T字布旁邊,迅速地滑到著落線來。快步第壹個迎過去,向他表示熱烈的祝賀。當司中峰告訴他,蘇聯顧問要給他獻花表示祝賀時,劉善本聽了哈哈大笑,眼淚都笑出來了。“免了吧?”司中峰笑著問。“免了。”劉善本爽朗地回答。劉善本向顧問走去,顧問問:“妳笑什麽?”“政委向我表示祝賀,我非常高興,這比獻花還好。”三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司中峰十分註意和師長劉善本團結協作,***同擔起搞好空十師的擔子。在他們的領導下,短短的幾年裏,空十師就先後獲得上百面錦旗、獎狀,立過集體壹等功、三等功。1960年,司中峰升任空六軍政治部主任,以後還擔任過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空6軍政委。司中峰1964年晉升少將。司氏族人世居望雲,司中峰為望雲祖21世孫,為族中唯壹的將軍,在當地素有“司家槍桿”之稱。

--------------------------------------------------------------------------------

中國人民解放軍司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司中峰少將

司中峰(1916-2003),山東省鄒縣西下店區望雲村人。1937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參加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同年加入中國***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山東滕縣自衛隊政治指導員,魯南軍區直屬第4團連政治指導員,蘇魯支隊營副政治教導員、大隊政治委員,八路軍115師教導第2旅5團營政治教導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魯南軍區警備第9旅17團政治處副主任,第18團政治處主任,魯南軍區警備第8旅19團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7師19團、20團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22軍66師196團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22軍政治部直工部部長,師政治部主任,空軍轟炸機10師政治部主任,空軍6軍政治委員,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村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3年6月19日因病在唐山逝世,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