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格律詩的韻

格律詩的韻

格律詩的韻

什麽是擠韻、撞韻、連韻 ?

所謂“擠韻”是指詩文中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幹擾了韻美效果。

格律詩,壹般來講可以錯律但不允許錯韻。詩中的韻腳如大樓的基石。基石不穩固,樓易傾覆。用韻如下棋調子,如戰場遣兵。沒有規則用韻,就不叫格律詩了,不如叫順口溜或打油詩更好。聲律之聲有好幾種戒;韻律之韻也有十幾種忌。

譬如忌出韻。(也稱落韻)。如詩押了“壹東”之韻,又去押“三江”之韻或“八庚”之字韻,……這就是出韻。

又如忌復韻。忌同義字作韻,如六麻韻“花、華、葩、…”,七陽韻“芳、香、…”,在壹詩中雙押就是復韻。也忌連續用同音字作韻,即押韻句連續使用同音字,而無間隔。有間隔的使用是允許的………………

初學者特別要註意,“韻”和“韻母”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撞韻和擠韻

撞韻:

什麽叫撞韻?就是在不用韻的那句(白腳)(比如七絕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格律詩,無論平、仄,壹旦白腳與韻腳的韻母相同,都屬撞韻。詩中出現這種情況,整首詩的字韻就缺少了豐富的變化,讀起來使人澀口。

例如:

《七絕·初春小雨》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好去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第三句白腳的“處”與韻腳“酥,無,都”皆是押烏(u)韻,撞了韻,為平仄通押(混押)。但這首詩,卻讓人感覺不到撞韻的弊病,整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因為韓愈有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韻”。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卻無”。這樣整句的句讀重心落到了第五個字‘近’字上,讀起來就活了!

擠韻:

什麽叫擠韻?(也稱犯韻、冒韻)就是在詩句中不是韻腳處過多使用同韻的字,讀起來讓人拗口。

比如:

《七絕·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擠韻了,也稱犯韻、冒韻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韻了。

明月何時照我還

白腳處的“岸”與韻腳“間、山、還”都為安(an)韻,撞了韻。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還”,把詩句做成“活韻”了,把“撞韻”之傷消於無形。

這首詩不但撞了韻,還擠了韻。詩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擠韻。但作者在白腳用“岸”字,因為“岸”字是淺意開口音字,也把擠韻之傷消於無形。所以這首詩也讓人感覺不到撞韻、擠韻的傷害。全詩讀來順口流暢,成為壹首千古名詩!

從上面可以知道,寫詩出現撞韻或擠韻,不要簡單地說是允許或不允許的。要看作者有無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駕馭能力,是否能把“死韻”做成“活韻”!

來解讀用韻的關鍵所在。

撞韻

撞韻:就是不用韻的那壹句(比如七絕的第三句)最後壹個字也用了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

從壹般角度上來講,整首詩的字韻就缺少了變化,容易造成詩讀澀口,不宜如此。

例如:

? 山林烏啼月痕移,

? 雲卷風疏竹影低。

? 清淚絲絲夢中洗,

? 泉聲夜落小樓西。

? 這首詩生動活潑,基本面還是不錯的。但總有些不適的感覺。這裏‘洗’字撞韻就是其中比較明顯的壹個傷處。‘洗’字壹出來,後面的‘西’字就被壓住了。讀到那裏,總會覺得別了壹口氣。

? 是不是詩中就不允許撞韻呢?我們前面已經學過了,除了格律、押韻的要求之外,詩並沒有別的任何限制。

? 這首例詩,撞韻的‘洗’字對詩造成了傷害,關鍵壹點是這首詩相關的韻腳都做成了“死韻”。

死韻和活韻

? 如果整句詩的句讀重心,落在了最後壹個字上:這樣的詩句我們稱之為“死韻”。

反過來,如果整句詩的句讀重心,落在韻字之前的別的字上,這樣的詩句我們稱之為“活韻”。

? 比如上壹例中,後三句的句讀重心分別是‘低’、‘洗’‘西’,這時‘洗’字的撞韻必然會對全詩造成傷害。

示例

? 天街小雨潤如酥,

? 草色遙看近卻無。

? 最是壹年好去處,

? 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七絕·初春小雨

在這首詩中,‘處’字撞韻了,可是我們卻感覺不到撞韻的傷害,仍然覺得全詩流暢上口。

關鍵在哪裏?關鍵在第二句的“近卻無”。這壹句的句讀重心落在了第五個字‘近’字上,這樣這句詩就成了“活韻”。全詩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韻所造成的傷害。

完美的口感,是作者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的充分展現。

擠韻

擠韻:就是詩句中過多的使用了同韻母的字,造成句讀拗口。

“撞韻”和“擠韻”這壹概念的提出,應該屬於那些缺少音韻感的“詩論家”想去破解音韻難題,而意造出來壹種純“半瓶醋”觀點。

? 比如“晚煙殘”讀起來確實拗口,我們可以說是“擠韻”造成的傷害。

? 但是“晚煙寒”劫很爽口,同樣的韻字,為什麽會有不同的音韻表現呢?

? 這是那些缺少音韻感的“詩論家”永遠無法破解的。

? 這裏的關鍵點是:‘殘’是個過程,但它自身又是個收口音字,這樣句意在腦海中還沒充分展開時,音就結束了。這樣“擠韻”對句讀的傷害就凸現出來了。

? 而‘寒’只是壹種感覺,又是開口音字,腦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發展,那麽“擠韻”的傷害也就不存在了。

? 也正因為這樣的關系,‘殘’收韻的詩句很容易成為“死韻”,而“寒”收韻的詩句又很容易成為“活韻”。這為全詩的後續發展帶來了截然不同的音韻變化。

示例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七絕·泊船瓜洲

? 在這首詩中“江南岸”是典型的擠韻,可是我們卻感覺不到擠韻的傷害,仍然覺得全詩流暢上口。

? 關鍵是最後的‘岸’是個淺意開口音字,從而把擠韻的傷害消於無形。

? 同樣,這裏‘岸’字還撞韻了。但作者在緊接著的第四句用“照我還”,把詩句做成了“活韻”,同樣把“撞韻”的傷害消於無形。為我們留下了壹首千古絕唱。

三陰平

? 壹首七絕的三個韻字如果都是陰平字,也會對詩的韻感造成傷害。

示例

? 黃河遠上白雲間,

? 壹片孤城萬仞山。

? 羌笛何須怨楊柳,

? 春風不度玉門關。

? ——王之渙·七絕·涼州詞

? 在這首詩中‘間’、‘山’、‘關’組成了三陰平韻,可是我們卻感覺不到三陰平的傷害,仍然覺得全詩流暢上口。

? 關鍵是第二句的‘萬仞山’把這句詩做成了“活韻”。壹活全活,流暢而完美的音韻,歷千年而不衰。

? 其實這首詩也是“擠韻”的經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細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擠韻”的傷害消於無形的。

連韻

? 連韻就是相鄰的兩句押韻句,用了同音字作韻字。這對詩韻的本身的確是有傷害的。這壹點尤其在七絕中表現的尤其突出。所以七絕中想找出如何破解“連韻”的例詩是非常困難。

? 我們找了壹首用了同音字的七絕,來說明破解之法。

示例

? 大漠風塵日色昏,

? 紅旗半卷出轅門。

? 前軍夜戰洮河北,

? 已報生擒吐谷渾。

——王昌齡·七絕·從軍行

? 這首詩中盡管不是“連韻”,但‘昏’、‘渾’仍屬於同音字。但作者第壹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韻”。從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韻對詩的傷害。

? 我們也可來看壹首“連韻”的七律。

示例

? 新年草色遠萋萋,久客將歸失路蹊。

? 暮雨不知溳口處,春風只到穆陵西。

? 孤城盡日空花落,三戶無人自鳥啼。

? 君在江南相憶否,門前五柳幾枝低。

——劉長卿·七律·使次安陸寄友人

? 在這首詩的前兩句,‘萋’、‘蹊’兩個同音字組成了“連韻”。但作者第壹句用‘遠’字吊口,把“遠萋萋”壹句做成了“活韻”。從而避免了連韻的傷害。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解決詩韻好壞的根本,是要明白什麽是“活韻”、什麽是“死韻”。如果妳的作品都是“死韻”句,那麽必然會壹傷就害了。

我看妳說的這個撞韻似乎和我看到這個疊韻是同樣的意思。

疊韻——凡賦詩重用前韻,即稱為疊韻。如:

戲贈樂天復言 元稹

樂事難逢歲易徂,白頭光景莫令孤;

弄濤船更曾觀否,望市樓還有會無;

眼力少將尋案牘,心情且強擲梟盧;

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

重酬樂天 元稹

紅塵擾擾日西徂,我與雲心已***孤;

暫出已遭千騎擁,故交求見壹人無;

百篇書判從饒白,八米詩章未伏盧;

最笑近來黃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再酬復言 元稹

繞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帶月輪孤;

休文欲詠心應破,道子雖來畫得無;

顧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險鬥敵都盧;

不然豈有姑蘇郡,擬著陂塘比鏡湖。

近體詩之押韻,尚有幾種戒忌,宜需註意:

壹:戒出韻——出韻即俗稱之落韻,如押“壹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

二:戒湊韻——所押之韻,與全句之意義不相連屬,而勉強湊合者。

三:戒重韻——重韻即同壹韻腳,而重復押之之謂。此在近體詩懸為厲禁,而古體詩則不避。

四:戒倒韻——連兩字而成壹詞者,為遷就韻腳,有可顛倒而用之者。如:“先後、新鮮、來去、慷慨、淒慘、輝光、牛馬、地天、玲瓏、參商、羅綺、琴瑟、乾坤”等,然須於義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稱之為倒韻,切不可用。

五:戒啞韻——啞韻者,為聲調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之謂。如“東”韻之“忡、懵”等字即是。‘葩’即花也,而‘葩’字不響。‘芳’即香也,而‘芳’字不響。以此類推,不壹而足。

六:戒僻韻——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

七:戒復韻——凡意義相同之字,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之“芳、香”,十壹尤韻中之“憂、愁”等字,義皆相同,壹詩之中雙押即為復韻,亦宜善為避之。

八:戒別韻——別韻者,同壹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亦別者,誤押之即為別韻。如“重”字於二冬韻作“復疊”解,於二宋韻則作“貴重”解;“降”字於三江韻作“順服”解,而於三絳韻中則作“下落”解;“鮮”字於壹先韻中作“新”字解。

九:戒犯韻——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同壹句詩中)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

無茗也是淺淺的知道。似乎此說源於詩詞八病。

古代關於詩歌聲律的術語。為南朝梁沈約所提出,謂作詩應當避免的八項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據《文鏡秘府論》所述:

平頭指五言詩第壹字、第二字不得與第六字、第七字同聲(同平、上、去、入)。

上尾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連韻者可不論)。

蜂腰指五言詩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中央細,有似蜂腰。

鶴膝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中央粗,有似鶴膝。(近人從蔡寬夫說,以為五字中首皆濁音而中壹字清音者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壹字濁音者為鶴膝。)

大韻指五言詩如以“新”為韻,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鄰、身、陳”等字(即與韻相犯)。

小韻指除韻以外而有叠相犯者(即九字之間互犯)。

旁紐壹名大紐,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魚、元、阮、願”等與“月”字同聲組之字。

正紐壹名小紐,即以“壬、衽、任、入”為壹組,五言壹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聲相紐之病。

沈約此說,在當時就受到鐘嶸等人的批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也說:“作詩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據也。”

談談格律詩的押韻

古代的詩,格律都不甚嚴謹,到了齊梁時候,人們寫詩漸漸註重聲律,經過了多時的醞釀,到了唐朝遂有了所謂的“律詩”。為別於向來的詩體起見,當時人稱這種律詩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同時叫向來的詩為“古體詩”。但就今日講,“古體”固然已很古,而“近體”也有壹千多年了。

律詩是壹種極有規律的詩體,它在排比方面以及聲韻方面都有嚴格的限制。“律詩”的律字,可以作法律解,也可作音律解,更可作紀律解。根據個人的初淺認識,我對律詩的押韻寫點讀詩心得,願和朋友們商榷。

押 韻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壹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同壹韻部內的字為同韻字。

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詩經》、《楚辭》、“五四”以後的《自由體詩》;現在流行歌曲的歌詞;外國的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泰戈爾的《吉檀迦利》、馬雅可夫斯基的《列寧》等等。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

我們現在寫近體詩比較常用的是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即世人所謂之108部平水韻。每壹韻部的字,有多有少。多的,當然對作者多了挑選的余地,詩好寫;少的,像“上平三江韻部”總***只有15個字,要寫壹首“七律”,從中挑選5個韻字,那就很難了。但古人喜歡用這種窄韻作詩,以顯示自已的才華和功底。

紅樓夢大觀園的兒女們,有次在壹起聚會,以白海棠為題吟詠,壹***寫了6首“七律”,其中林黛玉是這樣寫的: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壹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上詩押韻的“門、盆、魂、痕、昏”五個字都在“上平·十三元韻部”,用這五個韻字作詩,事前都指定好了,次序都不能顛倒的。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規定是很嚴格的。從《紅樓夢》“詠白海棠”詩,也可看出古人對於押韻是十分講究的。但是需要明白,也不能過分遷就押韻而破壞詩句的自然,偶爾壹兩句出韻,古人也是允許的,這叫不能“以韻害意”.

規則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首句押韻的“七絕”:

 ? 別董大 (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醺,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登樂遊原”首句不入韻,二四句押韻。壹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只押平聲韻:

近體詩規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壹條死規矩。事實上以近體詩的體例,假如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壹規則,記憶中也很少可供借鑒的反例。倒是在壹些朋友中,有欣賞近體詩壓仄聲韻的,不知道他們的根據是什麽?

3、壹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

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壹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壹起通用,稱為通韻,大概這也是現在搞所謂新韻者的依據。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壹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

比如,有的朋友在壹首律詩裏面用了“難,閑、丸、寒、顏。”五個字押韻,“難、丸、寒”屬於“上平十四寒”,而“閑、顏”屬於“上平十五刪”。這不叫“新韻”或“今韻”,叫“出韻”。作為古體詩或自由詩寫了玩玩可以,硬要歸入“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是不可以的,只能是誤導了學詩的後來人。其實這種出韻壹兩個字的詩,只要作者坐下來好好推敲,是可以改過來的。可惜我們有許多寫詩人,只知道“高產”,不知道“高精”;只知道往來奉迎酬唱,不知道踏踏實實做學問。缺少唐人賈島那種“推敲“的精神,可能這就是當今我們網絡詩壇上的悲哀!

近體詩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壹下。有網友最近給我留言說:“宋人就是為了辟新,有的不講格律,難道宋詩就壹錢不值嗎?”誰說宋詩不講格律?翻開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人的詩看看,能舉出幾首不講格律的例嗎?宋人的詩喜歡首句押韻借用鄰韻,大概這位朋友把這也當為“辟新”了。

比如:北宋詩人黃庭堅的《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綄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裏看青山。

這壹首押的“鬟、山”屬上平聲十五刪,但首句借用了十四寒的“欄”。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已經形成了壹種風氣。

 唱和

從網絡上看到唱和的詩特別多,有自由詩唱和近體詩的;有格律詩唱和今體詩的;有唱和詩的內容和思想的;有根本和唱和的原詩壹點不搭界的……這反映了網絡文化的百花齊放,廣大網友喜歡寫詩,倒也是壹件好事!但這種現象長此下去,對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發展堪憂!

什麽是唱和?它和詩的押韻是關聯的。沒有“平水韻”的壓韻的規則,沒有“格律詩”的完美,就不會有什麽唱和。唱和就是依照別人詩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做詩,叫做“和韻”或“步韻”。“和詩”、“和詩”,就是“和韻”!離開了韻,妳和什麽呢?這個基本問題都沒搞清楚,妳不是“瞎和”嗎?“和詩”主要有三種方式:

 1、次韻:又稱步韻,即用原詩相同的韻字,且前後次序都必須相同,這是最常見的壹種方式。上面《紅樓夢》中那首“詠白海棠”就是如此。

 2、用韻:即使用原詩中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韻:即用與原詩同壹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韻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