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三國蜀]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曰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外甥書原文
夫誌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誌,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誌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2. 需要練字的古文
1.陋室銘
2.馬說
3.師說
4.愛蓮說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7.魚我所欲也
8.勸學 《荀子》
9. 赤壁賦
10.賣炭翁
11.木蘭詩 《樂府詩集》
12.石鐘山記
13.五人墓碑記
14.六國論
15.過秦論
大多都是些高中要求背誦的古文,
既可鞏固記憶有可達到練字效果。
3. 書法練習的內容,120字行書:行書是楷書的快寫,相傳始於漢未,它不及楷書的工整,也沒有草書的 草案.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叫做"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於草書的叫 "行草".
如果妳要寫的話,這是行書怎樣寫的又快又好:
從行書入手
怎樣實現寫字與書法分離呢?從壹種簡單的行書字體入手,能使它成為可能、成為現實。
寫字因為是給人閱讀而不僅僅是欣賞的,為方便自己,需要流利;為方便別人,需要清楚。楷書乃至隸書清楚而不流利,顯然不能成為常用字體;草書流利而難辨認,便利自己,有礙他人;篆書則不易寫不易識,如果用於交流則是害人害己。歷來五種字體,只有行書,清楚流利,切乎實用。呂叔湘先生說:“我們寫字總是帶點行書味道的”。
自古有從楷書練起,先站穩再行走之說,時至今日,即使在書法課堂上,這也不再是不二法門了。書法家多半把練楷書作為壹種手段、壹個過程,但事實證明,楷書寫得好的行書並不必然好。比方悅,楷書尤其是唐楷著力強調起筆、收筆、折筆,如果用這種動作寫行書筆劃,就多半出現許多裝飾性的筆觸,我們把楷書起筆時頓筆出現的“釘頭”之類稱為“多余小動作”。養成了頓筆習慣,就壹定會影響書寫速度、影響流暢;所以,如果考慮到自由和抒情,那麽,楷書就不能充當基礎訓練的理想字體了。應該說,先學楷書有好處,但對學寫鋼筆字也有不良後果。
作為實用性的寫字,我們認為,只要練好壹種行書就夠用了,沒有自己的風格(但書寫個性無疑是存在的,而且是無法避免的)又有什麽關系呢?練成之後,可以省略些邊筆寫成行楷,也可以增加些連筆寫成行草,足以適應日常各種用途。即使是單純的書法創作,鋼筆寫楷、隸、篆也是吃力不討好的、鋼筆就是鋼筆,鋼筆就是用來書寫流利美觀些的手寫體的,能寫出些藝術味兒當然更好。
行書是實用字體,有壹定的自由度,這恰恰又便於學以致用。從楷書人手,就會造成練字時寫楷書,日常書寫時寫行書,學的用不上,學非所用,學、用脫節,除了對書寫有愛好的人,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意味著多花時間、多吃苦頭。只有練習行書,才能學以致用,這是3S速成的重要依據。
4. 找壹篇適合書法創作的200字文言文《戒子孫》[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兇之謂也。 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蠍。
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兇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滛樂禍,疾良善如讎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
或曰不謂之兇人,則吾不信也。 傳有之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
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兇人乎? 《予學》東漢 許劭 得失卷壹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則無得焉。
得失之患,啟於不舍。不予之心,興於愚念。
人皆有圖也,先予後取,順人之願,智者之智耳。強者不予,得而復失。
弱者不予,失之難測。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論此也。奪招怨,予生敬,名成於此矣。
順逆卷二 患死者癡,患生者智。安順者庸,安逆者泰。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兇也。
順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責小過,哀人失德焉。
小人不納大言,恨己無勢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順而弗遠。
福禍不侵,心靜可也。苦樂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則卑。卑者自強也,恃之則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勢迫人,威而有虞。
金不可濫,權不可縱,極則易也。貧者勿輕,其忠貴也。
賤者莫棄,其義厚也。忠予明主,義施君子,必有報焉。
譽非予莫取,取之非譽也。功不爭乃獲,獲之則功也。
休戚卷四 物有異也,理自通焉。命有別也,情自同焉。
悅可悅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繼,禍不可養,福禍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無功耳。同歡者寡,貴而遠離也。
***難者眾,卑而無間也。苦樂由人,非苦樂也。
至樂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虧,死之惶焉。
榮辱卷五 人強不辱,氣傲無榮。榮辱莫改,其人惟賢。
予人榮者,自榮也。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長衰,小人無久運,道之故也。饑以食,莫逾困以憐。
寒以暖,無及厄以誡。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榮極則辱,惟德可存焉。辱極則榮,惟善勿失焉。
成敗卷六 成無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敗有定法,害人害己乃敗焉。
君子之名,勝於小人之實。小人之禍,烈於君子之難。
觀其人也,可知成敗矣。敵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親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勝,功不為勝也。人愚未可言敗,愚不為敗矣。
興亡卷七 無不亡之身,存不滅之理。春秋易逝,宏業可留。
薄斂 *** 富,興焉。政苛 *** 怨,亡焉。
人主興亡,非為天也。君子興家,不用奇計。
小人敗業,壞於奸謀。正不予賄,邪不予濟,察之無誤也。
天降之喜,莫徑取焉。不測之災,勿相欺焉。
《誡子書二篇》[三國蜀]諸葛亮 題解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瑯玡陽都(今山東沂水縣南)人,官至蜀國丞相。他在信中,教導兒子該如何治學立身。
其中“淡泊明誌”、“寧靜致遠”,頗為後人傳誦。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②,儉以養德③,非淡泊無以明誌④,非寧靜無以致遠⑤。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⑥,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⑦,險躁則不能治性⑧。
年與時馳⑨,意與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註釋①夫:句首語氣詞,表示將發議論。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行:做。 ②修身:修養身心。
③養德:陶冶德行。 ④淡(dan)泊:恬淡寡欲。
⑤寧靜:安定清靜。遠:高遠,遠大。
⑥廣:擴大。這裏是增加的意思。
⑦淫:放縱,無節制。慢:懈怠。
勵:激勵。 ⑧險:疾。
治:修養。 ⑨馳:跑得很快。
此指時間過得快。 ⑩去:去掉,消失。
?遂:終於。枯落:幹枯衰落。
此指年老體衰,精力枯竭,學識無成。 ?多:表示大約。
又誡子書 題解 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兒子如何運用酒宴交際,並掌握飲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設,合禮致情①,適體歸性②,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③。
主意未殫④,賓有余豪⑤,可以至醉,無致迷亂⑥。 註釋①致:表達。
②歸:符合。 ③至:達到頂點。
④意:情趣。殫:盡。
⑤豪:酒量大的意思。 ⑥致:達到。
迷亂:分辨不清,喪失理智。 誡外生書① 題解 這封信是諸葛亮寫給外甥龐渙的家訓。
龐渙,字世文,諸葛亮二姐的兒子,曾官至郡太守。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外甥該如何立誌、修身、成材。
原文 夫誌當存高遠②,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③,使庶幾之誌④,揭然有所存⑤,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細碎⑧,廣咨問,除嫌吝⑨,雖有淹留⑩,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誌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註釋①外生:外甥。
生,同“甥”。 ②存:有。
③滯:拘泥。 ④庶幾:指聖賢。
⑤揭:顯露。存:保存。
⑥惻:懇切。 ⑦忍:容忍。
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順利。
⑧細碎:細小煩雜。 ⑨嫌:埋怨,不滿。
吝:悔恨,遺憾。 ⑩淹:停留。
淹留:停留。
5. 有哪些適合練字的古文千字文,歷代書家練書法都繞不過去的經典作品,壹千個單字無壹重復,而且文從字順,韻律感強,讀來朗朗上口,內容也極有意蘊。
心經,這篇內容也是很多書法家都寫過,並且有多篇佳作傳世。
其他的比如,陋室銘,馬說,師說,愛蓮說,魚我所欲也 ,勸學 《荀子》,赤壁賦,過秦論 。
大多都是些高中要求背誦的古文,
既可鞏固記憶有可達到練字效果。
練字是很枯燥的事情,用古詩壹方面可以練字,壹方面可以在枯燥之余欣賞壹下古詩之美,沖淡壹下枯燥乏味的氣氛。壹方面古詩短,且有韻律,寫起來感覺好些,另壹方面古代的書法家大多都是詩人,練他們的字不僅可以學書法還可以學到詩的知識,可謂壹舉兩得。
6. 120字古詩詞120字古詩詞
誰給我壹首120字的古詩詞啊,最好繁體字多壹點,給我練書法,謝謝展開
我來答
陵嬰
LV.2 2017-10-12
《贈衛八處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壹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