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絕·題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為公憂!
2、《五絕·題南京中山陵》
西巡滄海浪,東泛舴艋舟.。
高枕長江水,仍擔順逆憂!
3、《五絕·題中山陵》
潮流滄海引,禮服號中山。
漫漫金陵夢,縈懷那壹灣。
4、《七絕·中山陵懷古(新韻)》
濟世英才曠世雄,黎民遠客謁南鐘。
功高不用碑文顯,落定塵埃我為公。
5、《七絕·謁中山陵二首》
新途未竟身先殞,國父宏猷賴後昆。
未必高陵能靜臥,金甌未統到當今。
拾級肅步謁先行,徒拜衣冠臥寢陵。
革命未成聲震耳,仍須努力勵新征。
6、遊中山陵有感(今韻)
壹扭乾坤大地春,夷平帝制卓功勛。
金光閃閃三民字,赤露誠誠博愛心。
銅鼎長銘倭寇恨,江山永固四時新。
默哀國父長安息,兩岸心橋初問津。
7、《七絕·南京中山陵》
蒼松翠柏偉人陵,博愛民生倡振興。
天下為公高理想,中山遺誌永傳承。
8、《十六字令·中山陵》
陵,
藍瓦流光白壁瑩。
如鐘狀,
喚起眾人行。
陵,
翠柏蒼松似衛兵。
群山擁,
千古仰先生。
9、《蔔算子·遊中山陵》 劉斌強
故地重遊時,再謁中山陵,
先生宏誌天下公,博愛定終身。
太祖多寂寥,總想與人言,
壹統江山成大業,而今都不在。
擴展資料: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8萬余平方米。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
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壹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壹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中山陵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
色調和諧統壹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壹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