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靈魂,大地上的異鄉者這句話什麽意思

靈魂,大地上的異鄉者這句話什麽意思

特拉克爾有壹句名言:“靈魂,大地上的異鄉者。”人在世間漫無邊際地遊蕩,追尋著他所不能確知的夢想,這壹切也許僅僅是因為生是壹種偶然,而理想總在彼岸,因此無論在世界任何壹個角落都是身處異鄉。?

這個詩句讓我們覺得突然置身於壹個流俗的觀念中了。依照這個流俗的觀念,大地是稍縱即逝之物意義上的塵世的東西;反之,靈魂則被視為永恒的、超凡的東西。自柏拉圖學說以降,靈魂就被歸於超感性的領域。而如果靈魂出現在感性領域,那它只不過是往墮落其中了。

在這裏,“大地上”與靈魂是不合拍的。靈魂不屬於大地。靈魂在此是壹個“異鄉者”(ein Fremdes)。身體乃是靈魂的牢籠,甚至是更糟糕的東西。所以,除了盡可能快地離開感性領域,靈魂似乎沒有其他出路;而以柏拉圖的方式來看,感性領域乃是非真實存在者,只不過腐敗墮落者。

然而多麽奇怪!

這個詩句竟然出自壹首題為《靈魂之春》的詩作(第149—150頁)[頁碼據奧托-米勒出版社(薩爾茨堡)出版的特拉克爾著作第壹卷《詩歌》。這裏用的是1948年第6版。由其友人卡爾?婁克編輯的詩全集首版於1917年,在庫特-沃爾夫出版社(萊比錫)出版。

新版(附生平和回憶材料)由K.奧維茨編輯,1946年在埃黑出版社(蘇黎士)出版。——原註]。關於不朽靈魂的超凡家園,這首詩只字未提。我們要深思熟慮,並且最好關註壹下這位詩人的語言。靈魂:“異鄉者”。

在其他詩作中,特拉克爾往往喜歡用另壹些表達,諸如:“終有壹死者”(第55頁)、“陰暗者”(第78,170,177,195頁)、“孤獨者”(第78頁)、“衰亡者”(第101頁)、“病者”(第113,171頁)、“人性者”(第114頁)、“蒼老者”(第138頁)、“死者”(第171頁)、“沈默者”(第196頁)。

撇開這些表達各自內容上的差異不論,它們的意義也不盡相同的。“孤獨者”、“異鄉者”可以指某種個別之物,它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孤獨的”,偶然地,在壹種特殊的、有限的角度來看是“異鄉的”。這種“異鄉者”可以歸入壹般異鄉者的種類中。這樣來看,靈魂或許就只是諸多異鄉者情形中的壹種情形而已。

但何謂“異鄉的”?人們通常把異鄉理解為不熟悉的東西,讓人不感興趣的東西,更多地讓人煩惱和不安的東西。不過,所謂“異鄉的”(fremd),即古高地德語中的“fram”,根本上卻意味著:往別處去,在去往……的途中,與此前保持的東西相悖。異鄉者先行漫遊。

但它並不是毫無目的、漫無邊際地亂走壹氣。異鄉者在尋找之際走向壹個它能夠在其中保持為為漫遊者的位置。“異鄉者”幾乎自己都不知道,它已經聽從召喚,走在通向其本己家園的道路上了。

這位詩人把靈魂命名為“大地上的異鄉者”。靈魂之漫遊迄今尚未能達到的地方,恰恰就是大地。靈魂首先尋找大地,並沒有躲避大地。

在漫遊之際尋找大地,以便它能夠在大地上詩意地築造和棲居,並且因而才得以拯救大地之為大地——這就是靈魂之本質的實現。所以,靈魂絕非首先是靈魂,此外還由於無論何種原因而歸於大地。相反,這個詩句卻命名了那被叫做“靈魂”的東西的本質。

這個詩句並不包含任何關於這個本質上已經熟知的靈魂的陳述,仿佛這裏僅僅是要作壹個補充,確定靈魂遭遇到了某種與之格格不入的、因而奇異的事情,即:它在大地上既找不到庇護之所,也得不到歡迎之辭。與之相反,就其本質的基本特征來看,靈魂之為靈魂乃是“大地上的異鄉者”。

所以,它始終在途中,並且在漫遊中遵循著自己的本質形態。這當兒就有壹個問題向我們逼來,那就是:上述意義上的“異鄉者”的步伐被召喚到何方?《夢中的塞巴斯蒂安》壹詩第三部分中的壹節(第107頁)給出了答案:

噢,多麽寂靜的行進,順著藍色河流而下

思索著那被遺忘的,此刻茵綠叢中

畫眉鳥召喚著異鄉者走向沒落。

靈魂被喚向沒落了。原來如此!靈魂要結束它在塵世的漫遊,要離棄大地了。上面的詩句雖然並沒有說這個話,但它們卻說到了“沒落”。確實如此。不過,這裏所謂的沒落既不是災難,也不是頹敗之中的單純消隱。沿著藍色河流而下者,

它在安寧和沈默中沒落。

--《美好的秋日》(第34頁)

在何種安寧中?在死者的安寧中。但那是何種死者?又是在何種沈默中呢?

靈魂,大地上的異鄉者。

包含這個句子的詩句繼續道:

……充滿精靈,藍光朦朧

籠罩在莽莽叢林上……

此前已經道出了太陽。異鄉者的步伐邁入朦朧之中。“朦朧”首先意味著漸趨陰暗。“藍光朦朧”。難道是晴日的藍光趨於陰暗?難道是因為夜幕降臨,藍光在傍晚時分消失了?但“朦朧”不光是白日的沒落,不光是指白日的光亮墮入黑暗之中。

根本上,朦朧未必就意味著沒落。晨光也朦朧。白晝隨早晨升起。朦朧也是升起。藍光朦朧,籠罩著荊棘叢生的“莽莽”叢林。夜的藍光在傍晚時分升起。

擴展資料

特拉克爾(Georg Trakl)1887年生於薩爾茨堡,父親是壹個小五金商人,他於1908年在維也納攻讀藥物學,1910年畢業後充任藥劑師,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應征加入了奧地利軍隊,在前線當衛生員,但是殘酷的戰爭使他幾乎精神失常,自殺未遂,後被送往精神病院,不久死在那裏。

人物介紹

家庭背景

1887年2月3日格奧爾格.特拉克爾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這也是莫紮特的故鄉。從少年開始特拉克爾就陷入和妹妹格蕾特不正常的愛情關系中,以作為對冷若冰霜的母親的愛的移情,後者唯壹而狂熱的愛好就是整日關在壹間收藏有很多古董的小屋裏沈思冥想。

相比之下,忠厚老實的父親,壹位勤勉的五金商人,給了特拉克爾兄妹最溫暖的關懷。這樣,對父親的熱愛,對母親的痛恨(也許仍然是壹種愛),對妹妹的罪惡的意識交織成特拉克爾黑暗的,終生揮之不去的情緒。

青年吸毒

特拉克爾中學時開始寫詩。那時他讀到了波德萊爾、蘭波的詩作,深深體會了其中對“死者”、“腐爛”、“屍體”之類的偏愛。當然,在法國人那裏作為壹種“樂趣”的東西,對特拉克爾而言卻是“死壹般的嚴肅”。他也熟悉鋼琴,喜歡李斯特的恢弘和肖邦的溫婉,反映在他後來的詩歌中,自然充滿了音樂的韻律,格外地優美。

18歲時他開始吸毒,據說目的有三:體驗迷狂的精神境界;忘記痛苦;以及,有意識地自我毀壞。無疑,他確實為此付出了足夠的代價,多門功課不及格,被迫退學;最後他也隕身於此。

百度百科-特拉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