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潮
[宋]周密
文意
錢塘江海潮可謂天下最為奇偉壯觀之景。每年從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八月十八日期間之海潮,最為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顯現時,僅似壹條銀線,其後愈漸逼近,來至眼前則已如玉城雪嶺壹般鋪地蓋天;水漫蒼穹,激昂四射,噴玉濺珠;聲若雷霆之怒,霹靂咆哮,撼天動地,氣勢威猛而豪壯。誠如楊萬裏詩句所言:“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每年京都臨安府長官要到浙江亭操演水軍,數百艘巨大戰艦分列於兩岸江邊,然後演練水軍的五種陣法,忽而疾駛,忽而分散,忽而聚合,極盡其種種變化。甲板之上有騎馬、揮旗、投槍、舞刀者,仿佛行走於水面,而且如履平地。突然之間,黃色煙霧四處騰起,彌漫開來,水上人物漸次模糊不清;同時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響,有如海嘯山崩。待煙霧消散之後,水波平靜,所有戰船壹概絕跡,僅演習中充作敵船者被炮火焚燒,隨波逐流,漸行漸遠。
幾百名吳地健兒皆遊泳高手,個個披發文身,手持超大彩旗十幅。大家奮勇爭先,逆流而上,搏擊洪波巨浪;在沖天狂濤之中,身影忽隱忽現,騰躍變化,姿態萬千,而旗尾卻絲毫未被水沾濕,他們以此相互爭勝逞強?。而富豪貴官,則爭搶賞賜銀錢與綢緞。
江岸南北上下十余裏之間,華冠麗服、珠圍翠繞的貴婦,滿目皆是;人們比肩接踵,車馬塞途。街頭攤販的飲食等物品,價格比平時高出壹倍。而遊客租賃的觀賞帳篷彼此相連,雖壹席之地,也難以尋覓。
皇室宗親每年例行觀潮,宮禁之看堂稱為“天開圖畫”,設置於淩空高臺之上,居高臨下,壹覽無余。京都百姓遙望雲霄之上帝王的黃傘雉扇,仿佛如見仙島神山。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①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②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③ 。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 ④ 。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 ⑤ 。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壹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⑥ 。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紋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而豪民貴宦,爭賞銀彩。
江幹上下十余裏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而不容閑也 ⑦ 。
禁中例觀潮於“天開圖畫 ⑧ ”。高臺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遙瞻黃傘雉扇於九霄之上,真若蕭臺蓬島也 ⑨ 。
註釋
①浙江:這裏指錢塘江。錢塘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農歷八月十八是壹年壹度的觀潮日,最好的地點是海寧市的鹽官鎮。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此壹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響,潮波破裂洶湧,所謂“壯觀天下無”,成為著名勝景“錢塘潮”。此文是描寫錢塘潮的名篇。②既望:指農歷十六日(十五日稱為望日)。③楊誠齋:南宋詩人,名萬裏,號誠齋。“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系腰”的大意是:雪浪洶湧,好似白銀打造的城郭;錢塘江潮初來,如同水面橫系壹條白玉腰帶。④京尹(yǐn):南宋京都臨安府(現在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⑤艨艟(méng chōng):戰船。五陣:指兩、伍、專、參、偏等五種陣法。⑥倏(shū):瞬間。舸(gě):船。⑦江幹:江岸。穹(qiónɡ):高。僦賃(jiù lìn):租賃。⑧“天開圖畫”:廳堂名。⑨黃傘雉(zhì) 扇:傘蓋、羽扇,帝王專用的儀仗。蕭臺蓬島:意思是神仙所居之地。蕭臺:即鳳臺。春秋秦穆公為其女弄玉築鳳臺,弄玉與其婿簫史吹簫作鳳鳴,後雙雙仙去。蓬島:即海上蓬萊仙島。
述評
錢塘潮天下奇景,令人嘆為觀止。前篇:作者飽含激賞之情,臨池揮翰,將“觀潮”過程,目之所即,耳之所及,層次分明,盡納篇中;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描寫大潮,作者文墨橫潑縱灑,恣肆淋漓,傾萬丈狂瀾於卷面,聲、色、形、勢俱佳,讀來令人豪情滿懷、昂奮不已。水軍實戰演習,狀其龍騰虎驤之狀,出神入化;吳兒弄潮履險如夷,形象鮮活壯美,悅人眼目。觀潮之盛況寫出南宋社會風俗,從皇室貴胄到庶民百姓,江潮人潮,江心江岸,連成壹片;車水馬龍,飲食百物,幕席高臺,好壹幅生活實感濃郁的風俗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