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五言和七言—談古詩的體裁
18-04-30 星河歲月 + 關註獻花(0) 收藏
在這個題目下面,說的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體裁問題。當然,古詩體裁不止這三種,尚有三言、六言、雜言以及某些特殊詩體如楚辭等,不過這裏的三種卻是數千年詩歌史上最為重要的,也是最常見的。
^^壹
我國詩歌的最早形態是怎樣的?這要根據最早的詩歌作品來加以歸納總結。從現今能夠看到的文字資料來說,最早的詩歌作品有兩部分。壹部分是先秦兩漢典籍中所記載或引用的西周以前的古歌。如《禮記》所載的《蠟辭》,據說是神農時的作品,《論衡》所載《擊壤歌》,據說是堯時的作品,此外還有所謂“堯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風之詩”等等。不過這些作品的被記載,都是與所稱時代相隔數百年甚至千余年之後的事,其可靠程度很難說。另壹部分是出土的商代蔔辭和鐘鼎銘文中的材料。它們的可靠性是無可置疑的,但其中可以稱得上是詩歌的東西又實在太少。曾有人努力尋找並提出壹些作品來,如《蔔辭通纂》375,《國語》所載《商銘》,《禮記》所載《盥盤銘》等,不過這些作品只能說是接近於歌謠罷了,還不能算真正的詩歌。
我國現存最早的既可靠又成熟的詩歌,還應推“詩三百”,這是文學史上公認的第壹部詩歌總集。“詩三百”中產生時代最早的篇章,要算《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繇》、《皇矣》、《大明》等,壹般認為,這些作品是周民族的史詩,在西周即已寫定,而它們作為口頭文學流傳的時間當更早。從“詩三百”的體裁來看,盡管不那麽單純劃壹,但很分明地就是以四言為主,這是壹部四言詩的總集。尤其應註意的是,其中的民歌(《國風》大部、《小雅》部分)、貴族詩歌(《雅》、《南》大部)、廟堂詩歌(三《頌》),都以四言為基本體裁。“詩三百”之外,尚有兩周時期的壹些佚詩,它們也被記載在先秦兩漢的某些典籍裏,如《史記》所載《麥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