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個哲學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是蘇東坡壹生的寫照,這個哲理把人生的真諦詮釋到了極致。
?
? 蘇東坡是個樂天派。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壹生坎坎坷坷,風風雨雨,仕途不順,物質貧困,但是作為“樂天派”的他精神富足。在他眼裏壹切都是過眼雲煙,我行我素,泰然處之,樂天派的他把別人眼中的茍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壹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
蘇東坡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對後人影響頗深,細品蘇東坡,隨著對蘇東坡的不斷深入了解,逐漸發現:前半生,他是蘇軾;後半生,他蝶變成了蘇東坡。
前半生
? ――靠才華走上仕途的蘇軾
? 前半生是蘇軾的政治生涯,令人拍案叫絕的才華使他出人頭地,開始了充滿抱負和滿懷憧憬的仕途之路。
? 早年,20歲的蘇軾和弟弟蘇轍壹起進京趕考。參加考試的學生不僅有有蘇軾、蘇轍兄弟,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因此這壹屆科考被稱為“千年科舉第壹榜”。當時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後,對蘇軾贊嘆不已。開始他自以這張考卷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就將本應第壹名的試卷定為了第二名。哪知解封壹看,作者不是曾鞏,而是蘇軾。得知真相之後,歐陽修為之壹震,驚喜地說:“把妳舊日文章也找來給我看看。”看完蘇軾的舊文章後,歐陽修對蘇軾的才華更是驚贊不已,當場不由得脫口而出:“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壹頭地也。”,“出人頭地”這個詞兒就是這麽來的。
? 就這樣,蘇軾剛剛嶄露頭角就震撼了整個大宋,從此,他的才氣名揚天下。
出眾的才華讓他很快步入仕途,帶著遠大的抱負,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到杭州擔任通判,那時候的杭州遍布鹽堿地,飲水都很困難。決心做好官,心系民眾的蘇軾親自帶領眾人在西湖邊實地勘察,重新疏通“錢塘六井”,杭州百姓無不為蘇通判叫好。
漫步在景色迷人的西湖之畔,品著西湖龍井,喝著甘甜的井水釀造的美酒,蘇軾心情大好,詩興大發,寫下千古傳誦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從這首詩裏,可以看出蘇軾年輕氣盛、意氣風發、初為官就政績顯赫、春風得意的樣子。
? 官場黑暗,世事難料,後來的蘇軾逐漸嘗到了官場的酸辣。
幾年後,蘇軾從徐州調任湖州,做湖州長官僅兩個月,天降橫禍。 他被關到禦史臺大牢,不僅受盡了侮辱,還被嚴刑拷問,經常連夜提審,其中滋味苦不堪言。
身心倍受摧殘的蘇軾感到絕望,他似乎已經聞到了死亡的氣息,於是提筆寫下兩首絕命詩:
? 柏臺霜氣夜淒淒,風動瑯珰月向低。
?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 這便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 哥哥蘇軾入獄後,弟弟蘇轍用盡人際關系,使盡各種招數營救哥哥,並且連連上表皇帝,想用解除自己的官位來為兄贖罪。
當時年事已高、不問政治、在家閑居的大臣張方平對蘇軾入獄壹事痛心不已,他寫了壹封親筆信,派兒子張恕連夜進京營救。
連蘇軾昔日的政敵――王安石,也上書皇帝,為蘇軾說情。
? 壹方受難,八方營救。被關了壹百三十多天後,蘇軾終於釋放出獄。
美麗的肥皂泡破裂了, 死裏逃生後,帶著政壇和文壇潑的壹身臟水,撫慰著從高處摔落的傷痛,帶著壹顆支離破碎的心,蘇軾領著壹大家子20多口人,來到了黃州。
? 後半生
? ――解甲歸田,華麗蝶變成瀟灑的蘇東坡
到黃州後,他放棄官職,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官場失意,他沒有因此意誌消沈,也沒有憤世嫉俗,而是積極樂觀地投身於勞動中。他解甲歸田,脫掉身上的官服,穿上布衣,開始了快樂的田園生活。他瀟灑轉型,搖身變成了“樂天派”蘇東坡。所以黃州是蘇軾生命的終點,是蘇東坡生命的起點。在黃州的日子,也是他文壇最活躍的時期,以後的日子,是愜意的日子,是詩的日子。
? 有詩為證: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 快樂的農夫
在黃州,蘇東坡穿上農人的芒鞋短褂,和當地的民眾融為壹體。與百姓壹起捋起袖子築水壩,挽起褲腿建魚池。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不懂稼穡的他虛心向老農請教、餵養牲口......他不搞特殊,不惜體力,和大家壹起積極建設家鄉。餓了吃肉,渴了和好友大口喝酒,累了呼呼大睡,鼾聲如雷,心寬體胖的他積極樂觀、瀟灑豪放、才華橫溢,吸引天下朋友。苦中作樂、吹拉彈唱、吟詩作詞,天天快樂似神仙。雖然物質生活並不不富裕,但是卻精神生活富足。 蘇東坡在城東半坡上的壹片地,建了壹座“東坡雪堂”,化身“東坡居士”。心系民眾、樂觀熱心的蘇東坡惹人喜歡。來拜訪他的朋友更是絡繹不絕,道士楊世昌、同鄉巢谷、詩僧參寥、畫家米芾、琴師崔閑、開酒坊的潘丙、賣草藥的郭遘......這些文人墨客常常都是他的座上客。
蘇東坡自稱黃州是他的故鄉,這壹點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這裏是他新生命的起點,他在這裏折騰起了新人生,這位“樂天派”開啟了他新的生活。
? 黃州是他人生的轉折地,他由蘇軾變成了蘇東坡。就這樣在黃州開始過起了神仙般的小日子:
“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壹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 前半生仕途不順、屢遭迫害、郁悶不已的蘇軾,後半生則華麗轉身,轉型成了“樂天派”蘇東坡。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就是勞動鍛煉,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盧梭
勞動可以改變壹個人,回歸田園後,勞動使蘇東坡變得愉悅、樂觀、瀟灑起來,蘇東坡的後半生不僅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而且在活得如此自在。
瀟灑的大文豪, 快樂的美食家
逛吃逛吃,大嘴吃四方,無官壹身輕,“樂天派”蘇東坡酷愛美食,走到哪裏吃到哪裏,寫到哪裏,喜歡自己動手做美食,只要提到吃,他就無所不能,經常把美食做到極致。現在不少美食:“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湯”等都是他發明的!“羊蠍子”,“掛羊頭賣狗肉”、“日啖荔枝三百顆”……都與他有關。他以“老饕”自嘲,並戲謔地宣稱:“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他壹邊吃壹邊瀟灑地寫詩,日子過得精彩灑脫,不是神仙卻賽似神仙。
?
逛吃逛吃的日子裏有詩和遠方,愛吃、積極樂觀的他不但寫了很對關於吃的詩詞,而且寫了大量豪放派的詩詞,這是他樂觀瀟灑的人生的體現。
? 壹天,蘇軾與幾個朋友相約出遊,不料天降急雨,眾人都紛紛跑著找地方躲雨,只有蘇軾壹人在雨中拄著竹棍淡定前行。
? 過後,蘇軾寫下壹首《定風波》:
? 莫聽穿林打葉聲,
? 何妨吟嘯且徐行。
? 竹杖芒鞋輕勝馬,
? 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 料峭春風吹酒醒,
?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流傳千古的《定風波》就是這麽來的。
? 他不但作詩寫詞,而且還不斷練字,書法竟然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
? 以至於後來離開黃州時,他的禪坐功夫已相當了得,“物我兩忘,身心皆空”。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四句話成為蘇東坡壹生的寫照。
? 事實證明: 蘇軾是哲學家,他詮釋了人生的哲理。
前半生是蘇軾,我們學習他的工作哲學,可得“欣然”;學習他的處世哲學,可得“超脫”;學習他的做事哲學,可得“負責”。
後半生是蘇東坡,我們學習他的生命哲學,可得“清歡”;學習他的生活哲學,可得“趣味”;學習他的藝術哲學,可得“境界”。
想讓自己的人生快樂瀟灑,就讀讀蘇軾,學學蘇東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