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作者蘇軾 朝代宋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譯文:只記得昨夜風聲壹片,卻不記得何時醒來,看江上大雪紛飛,想這瑞年,明年麥子定能豐收,只要百姓吃飽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臨風而立,身邊飛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紅唇,如櫻桃絢爛,我則在酒杯前籲氣措手,摸著白胡須。
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作者蘇軾 朝代宋
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
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時平不用魯連書。
譯文:門外的東風把春雪吹灑在先生您的衣襟上,當您登上太行山頭時壹定會回過頭來眺望三吳故鄉。既然做了學官,就不應計較被派到了那艱苦的地方。
上黨地勢險要,歷來被人稱作天下之脊,先生誌向遠大,原來就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恰逢太平之時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3、《少年遊·潤州作》——作者蘇軾 朝代宋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譯文:去年相送於余杭門外,大雪紛飛如同楊花。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似飛雪,卻不見離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
卷起簾子舉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月光無限憐愛那雙宿雙棲的燕子,把它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畫梁上的燕巢。
4、《雪後書北臺壁二首》——作者蘇軾 朝代宋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譯文:黃昏時分,雨下得紛紛綿綿,夜裏無風壹片寂靜,天氣更加寒冷。只覺得被褥沒有絲毫暖意,就像水潑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經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壹片寒光,以為是曙色從簾幕透過來,誤以為天將五更,其實是屋檐上的冰溜子。早晨起來掃除積雪登上北臺,只見壹片茫茫,只有馬耳山露出了雙峰尖。
雪後初晴,城頭烏鴉開始上下翻飛,路上融化的積雪車輛輾來壓去,變成了稀泥粘糊在車上。在陽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樓,大地如銀海,人們被凍得皮膚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滅蝗蟲,覆蓋麥子,來年百姓麥子該會長得很茂盛。
5、《聚星堂雪》——作者蘇軾 朝代宋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無,作態斜飛正愁絕。
眾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無翠袖點橫斜,只有微燈照明滅。
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
未嫌長夜作衣棱,卻怕初陽生眼纈。
欲浮大白追余賞,幸有回飆驚落屑。
模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壹瞥。
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說。
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
譯文:前枯葉蕭蕭作響,是龍公小試身手降落初雪。它們在空中映隱聚集,似有若無,故作姿態斜斜飄飛令人魂消意絕。
賓客歡欣起舞如青竹風中搖曳,我這老邁的太守先醉,仿佛霜松摧折。遺憾席前沒有佳人裝點梅花,只有微燈照空中小雪忽明忽滅。
飲罷歸來高興夜還深沈,清早起身等不及吏人把鈴索拉扯。長夜未眠並不怕衣上生褶,倒怕耀人眼花的朝陽映雪。
想要豪飲乘興追賞余景,驚喜旋風還吹落點點未化的雪屑。檜樹頂上多時見模糊的白色,瓦溝中雪花爛漫才不過壹息。
汝南先前的賢士曾經有過舊例,醉翁詩話如今由誰來繼續?當時約定的規矩請妳聽取,徒手戰鬥不許拿起壹寸武器。
2.描寫雪的詩句 蘇軾1、《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作者蘇軾 朝代宋 萬頃風濤不記蘇。
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譯文:只記得昨夜風聲壹片,卻不記得何時醒來,看江上大雪紛飛,想這瑞年,明年麥子定能豐收,只要百姓吃飽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臨風而立,身邊飛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紅唇,如櫻桃絢爛,我則在酒杯前籲氣措手,摸著白胡須。
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作者蘇軾 朝代宋 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
不應彈鋏為無魚。 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時平不用魯連書。 譯文:門外的東風把春雪吹灑在先生您的衣襟上,當您登上太行山頭時壹定會回過頭來眺望三吳故鄉。
既然做了學官,就不應計較被派到了那艱苦的地方。 上黨地勢險要,歷來被人稱作天下之脊,先生誌向遠大,原來就以治理天下為己任。
恰逢太平之時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3、《少年遊·潤州作》——作者蘇軾 朝代宋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譯文:去年相送於余杭門外,大雪紛飛如同楊花。
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似飛雪,卻不見離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 卷起簾子舉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月光無限憐愛那雙宿雙棲的燕子,把它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畫梁上的燕巢。
4、《雪後書北臺壁二首》——作者蘇軾 朝代宋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譯文:黃昏時分,雨下得紛紛綿綿,夜裏無風壹片寂靜,天氣更加寒冷。只覺得被褥沒有絲毫暖意,就像水潑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經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壹片寒光,以為是曙色從簾幕透過來,誤以為天將五更,其實是屋檐上的冰溜子。早晨起來掃除積雪登上北臺,只見壹片茫茫,只有馬耳山露出了雙峰尖。
雪後初晴,城頭烏鴉開始上下翻飛,路上融化的積雪車輛輾來壓去,變成了稀泥粘糊在車上。在陽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樓,大地如銀海,人們被凍得皮膚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滅蝗蟲,覆蓋麥子,來年百姓麥子該會長得很茂盛。 5、《聚星堂雪》——作者蘇軾 朝代宋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無,作態斜飛正愁絕。 眾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無翠袖點橫斜,只有微燈照明滅。 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
未嫌長夜作衣棱,卻怕初陽生眼纈。 欲浮大白追余賞,幸有回飆驚落屑。
模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壹瞥。 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說。
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 譯文:前枯葉蕭蕭作響,是龍公小試身手降落初雪。
它們在空中映隱聚集,似有若無,故作姿態斜斜飄飛令人魂消意絕。 賓客歡欣起舞如青竹風中搖曳,我這老邁的太守先醉,仿佛霜松摧折。
遺憾席前沒有佳人裝點梅花,只有微燈照空中小雪忽明忽滅。 飲罷歸來高興夜還深沈,清早起身等不及吏人把鈴索拉扯。
長夜未眠並不怕衣上生褶,倒怕耀人眼花的朝陽映雪。 想要豪飲乘興追賞余景,驚喜旋風還吹落點點未化的雪屑。
檜樹頂上多時見模糊的白色,瓦溝中雪花爛漫才不過壹息。 汝南先前的賢士曾經有過舊例,醉翁詩話如今由誰來繼續?當時約定的規矩請妳聽取,徒手戰鬥不許拿起壹寸武器。
3.蘇東坡帶有雪字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壹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壹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淒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壹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裏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壹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畫, 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④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⑤ 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 壹樽還酹江月 芽姜紫醋炙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蒓鱸。”。
4.蘇東坡帶有雪字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壹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壹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淒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壹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裏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壹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畫,
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④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⑤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
壹樽還酹江月
芽姜紫醋炙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蒓鱸。”
5.形容雪的詩句蘇軾少年遊·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作者:蘇軾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譯文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國),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與柔美聰慧的佳人(指寓娘)與之相伴。
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妳(指寓娘)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裏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妳:“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妳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賞析 蘇軾的好友王鞏(字定國)因為受到使蘇幾遭殺身之禍的“烏臺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定國受貶時,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到嶺南。
公元1083年(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別名寓娘)為蘇軾勸酒。蘇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壹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王定國豐神俊朗,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兩人真是天造地設的雙璧人。該句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壹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於質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壹變而為清涼之鄉,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
蘇詞橫放傑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裏對“清歌”的誇張描寫,表現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詩言誌,歌詠言”,“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班固《漢書·藝文誌》),美好超曠的歌聲發自於美好超曠的心靈。
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壹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
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容貌:“萬裏歸來年愈少。”嶺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後容光煥發,更顯年輕。
“年愈少”多少帶有誇張的成分,洋溢著詞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後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
“嶺梅”,指大庾嶺上的梅花;“笑時猶帶嶺梅香”,表現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這壹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的情況,又以鬥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誌,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最後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
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
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
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6.蘇軾的水調歌頭寫雪的詩句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 蘇軾
[全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擴展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壹;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參考資料:
壹、關於春天的詩句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樹陰裏白沙堤。 《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惠崇春江曉景》其壹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壹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憶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壹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二、關於夏天的詩句 《夏夜嘆》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裏風,飄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何由壹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鬥,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
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首夏》 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動植壹時好。
麋鹿樂深林,蟲蛇喜豐草。 翔禽愛密葉,遊鱗悅新藻。
天和遺漏處,而我獨枯槁。 壹身在天末,骨肉皆遠道。
舊國無來人,寇戎塵浩浩。 沈憂竟何益,只自勞懷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潯陽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魚賤如泥,烹灸無昏早。 朝飯山下寺,暮醉湖中島。
何必歸故鄉,茲焉可終老。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孟夏》 唐賈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壹院香。
《夏時田園雜興》(其壹) 宋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小池》 宋楊萬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暑旱苦熱》 宋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無名雜詩》 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三、關於秋天的詩句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暮江吟》 唐白居易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詞》 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贈劉景。
8.蘇軾的水調歌頭寫雪的詩句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 蘇軾 [全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
擴展資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
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壹;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參考資料:
蘇軾的生活態度和詩風都深受陶淵明影響。宋以後,文人推崇陶淵明,也與蘇軾有很大關系。陶淵明在世時並未受到應有重視。
蘇軾卻認為,陶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質而實綺,臒而實腴”。
蘇軾有言“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蘇做“和陶詩”百余首。在這過程中,陶淡泊名利的態度,自然清新的詩風,沁染了蘇軾。
擴展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壹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壹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