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明朝才子徐渭被邀請寫詩,開頭前四句令眾人笑翻,被譏諷俗不可耐

明朝才子徐渭被邀請寫詩,開頭前四句令眾人笑翻,被譏諷俗不可耐

明太祖朱元璋開創明朝之後,內心壹直有個心結,即對讀書人的復雜 情感 。

他是窮苦草根出身,本身並沒有多少文化,好在他後天肯用功學習,這才讓他得以識書認字,不至於被天下的讀書人恥笑。

他畢竟不是咬文嚼字的人,與那些才子大家們相比,朱元璋還是顯得很俗氣,可以說 在讀書人面前,朱元璋在骨子裏有種自卑感,這也讓他打心底很反感那些讀書人。

但是他身為帝王自然又深刻的明白,在治理天下的過程中,離開這些讀書的夫子們還真不行,於是乎,朱元璋對讀書人便呈現出了很矛盾的做法,有時候褒揚,有時候卻打壓,有時候奉為上賓,有時候又棄如敝履。

尤其是當這些讀書人聚在朝堂吟詩作對的時候,他內心中就好似很多馬在草地上奔馳而過。

當然 當時的文人對於在朱元璋面前賣弄文采也是很忌諱的,畢竟朱元璋是位疑心很重的帝王,壹個疏忽都可能丟了小命。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明朝出了不少出口成詩的大才子,比如說我們耳熟能詳的唐伯虎,不過饒是唐伯虎也沒能躋身進“明代三才子”之列。

明代三才子指的是解縉、楊慎和徐渭,尤其是徐渭堪稱明代全才,文學、戲劇、書畫、詩文、音樂,甚至是軍事他都頗為精通。

可以說,縱觀明朝壹代能在才藝上碾壓徐渭的人幾乎沒有。

可是有壹次徐渭外出散步的時候,偶遇並嘲笑了幾位秀才,這些秀才便邀請徐渭作詩,可是開頭前四句令眾人差點笑翻,甚至還被譏諷俗不可耐。

那麽徐渭究竟做了什麽樣的事,難道徐渭的才氣名不副實?

不過在說此之前,我們還得先說說朱元璋的壹首詩,因為徐渭的這首詩正是效仿朱元璋所作,我們壹起來看。

有壹次,在朱元璋上朝之前,文臣們嘰嘰喳喳說得那叫壹個嗨,等到朱元璋來到之後,立即鴉雀無聲,好在這天朱元璋心情比較好,他便對群臣說自己也要作壹首詩,這時他剛好聽到公雞打鳴,於是便張了口,作了壹首《詠雞詩》:

群臣聽到這兩句之後,差點笑掉大牙,但是礙於朱元璋的威嚴,卻又人人強憋著笑意,場面別提多麽尷尬了。

朱元璋沒管群臣們的反應,張口說出了第三句和第四句,而這兩句壹出,群臣們再也笑不出來了,內容為:

很顯然,朱元璋的這兩句詩頗為驚艷,直接將無與倫比的帝王之氣抒發得淋漓盡致,詩中蘊含的氣勢,頗為磅礴大氣。

壹個草根出身的天子,能做出這樣的詩,著實令人佩服有加 ,這也讓朱元璋在群臣中的形象大為改觀,畢竟壹般人還真寫不出這樣的詩。

值得壹說的是, 朱元璋還為明朝的才子們開了壹個作怪詩的頭,後來有不少才子也都紛紛效仿 ,寫出了不少在後人看來有些哭笑不得的怪詩,其中就包括徐渭所作的詠柳怪詩。

徐渭喜歡畫山水,平日裏也喜歡遊山玩水,有壹天,閑來無事的他便外出遊玩,不知不覺中走到了壹處涼亭。

涼亭中有些書生秀才穿著的人正在那裏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徐渭便上前去湊個熱鬧,他走進之後才明白這些人談論的焦點。

涼亭中間的石桌上放著畫,而旁邊則是這些秀才們根據畫所寫的詩,他們所談論的便是這些詩作究竟誰做得比較好。

可是徐渭看了又看,比較失望,因為其中沒有發現有佳句,所以他便搖頭嘆息連說了好幾聲可惜。

這些秀才們聽到有人否定,自然心中很不忿,便向徐渭挑釁,邀請他寫手佳作出來,徐渭聽後倒也不氣,他眼前有壹幅題為《柳亭送別圖》的畫作,徐渭略作思考之後,便提筆寫出了前四句:

秀才們看到徐渭寫的這四句差點笑翻,紛紛譏諷徐渭寫的詩俗不可耐,根本算不上詩,而在我們現在人的眼中,其實這也不算詩,如果這真算詩,或許小朋友們也能比著寫他個幾百篇。

面對眾人的嘲笑,徐渭倒是壹言不發,接著他又提筆寫下兩句:

眾人看到這兩句之後,便立即鴉雀無聲,而此時山間又傳來幾聲杜鵑聲,徐渭又提筆寫下了後面幾句:

徐渭寫完之後揚長而去,而這 些自視清高的秀才們紛紛被他的才氣所折服,畢竟後面升華全詩的四句寫得實在是好 ,徐渭再次以實力證明了自己才氣。

我們通過朱元璋和徐渭的這兩首詩便能發現它們有壹個***同的特點,那就是前面的詩句平淡無奇,用詞簡單,甚至造句也是粗拙無比。

但是 詩的結尾卻突發逆轉,將原本不算是詩的語句進行了全方位的升華,最終給人壹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的奇妙感覺。

其實朱元璋和徐渭所作的詩在文學上還有專門的名字,即: 逆挽詩。

這類型的詩句講究的就是開篇平淡,收尾驚艷,用最普通的字句,打造令人暢想無限的意境,寫得好了,自然可謂是妙筆生花。

在 歷史 上這類逆挽詩還有很多,唐伯虎、鄭板橋也都寫過,雖然這些人所寫的題材不盡相同,但都將逆挽詩寫得令人拍案叫絕,尤其是最後幾句的畫龍點睛之筆,可謂讓人震撼不已。

當然逆挽詩也告訴了我們壹個道理, 無論什麽時候都不能隨意譏諷和嘲笑他人,尤其是在別人還沒有將才華全部展現出來的時候,不然只會貽笑大方,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而徐渭既然能被稱為明代三大才子之壹,他的文學造詣自然是名副其實,只是不知道那些嘲笑他的才子們,會不會在徐渭離去後直言慚愧……

參考文獻:《明史》、《詩詞鑒賞》等。

(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