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西海之水的詩句

描寫西海之水的詩句

描寫西海之水的詩句:李東陽的《西涯雜詠十二首》

李東陽《西涯雜詠十二首》

(載《日下舊聞考》卷五十四,雪中樺整理)

《海子》:海子西入城,中與龍池連。髙樓河口望,正見打魚船。

《西山》:盤石傍幽溪,羣峯坐回首。靜愛白雲來,蒼苔濕衣久。

《響閘》:春濤夜忽至,汩汩溪流滿。津吏沙上來,坐看青草短。

《慈恩寺》:水繞湖邊樹,花垂石上藤。長來寺前坐,不識寺前僧。

《飲馬池》:立馬春池上,沙水清可憐。溪翁熟予馬,汲罷不須錢。

《楊柳灣》:沙崩樹根出,細路縈如線。垂栁隔疎簾,人家住西岸。

《鐘鼔樓》:月黒行人斷,髙樓鐘漏稀。城中聞夜警,邏吏不曽歸。

《桔橰亭》:野樹桔橰懸,孤亭夕照邊。閑行看流水,隨意滿平田。

《稻田》:水田雜花晩,畦雨過溪足。老僧不坐禪,秋風看禾熟。

《蓮池》:秋風吹芰荷,西塘涼意早,獨負尋芳期,苦被詩人惱。

《菜園》:西園芳意濕,不閑春雨聲。野人閉門睡,園中青菜生。

《廣福觀》:飛樓淩倒景,下照清徹底。時有步虛聲,隨風渡湖水。

《懷麓堂集》増

《又宿海子西涯舊鄰》

匹馬縁溪卻度橋,蓽門疎樹影蕭蕭。

東鄰舊路元相接,北郭幽期豈待招?

滿地月明如白畫,壹燈人語***清宵。

悠悠二十年前事,都向春風夢裏消。

《再經西涯》

新築湖堤面面平,亂橋欹岸失縱橫。

輕鷗著水驚還去,老馬緣溪戀復行。

舊日鄰家今幾在,別來光景***誰爭?

匆匆不盡逢僧話,剛說無生便有情。

《重遊西涯次韻方石》:

流水平堤栁繞垣,重來又隔幾寒暄。

輕鷗似解隨人意,老馬猶能識寺門。

千載髙情彭澤社,百年幽事杜陵村。

王郎亦有攜琴興,聊***清風石上尊。

《重經西涯》:

秋氣澄清天宇髙,壹林霜葉晩蕭騷。

黃花節近無風雨,碧水潭空盡羽毛。

頻筭老時驚歳月,難忘情處是兒曹。

蔔居未定居仍蔔,薊北天南兩意勞。

《慈恩寺偶成》

城中第壹佳山水,世上幾多閑歲華。

何日夢魂忘此地,舊時風景屬誰家。

林亭路僻多生草,浦樹秋深尚帶花。

猶有可人招不得,詩成須更向渠誇。

《候馬北安門外遊慈恩寺後園有感》

亂溪流水入荒塍,九曲溪頭十丈藤。

尋遍野亭無舊主,訪回蕭寺有遺僧。

蒼苔斷處看將合,老樹載時記未曾。

莫怪疲童淹送馬,十年壹到竟何能?

《重經慈恩寺憶張滄洲題瑢僧故廬》

石橋飛步欲淩空,百尺清陰九折通。

水底樓臺天上下,岸邊花栁路西東。

春題杏苑懐張籍,畫臥廬山夢遠公。

今日壹杯還壹曲,獨吟孤酌與誰同?

資料匯集

什剎海壹帶稱作“西涯”

北大教授林梅村

明代文人墨客把什剎海壹帶稱作“西涯”,其名典出明朝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所作《西涯雜詠十二首》。李東陽是明弘治、正德兩朝重臣。他在《誥命碑陰記》寫道:“吾祖始居白石橋之旁後築入地安門內移於慈恩寺之東海子之北。”據此清代文人吳長元認為:“今鼓樓斜街沿湖壹帶當即始西涯也。惜為市廛所掩人未之考耳。”

李東陽所謂白石橋,即元代初年所建萬寧橋(今北京地安門外後門橋)。李東陽家原來在萬寧橋附近的西涯“位於慈恩寺之東海子之北”,也就是今天銀錠橋東岸的煙袋斜街。李東陽舍近求遠在《誥命碑陰記》用萬寧橋“白石橋”標識故居位置,卻沒把距離他家更近的銀錠橋當作地理坐標,似說明這座橋在李東陽以前壹直“養在深閨人未識。李家後來遷到李閣老胡同(今北京西城區府右街力學胡同),但李東陽仍不時故地重遊。有壹次,遊覽慈恩寺時他賦詩《慈恩寺偶成》壹首,將銀錠橋壹帶的景色譽為城中第壹佳山水。銀錠橋從此名聲鵲起,成為北京城壹道絢麗的風景線。而銀錠觀山被譽為燕京西涯八景第壹美景。

漫話西涯八景

北京日報

西涯八景是舊時什剎海周邊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自然美景,什剎海亦稱“西涯之海”。所謂西涯,指什剎海西北角玉河水圍之地,處於什剎海的核心地帶。明代宰相李東陽,號西涯,生於此地,並度過很多歲月,不管遷徙何處始終對自己在什剎海邊的生活壹往情深,稱之為“西涯勝地”。《西涯雜詠十二首》是其壹生詩作中詠懷西涯的代表作。“城中第壹佳山水,世上幾多閑歲月。何日夢魂忘此地,舊時風景屬誰家。林亭路僻多生草,浦樹秋深尚帶花。猶有可人招不得,詩成須更向渠誇”。清代著名學者法式善也曾多方考證,認為“至於西涯,則今積水潭無疑”。他還考證了什剎海在明代或明代以前亦稱“西涯”,並著有《西涯考》壹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往金陵赴織造任前,曹家曾居住在現恭王府的宅院裏,曹寅人在江南仍對西涯感情至深,並到了銷魂的程度,其詞作《西城憶舊》景物的描寫,均是什剎海和鐘鼓樓壹帶“小梵天西過雨痕,無窮荷葉映秋雲。畫輪如水不揚塵。半市銀鈴呼白墮,壹樓銅杵咒黃昏。江南野客竟銷魂。”西涯八景環繞什剎海自然成景,包括:銀錠觀山、響閘煙雲、柳堤春曉、譙樓更鼓、西涯晚景、景山松雪、白塔晴雲和湖心賞月。

銀錠觀山:銀錠橋位於什剎海前海和後海分界處,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為南北單孔微拱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