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城曾在隋開皇十壹年越國公楊素平定時毀於兵燹。據傳,楊素率軍屯集於城西橫塘,裏人蔣允登冒死求見楊素,請求移地紮營,楊素被其忠心護鄉所感動,將大軍南遷2裏,並就地選上方山麓石湖畔建新城郭。隨後民居櫛比,自成坊市,33年後州治又遷回蘇州舊城,留下地名“新郭”,現屬滄浪區域。曾經的新郭裏,“衣逢梅雨漬,船入稻花香。”是石湖的濕潤,帶來了彌漫的煙雨;是石湖的豐潤,帶來了不盡的魚米。而小橋流水,良田花溪,池塘漁村,奇花異草,桃源美景迎面來;悠悠煙水,淡淡雲山,泛泛漁舟,閑閑鷗鳥,春羅壹幅展眼前。越城橋,越來溪,記載了當年吳越春秋爭戰時的歷史遺跡;越公井、楊素橋,告訴著後人這裏曾經發生過的城郭變遷。時逢盛世,新郭重圓好夢;時不我待,新郭再展宏圖。東接古城盤蠡路,西連石湖風景區,南至南環西 路,北依京杭大運河,約5平方公裏的滄浪新城,正隆起於古城西南。可以想見,這裏有靈水,川流不息的運河穿行其間,帶來靈活多樣的生機;壹碧如鏡的石湖懷抱胸襟,孕育靈性毓秀的聰穎。這裏有秀峰,西側的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如綠色屏障疊翠滿坡;近畔的茶磨嶼石佛寺觀音巖,似絕壁巉巖古意盎然。匯山水之氣,得自然之觀。智者通達,流暢如水;仁者敦厚,穩重如山。壽櫟堂裏,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詠》詩碑,敘述著春夏秋冬的四時風情;漁莊園內,福壽堂懿旨嘉獎的匾額,傳揚著余覺沈壽的壹度風流。蠡島華南虎基地,傾註著人類的關愛。石湖行春橋月影,流行著民間的習俗。前人有詩句說得好:“常是攜兒看串月,行春橋畔聽吹簫。”“此時皓月圓如璧,照入水中無定跡。風來水動波浪翻,倏忽變作千萬月。”壹年壹度的八月十八遊湖登山,壹次次將歲月風貌演變傳遞。鄉村開始了城市化進程。新郭變化為新城,新城超越了新郭。這裏將成為集創業、居住、商務、高科技研發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商業的“壹區、二軸、四片”功能結構布局,正在規劃和實施之中,有的已初顯分曉。人們看到科學理念的發展,前衛設想的落實,穩健步伐的實施,驚人速度的崛起。滄浪新城令人刮目相看,昔日新郭正舊貌換新顏。傳統和現代的對接,對接著轉型時期的進程;人文與自然的吻合,吻合著和諧社會的前景。以文化打造宜人居環境,有自然的地理優勢,有歷史的人文景觀,有繁華的工商街市,有新城的綽約身姿。新郭挹秀,美不勝收。好壹個真山真水園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