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閣表達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是萬裏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知識拓展:
《登快閣》是北宋文學家黃庭堅寫的七律。此詩作於作者在太和(今江西省泰和縣)令任上。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誌難展,於是產生孤獨寂寞之感。因此詩寫在開朗空闊的背景下的忘懷得失的“快”意,終因知音難覓而產生歸歟之思。
全詩先敘事,再寫景,壹氣貫註,波蕩生姿,結以弄笛盟鷗,余韻無窮,集中體現了詩人的審美趣味和藝術主張,被評論家們認定為黃庭堅的代表作。
此詩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黃庭堅在吉州泰和縣(今屬江西)任知縣,公事之余,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清壹統治·吉安府》)的快閣覽勝。此時作者三十八歲,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個年頭。
這是黃庭堅在太和知縣任上登快閣時所作的抒情詩。詩人說,我這個人辦完公事,登上了快閣,在這晚晴余輝裏,倚欄遠眺。
前句是用《晉書·傅鹹傳》所載夏侯濟之語;後句用杜甫“註目寒江倚山閣”及李商隱“萬古貞魂倚暮霞”之典,還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癡兒”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認自己是“癡兒”,此為諧趣之壹;“了卻”二字,渲染出了詩人如釋重負的歡快心情,與“快閣”之“快”暗相呼應,從而增加了壹氣呵成之感此為妙用二。
“倚晚晴”三字,超脫了前人的窠臼。杜詩之“倚”,倚於山閣,乃實境平敘;李詩之“倚”,主語為“萬古貞魂”,乃虛境幻生而成;黃詩之“倚”,可謂虛實相兼;詩人之“倚”,乃是實景,但卻倚在無際無垠的暮色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