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東坡的關於雪詩句前二句(描寫雪的詩句蘇軾)

蘇東坡的關於雪詩句前二句(描寫雪的詩句蘇軾)

1.描寫雪的詩句 蘇軾

1、《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作者蘇軾 朝代宋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譯文:只記得昨夜風聲壹片,卻不記得何時醒來,看江上大雪紛飛,想這瑞年,明年麥子定能豐收,只要百姓吃飽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臨風而立,身邊飛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紅唇,如櫻桃絢爛,我則在酒杯前籲氣措手,摸著白胡須。

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作者蘇軾 朝代宋

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

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時平不用魯連書。

譯文:門外的東風把春雪吹灑在先生您的衣襟上,當您登上太行山頭時壹定會回過頭來眺望三吳故鄉。既然做了學官,就不應計較被派到了那艱苦的地方。

上黨地勢險要,歷來被人稱作天下之脊,先生誌向遠大,原來就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恰逢太平之時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3、《少年遊·潤州作》——作者蘇軾 朝代宋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譯文:去年相送於余杭門外,大雪紛飛如同楊花。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似飛雪,卻不見離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

卷起簾子舉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月光無限憐愛那雙宿雙棲的燕子,把它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畫梁上的燕巢。

4、《雪後書北臺壁二首》——作者蘇軾 朝代宋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譯文:黃昏時分,雨下得紛紛綿綿,夜裏無風壹片寂靜,天氣更加寒冷。只覺得被褥沒有絲毫暖意,就像水潑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經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壹片寒光,以為是曙色從簾幕透過來,誤以為天將五更,其實是屋檐上的冰溜子。早晨起來掃除積雪登上北臺,只見壹片茫茫,只有馬耳山露出了雙峰尖。

雪後初晴,城頭烏鴉開始上下翻飛,路上融化的積雪車輛輾來壓去,變成了稀泥粘糊在車上。在陽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樓,大地如銀海,人們被凍得皮膚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滅蝗蟲,覆蓋麥子,來年百姓麥子該會長得很茂盛。

5、《聚星堂雪》——作者蘇軾 朝代宋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無,作態斜飛正愁絕。

眾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無翠袖點橫斜,只有微燈照明滅。

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

未嫌長夜作衣棱,卻怕初陽生眼纈。

欲浮大白追余賞,幸有回飆驚落屑。

模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壹瞥。

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說。

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

譯文:前枯葉蕭蕭作響,是龍公小試身手降落初雪。它們在空中映隱聚集,似有若無,故作姿態斜斜飄飛令人魂消意絕。

賓客歡欣起舞如青竹風中搖曳,我這老邁的太守先醉,仿佛霜松摧折。遺憾席前沒有佳人裝點梅花,只有微燈照空中小雪忽明忽滅。

飲罷歸來高興夜還深沈,清早起身等不及吏人把鈴索拉扯。長夜未眠並不怕衣上生褶,倒怕耀人眼花的朝陽映雪。

想要豪飲乘興追賞余景,驚喜旋風還吹落點點未化的雪屑。檜樹頂上多時見模糊的白色,瓦溝中雪花爛漫才不過壹息。

汝南先前的賢士曾經有過舊例,醉翁詩話如今由誰來繼續?當時約定的規矩請妳聽取,徒手戰鬥不許拿起壹寸武器。

2.形容雪的詩句蘇軾

形容雪的詩句蘇軾: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2、雪花飛暖融香頰——宋·蘇軾《菩薩蠻(回文冬閨怨)》3、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宋·蘇軾《開先漱玉亭》4、春雲陰陰雪欲落,東風和冷驚羅幕——宋·蘇軾《四時詞》5、西山雪淡雲凝凍——宋·蘇軾《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善書,“宋四家”之壹;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3.蘇東坡詠雪的詩句

蘇東坡詠雪詩二首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東風吹宿酒,瘦馬兀殘夢。

蔥昽曉光開,旋轉余花弄。

下馬成野酌,佳哉誰與***。

須臾晚雲合,亂灑無缺空。

鵝毛垂馬駿,自怪騎白鳳。

三年東方旱,逃戶連欹棟。

老農釋耒嘆,淚入饑腸痛。

春雪雖雲晚,春麥猶可種。

敢怨行役勞,助爾歌飯甕。

雪後書北臺壁二首

其壹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稠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4.該關於雪的兩句詩

描寫雪的詩句

1、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____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____盧梅坡《雪梅·其壹》

3、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____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5、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____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三》

7、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8、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9、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____崔塗《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 除夜有懷》

10、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____韓愈《春雪》

11、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壹》

12、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____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5.誰知道蘇軾關於“雪泥鴻爪”的的試句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註釋

①子由:蘇軾弟蘇轍字子由。澠池:今河南澠池縣。這首詩是和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老僧:即指奉閑。

③據蘇轍原詩自註:“昔與子瞻應舉,過宿縣中寺舍,題老僧奉閑之壁。”

④蹇驢:跛腳的驢。蘇軾自註:“往歲,馬死於二陵(按即崤山,在澠池西),騎驢至澠池。”

賞析

賞析

賞析

蘇轍原詩的基調是懷舊,因為他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的主簿(由於考中進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軾隨父同往京城應試,又經過這裏,有訪僧留題之事。所以在詩裏寫道:“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題。”他覺得,這些經歷真是充滿了偶然。如果說與澠池沒有緣份,為何總是與它發生關聯?如果說與澠池有緣份,為何又無法駐足時間稍長些?這就是蘇轍詩中的感慨。而由這些感慨,蘇軾更進壹步對人生發表了壹段議論。這就是詩的前四句。在蘇軾看來,不僅具體的生活行無定蹤,整個人生也充滿了不可知,就像鴻雁在飛行過程中,偶壹駐足雪上,留下印跡,而鴻飛雪化,壹切又都不復存在。那麽,在冥冥中到底有沒有壹種力量在支配著這種行為呢?如果說,人生是由無數個坐標點所組成的,那麽,這些坐標點有沒有規律可循?青年蘇軾對人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和感喟。但是,人生有著不可知性,並不意味著人生是肓目的;過去的東西雖已消逝,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騎著蹇驢,在艱難崎嶇的山路上顛簸的經歷來說,豈不就是壹種歷練,壹種經驗,壹種人生的財富?所以,人生雖然無常,但不應該放棄努力;事物雖多具有偶然性,但不應該放棄對必然性的尋求。事實上,若不經過壹番艱難困苦,又怎能考取進士,實現抱負呢?這就是蘇軾:既深究人生底蘊,又充滿樂觀向上,他的整個人生觀在此得到了縮微的展示。

這首詩的理趣主要體現在前四句上,“雪泥鴻爪”也作為壹個成語被後世廣泛傳誦。但從寫作手法上來看,也頗有特色。紀昀曾評道:“前四句單行入律,唐人舊格;而意境恣逸,則東坡之本色。”所謂“唐人舊格”,大致上指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作為七律,三、四兩句本該對仗,此卻壹意直下,不作講求。蘇軾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對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說,本身也帶有承接關系,所以是“單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僅字面上飄逸,行文中有氣勢,而且內涵豐富,耐人尋味,不求工而自工。這正是蘇軾的“本色”。

註釋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知何似:知道象什麽。蹇:跛,蹩腳。

簡析這首詩是寫詩人對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鴻爪”來比喻人無意中留下的蹤跡,就如飛鴻在雪地上踏 出爪印壹樣。如老僧新塔,壞壁舊題,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嘆人生無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 留在人們記憶中,心上的爪痕是難以磨滅的。全詩比喻新奇,屬對工巧,寫出了對生活的無限深情。

〔析賞〕有壹次蘇軾和其弟蘇轍(子由)路經池澠,路上馬死了,兩人騎著蹇驢到澠池壹僧寺寄宿,並在寺壁上題詩。後來子由寫了壹首《澠池懷舊》的詩。東坡舊地重遊,當初接待全心全意的老僧卻已死,寺裏替老僧蓋了壹座新塔,當年東坡兄弟題詩的廟壁也壞啦!再也見不到舊日的題詩啦,東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詩,感慨人生在世如飛鴻。

6.蘇軾的水調歌頭寫雪的詩句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 蘇軾

[全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擴展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壹;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7.蘇軾與陶淵明古代描寫雪的詩句之間有什麽關系

蘇軾的生活態度和詩風都深受陶淵明影響。宋以後,文人推崇陶淵明,也與蘇軾有很大關系。陶淵明在世時並未受到應有重視。

蘇軾卻認為,陶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質而實綺,臒而實腴”。

蘇軾有言“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蘇做“和陶詩”百余首。在這過程中,陶淡泊名利的態度,自然清新的詩風,沁染了蘇軾。

擴展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壹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壹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8.關於雪的詩句關於雪的句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 杜甫《絕句》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 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

—— 白居易《問劉十九》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 盧梅坡《雪梅·其壹》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 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 毛澤東《蔔算子·詠梅》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日暮蒼。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 杜甫《絕句》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 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

—— 白居易《問劉十九》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 盧梅坡《雪梅·其壹》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 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 毛澤東《蔔算子·詠梅》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