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燈瑣憶》(原文) [清]蔣坦 (《秋燈瑣憶》是清代浙江錢塘人蔣坦回憶與愛妻關瑛(即秋芙)生活瑣事的散文。
其文辭極美,敘事傳情栩然哀切,輒催人淚下。秋芙和沈復之妻蕓娘被林語堂形容是中國古代最可愛的兩個女性。)
道光癸卯閏秋,秋芙來歸。漏三下,臧獲皆寢。
秋芙綰墮馬髻,衣紅綃之衣,燈花影中,歡笑彌暢,歷言小年嬉戲之事。漸及詩詞,余苦水舌撟不能下,因憶昔年有傳聞其《初冬詩》雲“雪壓層檐重,風欺半臂單”,余初疑為阿翹假托,至是始信。
於時桂帳蟲飛,倦不成寐。盆中素馨,香氣滃然,流襲枕簟。
秋芙請聯句,以觀余才,余亦欲試秋芙之詩,遂欣然諾之。余首賦雲:“翠被鴛鴦夜,”秋芙續雲:“紅雲**樓。
花迎紗幔月,”余次續雲:“入覺枕函秋。”猶欲再續,而檐月曖斜,鄰鐘徐動,戶外小鬟已啁啁來促曉妝矣。
余乃閣筆而起。 數日不入巢園,陰廊之間,漸有苔色,因感賦二絕雲:“壹覺紅蕤夢,朝記記不真。
昨宵風露重,憶否忍寒人?”“鏡檻無人拂,房櫳久不開。欲言相憶處,戶下有青苔。”
時秋芙歸寧三十五日矣。群季青綾,興應不淺,亦憶夜深有人,尚徘徊風露下否? 秋芙之琴,半出余授。
入秋以來,因病廢輟。既起,指法漸疏,強為理習,乃與彈於夕陽紅半樓上。
調弦既久,高不成音,再調則當五徽而絕。秋芙索上新弦,忽煙霧迷空,窗紙欲黑。
下樓視之,知雛鬟不戒,火延幔帷。童仆撲之始滅。
乃知猝斷之弦,其讖不遠,況五,火數也,應徽而絕,琴其語我乎? 秋芙以金盆搗戎葵葉汁,雜於雲母之粉,用紙拖染,其色蔚綠,雖澄心之制,無以過之。曾為余錄《西湖百詠》,惜為郭季虎攜去。
季虎為余題《秋林著書圖》雲:“詩成不用苔箋寫,笑索蘭閨手細鈔”,即指此也。秋芙向不工書,自遊魏滋伯,吳黟山兩丈之門,始學為晉唐格。
惜病後目力較差,不能常事筆墨。然間作數字,猶是秀媚可人。
夏夜苦熱,秋芙約遊理安。甫出門,雷聲殷殷,狂飆疾作。
仆夫請回車,余以遊興方熾,強趣之行。永及南屏,而黑雲四垂,山川瞑合。
俄見白光如練,出獨秀峰頂,經天丈余,雨下如註,乃止大松樹下。雨霽更行,覺竹 *** 騷,萬翠濃滴,兩山如殘妝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
余與秋芙且觀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濕也。時月查開士主講理安寺席,留飯伊蒲,並以所繪白蓮畫幀見貽。
秋芙題詩其上,有“空到色香何有相,若離文字豈能禪”之句。茶話既洽,復由楊梅塢至石屋洞,洞中亂石排拱,幾察儼然。
秋芙安琴磐磴,鼓《平沙落雁》之操,歸雲滃然,澗水互答,此時相對,幾忘我兩人猶生塵世間也。俄而殘暑漸收,暝煙四起,回車裏許,已月上蘇堤楊柳梢矣。
是日,屋漏床前,窗戶皆濕,童仆以重門鎖扃,未獲入視。俟歸,已蝶帳蟁櫥,半為澤國,呼小婢以筠籠熨之,五鼓始睡。
秋芙喜繪牡丹,而下筆頗自矜重。嗣從老友楊渚白遊,活色生香,遂入南田之室。
時同人中寓余草堂及晨夕過從者,有錢文濤、費子苕,嚴文樵、焦仲梅諸人,品葉評花,彌日不倦。既而錢去楊死,焦嚴諸人各歸故鄉。
秋芙亦以鹽米事煩,棄置筆墨。惟余紈扇壹枚,猶為諸人合畫之筆,精神意態,不減當年,暇日觀之,不勝賓朋零落之感。
桃花為風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謁金門》詞雲:“春過半,花命也如春短。壹夜落紅吹漸漫,風狂春不管。”
“春”字未成,而東風驟來,飄散滿地,秋芙悵然。余曰,“此真個'風狂春不管'矣!”相與壹笑而罷。
余舊蓄壹綠鸚鵡,字曰“翠娘”,呼之輒應。所誦詩句,向為侍兒秀絹所教。
秀絹既嫁,翠娘飲啄常失時,日漸憔悴。壹日,余起盥沐,聞簾外作細語聲,恍如秀娟聲吻,驚起視之,則翠娘也。
楊枝去數月矣,翠娘有知,亦憶教詩人否? 秋芙每謂余雲: “人生百年,夢寐居半,愁病居半,繈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僅存者,十之壹二耳,況我輩蒲柳之質,猶未必百年者乎!庾蘭成雲:壹月歡娛,得四五六日。想亦自解語耳。”
斯言信然。 平生未作百裏遊。
甲辰娥江之役,秋芙方病寒疾,欲更行期。而行裝既發,黃頭促我矣。
晚渡錢江,颶風大作,隔岸越山,皆低鬟斂眉,郁郁作相對狀,因憶子安《滕王閣序》雲:“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殊覺此身茫茫,不知當置何所。
明河在天,殘燈熒熒,酒醒已五更時矣。欲呼添衣,而羅帳垂垂,四無人應,開眼視之,始知此身猶臥舟中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雛鬟負琴,放舟兩湖荷芰之間。時余自西溪歸,及門,秋芙先出,因買瓜皮跡之,相遇於蘇堤第二橋下。
秋芙方鼓琴作《漢宮秋怨》曲,余為披襟而聽。斯時四山沈煙,星月在水,琤瑽雜鳴,不知天風聲環佩聲也。
琴聲末終,船唇已移近漪園甫岸矣。固叩白雲庵門。
庵尼故相識也,坐次,采池中新蓮,制羹以進。香色清冽,足沁腸睹,其視世味腥膻,何止薰蕕之別。
回船至段家橋登岸,施竹簟於地,坐話良久。聞城中塵囂聲,如蠅營營,殊聒人耳。
橋上石柱,為去年題詩處,近為嬪衣剝蝕,無復字跡。欲重書之,苦無中書。
其時星鬥漸稀,湖氣橫白,聽城頭更鼓,已沈沈第四通矣,遂攜琴刺船而去。 余蓮村來遊武林,以惠山。
2. 秋燈瑣憶的白話譯文翻譯:林語堂(壹)道光癸卯年的秋天,秋芙嫁到我家來。
夜漏過了三更,奴婢們都睡了,秋芙頭上挽了壹個偏垂在壹邊的發髻,身著壹件紅色薄紗的衣裳,在花燭的燈影下,和我壹起歡暢地談笑,壹壹數說著我們童年***同嬉戲的事情。漸漸談到詩詞,我的舌頭好像僵直了壹樣說不出什麽,於是我回憶起過去曾聽秋芙做過《初冬詩》,有“雪壓層檐重,風欺半臂單”的句子,我原來懷疑是她假托的,到現在才相信是秋芙所作。
這時閨房裏帳中飛蚊,我們困倦了也不想去睡,盆中的素馨花香氣彌漫,連枕席之間都能聞得見。秋芙要我和她聯句,來考察我的才華,我也想試試秋芙的詩才,於是欣然應允。
我先出首句:“翠被鴛鴦夜”,秋芙續道:“紅雲織蟔樓。花迎紗幔月”,我又續道:“人覺枕函秋。
還想再續,但見窗外檐上的月亮已昏暗西斜,鄰家的鐘聲緩緩敲響。門外的小丫鬟已經像小鳥壹樣嘰嘰喳喳地催促秋芙起來梳妝了。
我於是擱筆起床。幾天沒有到巢園去,在背陰的廊階之間,已經漸漸長出了青苔,我因此生出感嘆,作了兩首絕句:“壹覺紅蕤夢,朝來記不真。
昨宵風露重,憶否忍寒人?”“鏡檻無人指拂,房櫳久不開。欲言相憶處,戶下有青苔。”
這時秋芙回娘家去已有三十五天了。她眾多的弟弟妹妹壹起辯論談笑,興致壹定很高吧?會記得夜深時有人還徘徊在風露之下思念著她嗎?秋芙的琴技,大半是我教授的。
入秋以來,她因病中斷了學琴,病愈後,指法已有些生疏,我勉勵她復習,和她壹起在“夕陽紅半樓”上練琴。弦調了很久,高得不能成聲,再調不料琴弦在系弦的地方斷了。
秋芙換上新弦,突然四周煙霧彌漫,窗紙仿佛都要被烤焦,下樓壹看,原來是小丫鬟不小心,讓火燒著了帷幔,童仆趕來救火,才把火撲滅了。這才知道突然斷了的琴弦,是壹種很切近的預兆。
況且五是主火的數字,應在琴弦的中斷上,難道是琴在向我預告嗎?秋芙在金屬盆器裏把戎葵葉搗成汁,再摻雜壹些雲母粉,用來拖染詩箋,把詩箋染成銀光閃閃的蔚綠色。外人就是精心制作,也沒有能比得上她的。
她曾為我抄錄《西湖百詠》,可惜被郭委虎拿走了,郭委虎為我題《秋林著書圖》道:“詩成不用苔箋寫,笑索蘭閨手細抄。”就是指的這件事。
秋芙壹向不工於書法,自從與魏滋伯、吳黟山兩位老先生結識之後,才開始學習晉唐風格的書法,只可惜病後眼力較差,不能經常練習,但偶爾寫幾個字,還是十分秀媚可愛的。苦於夏夜的炎熱,秋芙約我到理安寺去遊玩。
剛出門,雷聲隆隆,狂風大作,仆人請求駕車轉回,我因為遊興正濃,硬要他驅車前行。還沒到南屏山,天空烏雲密布,山川昏暗壹片,不壹會兒,只見閃電像白絹壹樣從獨秀峰頂閃過,仿佛離天只有壹丈多高,大雨傾盆而下。
於是我們在大松樹下停車避雨。雨停之後又往前行,只覺得竹林中清風颯颯,山上翠 *** 滴,兩座山峰就像殘妝美人壹樣,皺著眉頭,秀色宜人。
我和秋芙邊欣賞邊趕路,不知不覺衣袖已經濕透了。那個月正是姓查的僧人在理安寺主講經文,他留我們在他的草庵裏吃飯,並把他所畫的白蓮圖送給我們。
秋芙在上面題詩,有“空到色香何有相,若離文字豈能禪。”之句,喝茶聊天,我們和他談得十分投機。
之後,我們又由楊梅塢來到石屋洞,洞中的亂石堆砌成拱形,宛若幾案壹般,秋芙把琴安放在石幾上,彈起《平沙落雁》的琴曲,洞外暮雲四起,澗水鳴唱著仿佛在回應琴聲,此時我倆相對,幾乎忘卻還生活在塵世間了。壹會兒,殘余的暑熱消散了,昏暗的夜幕從四面八方籠罩過來,我們回車走了壹裏多路,月亮已經掛上了蘇堤的楊柳枝頭。
這壹天,屋裏漏雨壹直漏到床前,窗戶也打濕了,童仆們因為幾層門都上了鎖,未能進去察看,等到我們回來,已是滿屋滿櫃的水跡,屋裏差不多成水鄉了。叫小丫頭用烘籠烘幹,我們五更才睡下。
秋芙喜歡畫牡丹,但下筆拘謹、慎重了壹些,後來跟著我的老友楊渚白學,活鮮鮮的牡丹花,便帶著香氣進入了我的書房。當時同人中住在我的草堂中以及和我們經常來往的,有錢文濤、費子苕、嚴文樵、焦仲梅等人,他們在壹起品葉評花,整日不倦。
到後來錢文濤走了,楊渚白死了,焦仲梅、嚴文樵等人又各自回故鄉去了,秋芙也因家務瑣事所煩擾,棄置了繪畫。只有我這裏存著的壹把執扇,是諸位畫友合畫的筆墨,畫中還保留著當年的精神意態,我空暇時間取出觀看,對賓朋的零落有著無盡的感慨。
桃花被風雨所摧,花瓣飄落在池塘中,秋芙拾起花瓣擺成字,作成《謁金門》壹首:“春過半,花合也如春短。壹夜落紅吹漸滿,風狂春不管。”
“春”字還沒擺好,壹陣東風喬來,把花瓣吹亂,飄散滿地,秋芙十分悵然。我說:“這真是個‘風狂春不管’了。”
兩人相視壹笑作罷。我過去養了壹只綠鸚鵡,名叫“翠娘”,喊它它就答應。
它所背誦的詩句,壹賂都是侍女秀絹所教。秀娟出了嫁,“翠娘”的飲食喝水經常不能按時,漸漸憔悴了。
有壹天,我起床正在漱洗,忽然聽到簾外有人細語,聲音頗像是秀娟,我吃驚地出去壹看,原來是“翠娘”。秀娟已經走了幾個月了,“翠娘”如果有知,也會懷念教它誦詩的人吧?秋芙經常對我說:“人生百年。
3. 急道光癸卯年的秋天,秋芙嫁到我家來。夜漏過了三更,奴婢們都睡了,秋芙頭上挽了壹個偏垂在壹邊的發髻,身著壹件紅色薄紗的衣裳,在花燭的燈影下,和我壹起歡暢地談笑,壹壹數說著我們童年***同嬉戲的事情。漸漸談到詩詞,我的舌頭好像僵直了壹樣說不出什麽,於是我回憶起過去曾聽秋芙做過《初冬詩》,有“雪壓層檐重,風欺半臂單”的句子,我原來懷疑是她假托的,到現在才相信是秋芙所作。這時閨房裏帳中飛蚊,我們困倦了也不想去睡,盆中的素馨花香氣彌漫,連枕席之間都能聞得見。秋芙要我和她聯句,來考察我的才華,我也想試試秋芙的詩才,於是欣然應允。我先出首句:“翠被鴛鴦夜”,秋芙續道:“紅雲織蟲黑樓。花迎紗幔月”,我又續道:“人覺枕函秋。還想再續,但見窗外檐上的月亮已昏暗西斜,鄰家的鐘聲緩緩敲響。門外的小丫鬟詛已經悄聲低語地催促秋芙起來梳妝了。我於是擱筆起床。
幾天沒有到巢園去,在背陰的廊階之間,已經漸漸長出了青苔,我因此生出感嘆,作了兩首絕句:“壹覺紅蕤夢,朝來記不真。昨宵風露重,憶否忍寒人?”“鏡檻無人指拂,房櫳久不開。欲言相憶處,戶下有青苔。”這時秋芙回娘家去已有三十五天了。她眾多的弟弟妹妹壹起辯論談笑,興致壹定很高吧?會記得夜深時有人還徘徊在風露之下思念著她嗎?
秋芙的琴技,大半是我教授的。入秋以來,她因病中斷了學琴,病愈後,指法已有些生疏,我勉力為她復習,和她壹起在“夕陽紅半樓”上練琴。弦調了很久,高得不能成聲,再調不料琴弦在系弦的地方斷了。秋芙換上新弦,突然四周煙霧彌漫,窗紙仿佛都要被烤焦,下樓壹看,原來是小丫鬟不小心,讓火燒著了帷幔,童仆趕來救火,才把火撲滅了。這才知道突然斷了的琴弦,是壹種很切近的預兆。況且五是主火的數字,應在琴弦的中斷上,難道是琴在向我預告嗎?
秋芙在金屬盆器裏把戎葵葉搗成汁,再摻雜壹些雲母粉,用來拖染詩箋,把詩箋染成銀光閃閃的蔚綠色。外人就是精心制作,也沒有能比得上她的。她曾為我抄錄《西湖百詠》,可惜被郭委虎拿走了,郭委虎為我題《秋林著書圖》道:“詩成不用苔箋寫,笑索蘭閨手細抄。”就是指的這件事。秋芙壹向不工於書法,自從與魏滋伯、吳黟山兩位老先生結識之後,才開始學習晉唐風格的書法,只可惜病後眼力較差,不能經常練習,但偶爾寫幾個字,還是十分秀媚可愛的。
苦於夏夜的炎熱,秋芙約我到理安寺去遊玩。剛出門,雷聲隆隆,狂風大作,仆人請求駕車轉回,我因為遊興正濃,硬要他驅車前行。還沒到南屏山,天空烏雲密布,山川昏暗壹片,不壹會兒,只見閃電像白練壹樣從獨秀峰頂閃過,仿佛離天只有壹丈多高,大雨傾盆而下。於是我們在大松樹下停車避雨。雨停之後又往前行,只覺得竹林中清風颯颯,山上翠 *** 滴,兩座山峰就像殘妝美人壹樣,皺著眉頭,秀色宜人。我和秋芙邊欣賞邊趕路,不知不覺衣袖已經濕透了。那個月正是姓查的僧人在理安寺主講經文,他留我們在他的草庵裏吃飯,並把他所畫的白蓮圖送給我們。秋芙在上面題詩,有“空到色香何有相,若離文字豈能禪。”之句,喝茶聊天,我們和他談得十分投機。之後,我們又由楊梅塢來到石屋洞,洞中的亂石堆砌成拱形,宛若幾案壹般,秋芙把琴安放在石幾上,彈起《平沙落雁》的琴曲,洞外暮雲四起,澗水鳴唱著仿佛在回應琴聲,此時我倆相對,幾乎忘卻還生活在塵世間了。壹會兒,殘余的暑熱消散了,昏暗的夜幕從四面八方籠罩過來,我們回車走了壹裏多路,月亮已經掛上了蘇堤的楊柳枝頭。這壹天,屋裏漏雨壹直漏到床前,窗戶也打濕了,童仆們因為幾層門都上了鎖,未能進去察看,等到我們回來,已是滿屋滿櫃的水跡,屋裏差不多成水鄉了。叫小丫頭用烘籠烘幹,我們五更才睡下。
4. 秋燈瑣憶的內容簡介《秋燈瑣憶》是清代文人蔣坦所作散文集,內容記述了他與愛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瑣事。這是壹對情深意篤、才情清絕、心性淡遠的夫妻,他們意趣高雅,性情相契,盡管生活貧寒,卻整日涵泳於琴棋書畫中,陶然忘憂。他們既是壹對夫妻,又是兩個韻友。
《秋燈瑣憶》是壹種“憶語體”,也就是回憶錄的意思。文辭極美,敘事傳情栩然哀切,輒催人淚下。
據說秋芙天生體弱,卻生具慧根,悟性奇高。凡古琴、繪畫、詩詞、書法等雅業,觸手便通,讓人訝異難解。有道家的高人說她是曇陽轉世,蔣坦認為是真的。秋芙曾寫過這樣兩句詩“空到色香何有相,若離文字豈能禪。”其境界之高,似非凡人氣象。秋芙從小篤信佛法,誦經禮佛二十年,三十多歲的時候,終於西去了,真正是“人間不許見白頭”。
秋芙死後,蔣坦也全心禮佛,夕梵晨鐘,懺除慧業。蔣坦向佛陀許下這樣的心願:如果自己能夠往生西方,願意和秋芙並肩而坐,聽彌陀說法。如果還要墮入娑婆人間,則願意和秋芙世世永為夫婦。四十二歲左右,蔣坦也死了。他是因為兵亂餓死的。
5. 高中讀過壹篇文言文,描述作者與年輕妻子的日常生活,大概說過他題目是《秋燈瑣憶》,作者是蔣坦。
《秋燈瑣憶》是清道光年間浙江錢塘秀才蔣坦的夫妻情感雜記,清新哀惋。適合在壹個細雨霏霏的午後,靜坐閑讀。這種真摯的夫妻情感,誌趣與理想的統壹,會讓很多人感動。文章簡單易讀,卻在平淡的筆觸裏見真情與文字功力。
《秋燈瑣憶》記敘了蔣坦與妻子秋芙的日常生活,用看似輕描淡寫的文字道出壹對夫妻的淡遠情長:秋芙喜歡下棋,雖然棋藝不精,但還是每晚拉著蔣坦壹起下棋,有時下到天亮。有壹次,秋芙拿自己的玉佩作賭註,眼看要輸了,就像孩子壹樣放膝頭的小狗搗亂棋盤。蔣坦笑她是在學楊貴妃(有壹次唐明皇與人下棋,楊貴妃在旁觀看,眼見皇帝輸了幾子,就把懷中的小狗放到棋盤上撥亂棋子耍賴),誰料自尊的秋芙竟因此羞紅了臉,從此再也不下棋了。(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強余手談,或至達旦。余戲舉竹坨同雲:“簸錢鬥草已都輸,問持底今宵償我?”秋芙故飾詞雲:“君以我不能勝耶?請以所佩玉虎為賭。”下數十子,棋局慚輸,秋芙縱膝上口兒攪亂棋勢。余笑雲:“子以玉奴自況歟?”秋芙嘿然。而銀燭熒熒,已照見 桃花上頰矣。自此更不復棋。)
感謝您對派派小說論壇的支持,滿意請采納為最佳答案。
6. 何故怨芭蕉閱讀答案《何故怨芭蕉》的閱讀答案:
有兩個典故清代蔣坦《秋燈瑣憶》節選:秋芙所種芭蕉,已葉大成陰,蔭蔽簾□.秋來雨風滴瀝,枕上聞之,心與俱碎.壹日,余戲題斷句葉上雲:“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明日見葉上續書數行雲:“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畫柔媚,此秋芙戲筆也,然余於此,悟入正復不淺. 相傳為宋朝蔣捷夫人所寫.蔣捷寫了《壹剪梅 舟過吳江 》“壹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度與泰娘嬌.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夫人就在後面寫了個《壹剪梅.芭蕉》 “何故閑來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竟悔當初未種桃,葉也青蔥,花也妖嬈.如今對鏡理雲髫,訴也無言,看也心焦.” 應該是壹句勸人不要為往事消沈停滯不前,而要積極面對未來的意思。
壹芭蕉在詩詞中的寓意:詩詞中,芭蕉葉的意象常與憂愁、淒苦的心境相連。芭蕉葉經常被用以喻指自己的愁思。在中國畫中,許多畫家都喜歡畫芭蕉葉,這不單單是因為成片的芭蕉葉給人以“綠天如幕”的感覺,同時,芭蕉葉的寓意也是極為深刻的。
二:芭蕉介紹: 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莖。假莖綠或黃綠,略被白粉。植株高2.5—4米。葉片長圓形,不對稱,長2—3 米,寬25—30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柄粗壯,長達30 厘米。花序頂生, 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苞片內約10—16 朵,排成2 列;合生花被片長4—4.5 厘米,具5 (3+2) 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頂端具小尖頭。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 厘米,具3—5 棱,近無柄,黃色肉質果實,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規則棱角,寬6—8 毫米。
7. 秋日的燈盞閱讀答案1.作者為什麽說“農夫指縫裏漏下的壹枝金黃”“此時的美超過壹切”?
2.文中第3段有哪些表達特色?有什麽表達效果?
3.“秋日的燈盞”在文中指什麽?為何稱之為“燈盞”?
4.本文隱含作者對生命追求過程的思考,結合全文,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條加以概述。
1.壹枝金黃即壹枝稻穗。因為它的獨立存在體現了山村的岑寂,揭示了到了秋日壹切美艷都歸於素潔,歸於自然的道理。
2.運用比喻、對比(虛實結合)等表達技巧。將谷倉比喻為燈盞,突出了谷倉對人們的重要作用——給人們帶來美好心情,使人們內心踏實。將歉收的人家和豐稔的人家進行對比,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會快樂的道理。
3.秋天的果實或勞動的結晶。這裏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為燈盞發出光和熱,給人溫暖,讓人心裏踏實,使人充滿喜悅、看到希望,這些與秋天的果實、勞動的結晶給人們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點。
4.①生命的追求過程是壹個由繁華、虛浮而歸於本真的過程。
②生命的追求過程是壹個漫長而又充滿艱辛的過程。
③生命在追求過程中,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固然令人欣喜;即使達不成目標,只要經歷過,奮鬥過,也可以無愧無悔。
其他答案: 1.素潔、岑寂、冷峻、蕭疏、枯黃、實在
2.內容上,它敘說了壹個文人創作壹本書的過程,是前三段內容的延伸和深化。結構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段中的燈火與上文中的燈盞相呼應,又引出下文中文人對鄉村秋日生活的熱愛與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