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也命也,善始慎終,盡人事聽天命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晚年所說。記載在《中庸》。
孔子晚年三句話對後人的影響:壹:時也,命也(時機決定命運)。二:慎始,善終(選對了就要堅持下去)。三:盡人事,聽天命(妳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給老天爺)。人這壹輩子壹定要做好壹件事,不做不會怎麽樣,但做了會很不壹樣!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中庸》是壹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壹篇,相傳為子思所作,是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註》,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
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庸》提出的“五達道”、“三達德”、“慎獨自修”、“至誠盡性”等內容,對為人處事,人性修養有重要影響。
《中庸》是儒家經典,至今已流傳兩千多年,在儒家學說中占有重要地位,位於“四書”次位,在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學術特點、學術成就和社會地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