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於水杉的詩句
清朝關於四明山詩句 1. 贊美四明山的詩句
1.江南三月,蔦飛草長
2.玉龍吼山山為開,懸濤迸出翻崔嵬。回風便可作飛雨,***聽萬壑鳴春雷
3.潺湲吹古雪,倒卷入銀河
4.四明八百裏,物華甲東南
5.盡說西湖足勝遊,環湖誰信更清幽。紅光長照九洞天,翠微深處五桂樓。鳳鳴獅吼震神州,革命雄碑萬代流。入神景物誰能狀,千古詩人詠不休
6.千丈飛流舞白鸞,碧潭倒影鏡中看。藤蘿半壁雲煙濕,殿角常年風雨寒。野性從來山水癖,直躬更覺世途艱。蔔居斷擬如周叔,高臣無由上謝安
找了好半天,希望妳可以用的上.O(∩_∩)O~
2. 描寫清眀節的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歐陽修,也為後人留下了描寫清明節的著名詩句: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壹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宋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3. 求壹篇關於贊美四明山水的現代詩歌
在四明山 壹場小雨過去之後,雲朵走動 看似溫柔,卻私欲膨脹 占山為王 上山的人學會了蛇行搬運身體 氧氣可以盡情地揮霍 山路,是懸在空中的壹條理不直的線 壹只橫穿馬路的兔子卻東張西望 那些背著野山筍的山裏人忙著趕路 鳥鳴無法壟斷山林,只好在雲海間散步 山溪.瀑布時不時與其對抗 雲是竹海的魂,給山谷壯膽的藥 炊煙,是山裏人最古老的交流 壹群走動在山間的雲作者侯範才,男,筆名川越。
安徽靈璧人。文學愛好者,系浙江省慈溪及寧波作協會員。
拙作先後被《農民文學》、《中國文學》,《世界漢語文學》、《澳洲彩虹鸚》、《北方作家》、《河南詩人》、《海外詩刊》、《π°詩刊》、《華夏散文》、《花城》、安徽/《安徽人口報。副刊》、《拂曉報》、《皖北晨刊》、貴州/《經濟信息時報.今日興義》、浙江/《聯誼報》、《寧波晚報》、《文學港》、《慈溪日報》,《浙東》等官方期刊報紙和民刊選用。
4. 《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詩詞鑒賞
《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半夜尋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觸雲行.相呼已到無人境,何處玉簫吹壹聲.\x0d感情方面:通過尋、攀、到、(聽)簫聲的描寫,描寫了作者清凈閑散的雅興和獵奇尋攀到的獨特收獲的情懷.並借此抒發了詩人對生命、對大自然的無限崇愛之情.\x0d意境方面:為躲開雜亂的人群,到“半夜”才上四明山尋找“幽”靜,縱使艱難,最終還是在幾人的“相呼”之中到達了“無人境”地,來到山上最大的收獲是不知道從何處吹來的玉簫的聲音回蕩在山谷之中.又使人感到恐怖,又使人感到興奮,引發了詩人思想中壹絲希望的火花.正是這“簫”聲,完美組合成了四明山的幽靜高險狀態,又驅散了“相呼”時的恐懼心理.正是這簫聲,使詩人不再為在山上而感到寂寞,又給存在的對(隱含著未來)下山時的恐懼壹種無畏的力量.也表明這簫聲裏表達著四明山是壹個充滿生機的雄偉壯麗的高山.作則正是通過這種意境的描寫,來抒發對四明山、簫聲的感受的.\x0d語言方面:作者利用高度精練、又充滿感情韻律的語言,充分表達出了作者登四明山的感受.。
5. 《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詩詞鑒賞
《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半夜尋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觸雲行。相呼已到無人境,何處玉簫吹壹聲。
感情方面:通過尋、攀、到、(聽)簫聲的描寫,描寫了作者清凈閑散的雅興和獵奇尋攀到的獨特收獲的情懷。並借此抒發了詩人對生命、對大自然的無限崇愛之情。
意境方面:為躲開雜亂的人群,到“半夜”才上四明山尋找“幽”靜,縱使艱難,最終還是在幾人的“相呼”之中到達了“無人境”地,來到山上最大的收獲是不知道從何處吹來的玉簫的聲音回蕩在山谷之中。又使人感到恐怖,又使人感到興奮,引發了詩人思想中壹絲希望的火花。正是這“簫”聲,完美組合成了四明山的幽靜高險狀態,又驅散了“相呼”時的恐懼心理。正是這簫聲,使詩人不再為在山上而感到寂寞,又給存在的對(隱含著未來)下山時的恐懼壹種無畏的力量。也表明這簫聲裏表達著四明山是壹個充滿生機的雄偉壯麗的高山。作則正是通過這種意境的描寫,來抒發對四明山、簫聲的感受的。
語言方面:作者利用高度精練、又充滿感情韻律的語言,充分表達出了作者登四明山的感受。
6. 關於清朝的詩詞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壹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 題畫 》清?鄭燮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鬥群芳?
《嶠壁蘭》
峭譬壹千尺,蘭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得意寫之》
蘭草與三臺,無人敢筆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來.
《韜光庵為松嶽上人作畫》
元日畫蘭竹,遠寄郭雲亭.
萬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題王蔗村鏡影圖》清?蔣士銓
鑒空無我相,水靜波亦止.
手拈幽蘭花,妙香乃如此.
《寫蘭石有寄》清?智永
壹片空山石,數莖幽谷草.
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題畫蘭》 清?黃任
之壹
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谷.
壹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獨.
之二
沅澧多所思,遠道我心? .
紙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之三
磁鬥寄綺石,源清者香遠.
君從輞川來,而得此粉本.
《蘭》 清?馬駘
叢蘭發幽崖,托根近霄漢.
泉水自流出,天風吹不斷.
《冬蘭》清?曹寅
冬草漫碧寒,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詩家.
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
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箐紗.
《珠蘭》清?姚燮
香粟佛天飯,蕊珠仙界衣.
托名應自貴,含蕾再難微.
蕩子甘心與,村娘愧發稀.
壹春清素願,消受露華霏.
《卓子任至署館論詩時盆蘭初放》清?孔尚任
過雨江城濕,探梅野寺寒.
往來敦古處,吟嘯慰閑官.
不信詩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將情話久,臭味比幽蘭.
《畫蘭》清?譚嗣同
雁聲吹夢下江臯,楚竹湘 起暮濤.
帝子不來山鬼哭,壹天風雨寫離騷.
《柬魏默源》清?何紹基
蕙抱蘭懷只自憐,美人遙在碧雲邊.
東風不救紅顏老,恐誤青春又壹年.
《畫蘭》清?孫原湘
離騷壹種舊根苗,湘水湘雲綠***搖.
認取春風雙影子,不聞香氣也魂銷.
題《空谷幽蘭圖》清?汪士慎
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雲深.
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題蘭花冊》清?李方膺
問天莫笑總無知,也惜幽蘭鬢漸絲.
當戶已愁鋤已盡,入山又恐負芳時.
《蘭溪》清?黃任
如畫山城 小濱,樓臺壹半枕通津.
縱然不達瀟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荊門雜詠》清?李友棠
憔悴江潭賦九歌,楓林葉下洞庭波.
蛾眉自古傷謠諑,獨采秋蘭吊汩羅.
《畫蘭》清?馬駘
昨日街頭賣菜翁,見我寫蘭說寫蔥.
我有株蔥曾失卻,被君偷入畫圖中.
關於水杉的詩句 1. 描寫水杉的詩句有什麽
余自戊子與鄭君萬鈞刊布水杉,迄今已十有三載,每欲形之詠歌,以牽涉科學範圍頗廣,懼敷陳事實,墜入理障,無以彰詩歌詠嘆之美.新春多暇,試為長言,典實自琢,尚不刺目,或非人境廬掎摭名物之比耶.
紀追白堊年壹億,莽莽坤維風景麗.
特西斯海亙窮荒,赤道暖流布溫煦.
陸無山嶽但坡陀,滄海橫流沮洳多.
密林豐藪蔽天日,冥雲玄霧迷羲和.
獸蹄鳥跡尚無朕,恐龍惡蜥橫駊娑.
水杉斯時乃特立,淩霄巨木環北極.
虬枝鐵幹逾十圍,肯與羣株計尋尺.
極方季節惟春冬,春日不落萬卉榮.
半載昏昏黯長夜,空張極焰光朦朧.
光合無由葉乃落,習性餘留猶似昨.
肅然壹幅三紀圖,古今冬景同蕭疏.
三紀山川生巨變,造化洪爐恣鼓扇.
巍升珠穆朗瑪峰,去天尺五天為眩.
冰巖雪壑何莊嚴,萬山朝宗獨南面.
2. 形容秋天水杉的詩句
下乃詩文,請閱:
余自戊子與鄭君萬鈞刊布水杉,迄今已十有三載,每欲形之詠歌,以牽涉科學範圍頗廣,懼敷陳事實,墜入理障,無以彰詩歌詠嘆之美.新春多暇,試為長言,典實自琢,尚不刺目,或非人境廬掎摭名物之比耶.
紀追白堊年壹億,莽莽坤維風景麗.
特西斯海亙窮荒,赤道暖流布溫煦.
陸無山嶽但坡陀,滄海橫流沮洳多.
密林豐藪蔽天日,冥雲玄霧迷羲和.
獸蹄鳥跡尚無朕,恐龍惡蜥橫駊娑.
水杉斯時乃特立,淩霄巨木環北極.
虬枝鐵幹逾十圍,肯與羣株計尋尺.
極方季節惟春冬,春日不落萬卉榮.
半載昏昏黯長夜,空張極焰光朦朧.
光合無由葉乃落,習性餘留猶似昨.
肅然壹幅三紀圖,古今冬景同蕭疏.
三紀山川生巨變,造化洪爐恣鼓扇.
巍升珠穆朗瑪峰,去天尺五天為眩.
冰巖雪壑何莊嚴,萬山朝宗獨南面.
岡達彎拿與華夏,二陸通連成壹片.
海枯風阻陸漸乾,積雪冱寒今乃見.
大地遂為冰被覆,北球壹白無叢綠.
眾芳逋走入南荒,萬果淪亡稀賸族.
水杉大國成曹鄶,四大部洲絕儕類.
僅餘川鄂千方裏,遺孑殘留彈丸地.
刼灰初認始三木,胡鄭揅幾繼前軌.
億年遠裔今幸存,絕域聞風劇驚異.
羣求珍植遍遐疆,地無南北爭傳揚.
春風廣被國五十,到處孫枝郁莽蒼.
中原饒富誠天府,物阜民康難比數.
琪花瓊草競芳妍,沾溉萬方稱鼻祖.
鐵蕉銀杏舊知名,近有銀杉堪繼武.
博聞強識吾儒事,箋疏草木蟲魚細.
致知格物久垂訓,壹物不知真所恥.
西方林奈為魁碩,東方大匠尊東璧.
如今科學益昌明,已見泱泱飄漢幟.
化石龍骸誇祿豐,水杉並世爭長雄.
祿豐龍已成陳跡,水杉今日猶蔥蘢.
如斯績業豈易得,寧辭皓首經為窮.
瑯函寶笈正問世,東風佇看壓西風.
3. 贊美水杉樹的句子
1 . 棵棵水杉樹挺拔筆直,就像壹個個精神抖擻、威風凜凜的解放軍戰士。
2 . 水杉樹的樹形秀麗,既古樸典雅,又肅穆端莊,樹皮呈赤褐色,葉子細長,很扁,向下垂著。
3 . 我家門前有幾棵高大挺拔的水杉樹,遠遠望去,像壹座座綠色的寶塔,又像壹把把收攏好的綠色巨傘。
4 . 筆直筆直的水杉樹可高了,足有五六層樓那麽高。樹幹披著灰褐色的外衣,皺皺巴巴的,摸起來很粗糙,好似刻在老人臉上的皺紋。
5 . 水杉樹那枝枝丫丫的樹枝,向四周伸展,下面伸得比較長,越往上越短,好像壹枚沖天的火箭。
6 . 水杉樹那數不清的葉子掛在樹枝上,宛如綠色的羽毛,風壹吹,葉子搖搖擺擺,隨風飛舞。仔細看,那葉子中間還有壹根細細的葉柄,葉柄兩旁整齊地排列著壹根根針狀的小葉。
7 . 水杉樹就壹個高大的巨人直立在教學樓的中間。樹枝多的象無數雙手壹樣,向大地展開,就象要抓住每壹個青春壹樣,給大地展現出美麗。
8 . 水杉樹有“活化石”之稱,壹棵棵高大如雲、清秀挺拔的水杉像忠誠的哨兵壹樣,挺立在那兒,世世代代守衛著漢江的人民。
9 . 春天,萬物復蘇,水杉樹也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這些嫩綠色的芽兒在在細長的樹枝上,就像嬰兒剛長出的牙壹樣稀疏。
10 . 夏天,水杉樹的小芽兒長成了蒼翠的葉兒。那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像壹把綠色的大傘,遮住了藍藍的天空。
4. 描寫水杉的詞語和句子
古老的稀有樹種,屬裸子植物。
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稱。1941年由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湖北和四川的交界處發現,現在已廣植於國內。
水杉是落葉喬木,壹般可高達30~40米,樹幹筆直挺拔,小枝下垂,枝條層層舒展,全樹呈塔形。葉條形柔軟,對生,在小枝上排成兩列呈羽毛狀。
水杉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種子扁平有翅。水杉生長迅速,壹般20年左右可成材使用。
水杉還是珍貴的木材樹種。木質輕軟,紋理細密,是造船、建築、橋梁和家具的好材料。
水杉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忍受零下30度的嚴寒,又不怕熱帶高溫,被世界上50多個國家引種栽培,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現已成為這壹地區的速生造林樹種和人們喜愛的園林綠化樹種。
5. 描述“水杉樹”的古詩詞有哪些
1.《聖帝擊壤歌四十聲》
年代: 唐 作者: 陳陶
百六承堯緒,艱難土運昌。太虛橫彗孛,中野鬥豺狼。
帝曰更吾嗣,時哉憶聖唐。英星垂將校,神嶽誕忠良。
煉石醫元氣,屠鰲正昊蒼。掃原鋪壹德,驅祲立三光。
大道重蘇息,真風再發揚。芟夷逾舊跡,神聖掩前王。
郊酒酣寥廓,鴻恩受渺茫。地圖龜負出,天誥鳳銜將。
雜貢來山峙,群夷入雁行。紫泥搜海岱,鴻筆富巖廊。
鷹象敷宸極,寰瀛作瑞坊。泥丸封八表,金鏡照中央。
構殿基麟趾,開藩表鳳翔。鑾輿親稼穡,朱幌務蠶桑。
戎羯輸天馬,靈仙侍玉房。宮儀水蒐甲,門衛綠沈槍。
陶鑄超三古,車書混萬方。時巡望虞舜,蒐狩法殷湯。
化合謳謠滿,年豐鬼蜮藏。政源歸牧馬,公法付神羊。
寶鼎無靈應,金甌肯破傷。封山昭茂績,祠執答嘉祥。
在昔宮闈僭,仍罹羿浞殃。牝雞何譈訁萬,猘犬漫劻勷。
苗禱三靈怒,桓偷九族亡。鯨鯢尋掛網,魑魅旋投荒。
松柏霜逾翠,芝蘭露更香。聖謨流祚遠,仙系發源長。
島嶼征徭薄,漪瀾泛稻涼。鳧魚饜餐啖,荷薜足衣裳。
寤寐華胥國,嬉遊太素鄉。鷹鹯飛接翼,忠孝住連墻。
有叟能調鼎,無媒隱釣璜。乾坤資識量,江海入文章。
野鶴思蓬闕,山麋憶廟堂。泥沙空淬礪,星鬥屢低昂。
歷草何因見,衢尊豈暫忘。終隨嘉橘賦,霄漢謁羲皇。
2.《題廬山植物園》
年代: 現代 作者: 錢俊瑞
含鄱亭下郁蔥蔥,雲片萬枝伴金松。
鍥刻經營苦巧手,緬懷創業仰胡公。
水杉銀杉堪繼武,陽春永在萬卉榮。
瑤花琪草爭芳妍,東風必定壓西風。
3.《緣識》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孤雲野鶴鎮常閑,隨宜自在杳冥間。
杉松高拔千萬尺,寒泉引望峭青山。
大道煙霞看更遠,將臨少嶠叩玄關。
知之修煉凡超聖,歲月空深不易攀。
4.《喜入杉嶺》
年代: 宋 作者: 李呂
行盡山嶺頭,歡喜入鄉關。
憶昨冒雨去,寒澀亦多端。
處登糧綱船,出入狗竇寬。
水漲泊無岸,水落淺湊灘。
直待負水順,搖艫離江灣。
虺蜴微細物,托龍逞神奸。
篙工精禱罷,頃刻過千山。
脫或涉不契,風波生坐間。
竄身輙拘滯,伍咐仍比頑。
疑慮狐小潤滑,進退羊獨藩。
僅得黃義叟,可與話歲寒。
論文消永日,長歌當夜闌。
傳聞白水發,川途阻彌漫。
余益動歸心,掉首辭彎跧。
悵懷陶靖節,不肯效壹官。
況為太倉鼠,蠶食殊未安。
肩輿走泥塗,仆夫愁險艱。
附舟計已左,且復行路難。
見向恨不早,興盡而知還。
明朝得善達,那假生羽翰。
稚子爭候門,細君卷簾看。
真樂未渠央,茅檐***團圞。
尚論數千歲,窺管才壹斑。
稍定理殘編,補綴令可觀。
尚友天下士,博約加雕鉆。
遊談若無味,素手空厚顏。
度事通神明,至理吾豈慳。
設有無父國,而後不可幹。
5.《移筭山五杉歸植裏弟》
年代: 宋 作者: 晁補之
壹丘壹壑感歸心,過盡青山幾茂林。
自載五杉如碧鳳,欲看春雨舞庭陰。
6.《萬杉》
年代: 宋 作者: 錢聞詩
嗟乎老子啟精藍,樹下藤蘿手自芟。
遺愛不教終斷絕,山前山後長新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