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壹詞最早出現於西漢,但是關於蹴鞠的起源則可以追溯到十萬年前的石球。考古學家在丁村文化遺址中曾發現過距今十萬年的石球,之後在許家窯文化遺址中又發現了距今四萬多年的石球。雖然這些石球並非用於娛樂,而是作為狩獵工具存在的,但是依舊有不少人將其視為蹴鞠的起源。至於?蹴鞠?這個詞最早則是出現於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其創作的《扁鵲倉公列傳》中首次提及這詞。
在蹴鞠壹詞出現之前人們將足球稱之為?蹋鞠?,而關於?蹋鞠?的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便已出現。其中名為《戰國策》的古籍中曾記載齊國臨淄人日常生活中的壹些娛樂方式,這其中便包含了蹋鞠。由此可見,戰國時期的齊國便已經將蹋鞠這項活動當做日常消遣。?蹋鞠?在變身為?蹴鞠?之後又經由漢朝以及三國這兩段時期的發展,蹴鞠也成功在娛樂性這壹基礎上衍生出表演性。
所謂表演性就是指古人開始將蹴鞠作為壹種表演來進行。為了增添蹴鞠表演的趣味性,古人不再單單只是用腳踢蹴鞠,他們還會用肩部、頭部以及膝蓋等身體部位來接、踢蹴鞠。此外,還有壹人或雙人蹴鞠,或者邊擊鼓便蹴鞠等多種表演方式。表演性蹴鞠其實與現代的花式足球是十分相似的。古人在進行蹴鞠表演的時候還不忘進行鼓樂演奏,如此壹來蹴鞠表演也就變得更加有趣。
在兩漢三國時期蹴鞠還開啟了競賽模式,以及被運用至軍事訓練之中。待到了唐宋時期,蹴鞠的發展也是非常快的。其中唐朝時期開始出現球門,宋朝時期蹴鞠幾乎成為壹項全民運動。此後的元明兩朝,蹴鞠依舊十分受歡迎,進入清朝之後蹴鞠才開始逐漸沒落。待足球傳入中國之後,蹴鞠更是被足球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