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陸遊的書憤續寫作文

陸遊的書憤續寫作文

1. 讀陸遊的書憤有感寫壹篇作文

這是壹篇流傳千古的名篇,陸遊的《書憤》。它曾激勵了無數華夏兒女胸懷滿腔愛國之心,熱血沸騰地投入到拯救祖國,建設祖國中去。

陸遊壹生顛沛流離,被貶官幾次,後又開始他的軍旅生涯。他是壹位愛國主義詩人,字裏行間表達了他渴望收復中華的理想壯誌,也表達了對當權派投降誤國、打擊愛國人士罪惡行徑的強烈不滿。

盡管詩人的理想壹壹落空,屢受打擊,但他的愛國之心永遠不變,救國之誌依然如故。全詩的最後壹句,通過贊揚諸葛亮平定中原的決心,抒發了自己仍要堅持早年的理想。

全詩以“憤”為線索,表現出作者對投降派行徑的強烈不滿。他熱愛自己的國家,不允許別人來蹂躪、侵占它。由此我想到了中國歷史上無數次保衛國家的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那些血與淚交織成的戰鬥史就是無數華夏兒女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我們不服輸,不拋棄、不放棄,在列強面前,昂起不屈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最終贏得了祖國的統壹與團結。當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那壹刻起,愛國誌士的熱血沸騰,壹股強烈的民族凝聚力使他們眾誌成城,立誌為祖國建設多做貢獻。

2. 《書憤》古詩改寫成作文

年輕時就立誌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裏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裏長城, 立壯誌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書憤》賞析:

全詩緊扣住壹“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誌雄心,後半感嘆時不再來,壯誌難酬。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壹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誌,堅定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金戈鐵馬的記憶裏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湧,大有氣魄。詩人未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麽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人開篇壹自問,問出幾多郁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作者三十七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陸遊在軍中時,曾有壹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後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鬥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壹次成了泡影。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壹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如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遊浩蕩詩才。“樓船”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幹凈、典型。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壯歲已逝,誌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遊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壹層長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裏心,執戈王前驅”(《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劉宋名將檀道濟典明誌。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詩人壯誌未酬的苦悶全懸於壹個“空”字。大誌落空,奮鬥落空,壹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滿是悲愴。這壹結局,非詩人不盡誌所致,非詩人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尾聯亦用典明誌。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壹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並論。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誌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裏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壹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於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書憤》是陸遊的七律名篇之壹,全詩感情沈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3. 陸遊的《書憤》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遊居家鄉山陰時所作。

陸遊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閑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郁憤之情也。

“國仇未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裏去的。

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湧,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麽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人開篇壹自問,問出多少郁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壹年(1161)十壹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壹帶拒守,後金兵潰退。

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遊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

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

“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壹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於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遊浩蕩詩才。

“樓船”(雄偉的戰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幹凈、典型。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誌。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裏長城”。

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裏長城。”陸遊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誌未酬的苦悶全懸於壹個“空”字。

大誌落空,奮鬥落空,壹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壹結局,非我不盡誌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再看尾聯。亦用典明誌。

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歸名滿天宇,“長使英雄淚滿襟”。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並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誌亦將“名世”。

詩人在現實裏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壹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於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閑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

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

“早歲”句指隆興元年(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壹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誌,堅定如山。

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於建康、鎮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

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願望成了泡影。

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壹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

陸遊在軍中時,曾有壹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後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

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鬥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

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壹次成了泡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麽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歲月不居,壯歲已逝,誌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

陸遊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壹層長材。

“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裏心,執戈王前驅”,(《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

“塞上長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憤怒叱:“乃壞汝萬裏長城!”陸遊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壹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遊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幹壹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這種誌願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試。

《書憤》是陸遊的七律名篇之壹,全詩感情沈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

這樣。

4. 陸遊 書憤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年輕時哪裏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艦在雪夜裏大破金兵於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於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早已花白。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