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黃山天都峰的詩句 1.描寫天都峰的詩句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代: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釋義:
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
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煉玉的遺跡尚在,羽化升仙處還留有遺蹤。
我知道今天妳要獨往黃山,也許可以和溫伯雪相逢。
為采擷精華辭別五嶽,攀巖臨穴,經歷艱險千萬重。
歸來閑居白鵝嶺上,渴了飲丹砂井中水。
鳳凰叫時我即來,妳要準備雲霓車駕壹起遊覽天宮。
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後我還會時常來訪問,乘著弓橋步入彩虹中。
擴展資料:
天都峰位於黃山風景區內蓮花峰東南133°,與蓮花峰直線相距1150米,北望蓮花峰,東連缽盂峰,為36大峰之壹,海拔1829.5米。列為黃山第三高峰。
天都峰,峰體拔地摩天,險峭峻奇,是黃山群峰之中最為雄偉壯觀,最為奇險的山峰。其雄偉博大之氣勢,雖然高度不及蓮花峰和光明頂,但卓立地表,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盡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絕對堪稱“黃山第壹峰”。
2.《登黃山記》中描寫天都峰的句子有哪些
壹、登黃山記描寫天都峰的句子:
1、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擡頭望啊,峰頂這麽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2、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3、天都峰可真險呀,路邊的石頭晃晃悠悠,像快掉下來壹樣!
4、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裏是怎麽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二、關於黃山天都峰
天都峰位於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壹,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臥,名“仙人把洞門”。
三、描寫黃山天都峰仙風景的句子:
1、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臥,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仙桃石、天梯、鯽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
2、峰壁巨巖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壹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巧石獻奇。
3、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入仙境。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壹見天都也叫奇。”
4、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上天都峰,等於壹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於虛此壹行。
5、1983年,浙江溫嶺石工隊又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的腰南側峰壁上另辟新徑至天都峰頂,全長1050米,***2175級臺階。沿途風光奇絕,為黃山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
3.登黃山記描寫天都峰的句子
早就聽人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又經常遇到去過黃山的人講述那裏的奇景,還看到畫家畫的黃山,攝影家攝的黃山,黃山在我的心中就占了壹個地位。我也曾根據那些繪畫和攝影,再攙上點傳聞,給自已描繪了壹幅黃山圖,掛在我的心頭。
我帶著這樣壹幅黃山圖曾周遊國內,頗看了壹些名山大川。五嶽之尊的泰山,我曾淩絕頂,觀日出。
在國外,我也頗遊覽了壹些國家,徜徉於日內瓦的萊蒙湖畔,攀登了雪線以上的阿爾卑斯山,盡管下面烈日炎炎,頂上卻永遠積雪皚皚。所有這壹切都是永世難忘的。
但是我心中的那壹幅黃山圖,盡管隨著遊覽的深廣而多少有所修正,但畢竟還是非常美的,非常迷人的。今天我就帶著我心中的那壹幅黃山圖,到真正的黃山來了。
汽車從涇縣駛出,直奔黃山。壹路上,汽車蜿蜒繞行於萬山叢中,我的幻想也跟著蜿蜒起來,眼前是千山萬嶺,綿延不絕;但是山峰的形象從遠處看上去都差不多,遠處出現了壹個聳入晴空的高峰,“那就是黃山了吧!”我心裏想。
但是壹轉眼,另壹個更高的山峰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只好打消了剛才的想法。如此周而復始,不知循環了多少遍。
還有壹個問題壹直縈回在我的腦際:在這千山萬嶺中,是誰首先發現黃山這個天造地設的人間仙境呢?是否還有另壹個更美的什麽山沒有被發現呢?我的幻想壹下子又扯到徐霞客身上。今天我們乘坐汽車來到這裏,還感到有些疲憊不堪。
當年徐霞客是怎樣來的呢?他只能自己背著行李,至多雇上個農民替他背著,自己手執藤杖,風餐露宿,踽踽獨行於崇山峻嶺中,夜裏靠松明引路,在虎狼的嗥叫聲中,慢慢地爬上去。對比起來。
我們今天確實是幸福多了。……就這樣,汽車壹邊飛快地行駛,我壹邊飛快地幻想。
我心裏思潮騰湧,綿綿不斷,就像那車窗外的綿延的萬山壹樣。汽車終於來到了黃山大門外。
壹走進黃山大門,天都峰就像壹團無限巨大的黑色雲層,黑呼呼地像泰山壓頂壹般對著我的頭頂壓了下來,好像就要倒在我的頭上。我壹楞:這哪裏是我心中的那個黃山呢?然而這畢竟是真實的黃山。
我幾十年蘊藏在心中的那壹幅黃山圖壹下子煙消雲散了,我心中悵然若有所失。但是我並不惋惜,應該消逝的讓它消逝吧!我現在已經來到了真實的黃山。
從此以後,真實的黃山就像—幅古代的畫卷壹樣,壹幅壹幅地、慢慢地展現在我的眼前。出賓館右行,經療養院右轉進山。
山勢壹下子就陡了起來。我曾經聽別人說過.從什麽地方到什麽地方是多少多少華裏;在導遊書上,我也看到了這樣的記載,我原以為幾華裏、幾華裏都是在平面上的,因此我對黃山就有了壹些不正確的理解。
現在,接觸了實際,才知道這基本上是按立體計算的。在這裏走上壹華裏,同平地上不大壹樣,費的勁兒要大得多。
就是向上走上壹尺,也要費上壹點力氣。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喘氣流汗了。
我低頭看著腳下的臺階,右手使勁地拄著竹杖,壹步壹步向上爬行。我眼睛裏看到的只是臺階,臺階,臺階。
有時候,我心裏還數著臺階的數目。爬呀,數呀,數呀,爬呀,以為已經很高了。
但是擡眼壹看,更高、更陡、更多的臺階還在前面哩。想當年登泰山的時候,那裏還有壹個“快活三裏”。
這裏卻連壹個快活三步都沒有。但是,既來之,則安之,爬就是壹切。
我到黃山來,當然並不是專為來走路的。我還是要看壹看的。
但是,在黃山,想看也並不容易。有經驗的人說:“走路不看山,看山不走路。”
這確實是至理名言。這有點像魚與熊掌的關系,不可得而兼之。
誰要想“兼之”,那就有失足墜下萬丈深澗的危險。我只在爬到了壹定的階段時,才停下腳步,小心地擡頭向身後和左右看上壹看,但見峭壁千仞,高嶺入雲,幽篁參天,蒼松夾道,鳥鳴相和,蟬聲四起。
而且每看壹次,眼前的情景都不壹樣,撲朔迷離,變幻萬端。就連同壹個地方,從不同的角度看,都能看出不同的形象。
從慈光閣看朱砂峰,看到天都峰上的金雞叫天門。但是登上龍蟠坡,再擡頭壹看,金雞叫天門就變成了五老上天都,在什麽地方才能看到黃山真面目呢?我想,在什麽地方也是看不到的。
我很想改壹改蘇東坡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黃山真面目,即使身在此山中。”我有時候也有新的發現,我簡直覺得其中閃現著“天才的火花”,解人難得,我只有自己拍手(這裏沒有案)叫絕。
比如,我看遠山上的竹石樹木,最初只覺得—片蓊郁。但細看卻又有明暗之別。
有的濃綠,有的淡綠。經過我再三研究揣摩,我才發現,明的是竹,暗的是松,所謂“蒼松翠竹”,大概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又想改陸遊的兩句詩:“山窮水復疑無路,松暗竹明又壹山。”壹想到陸遊,我又想到了徐霞客。
我們且看看他們登上慈光寺以後是怎樣看黃山的:“由此而入。絕巘危崖,盡皆怪松懸結,高者不盈丈,低僅數寸,平頂短鬣,盤根虬幹,愈短愈老,愈小愈奇。
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他看到了奇山,又看到了奇松。
他看到的山同我們今天看到的幾乎完全壹樣,這毫無可怪之處。但是他看到的松,有多少是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的呢?“愈短愈老,愈小愈奇”,難道在這幾百年的漫長時間內,它們就壹。
4.《登黃山記》中描寫天都峰的句子有哪些
壹、登黃山記描寫天都峰的句子:1、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擡頭望啊,峰頂這麽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2、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3、天都峰可真險呀,路邊的石頭晃晃悠悠,像快掉下來壹樣!4、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裏是怎麽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二、關於黃山天都峰天都峰位於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壹,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
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臥,名“仙人把洞門”。三、描寫黃山天都峰仙風景的句子:1、天都峰上奇景很多。
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臥,名為“仙人把洞門”。
另有仙桃石、天梯、鯽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2、峰壁巨巖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
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壹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巧石獻奇。3、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入仙境。
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壹見天都也叫奇。”4、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
今有民謠:“不上天都峰,等於壹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於虛此壹行。
5、1983年,浙江溫嶺石工隊又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的腰南側峰壁上另辟新徑至天都峰頂,全長1050米,***2175級臺階。沿途風光奇絕,為黃山增添了許多新的景點。
5.天都峰詩句
壹、與天都峰有關的詩句:1、唐代詩僧島雲初登天都,留下詩篇《登天都峰》:盤空千萬仞,險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裏,回看鳥道底。他山青點點,遠水白淒淒。
欲下前峰暝,巖間宿錦雞。2、明代羅洪先的《遊黃山題湯院壁》:何年白日騎鸞鶴,踏碎天都峰上雲。
欲起軒轅問九鼎,道衣重侍玉虛君。二、簡介天都峰天都峰位於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壹,海拔1810米。
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臥,名"仙人把洞門"。
6.描寫“天都峰”優美的句子有哪些
1. 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臥,名為“仙人把洞門”。
2. 峰壁巨巖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壹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巧石獻奇。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入仙境。
3. 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壹見天都也叫奇。”
4. 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
5. 我為在光明頂見到它的婀娜多姿而贊不絕口,為在天都峰見到它的直鋪深谷而驚嘆不已,我更為日出時那滔滔的雲海而震撼。
6. 登上天都峰,極目遠望,大好河山盡收眼底。
7. 天都鎮因處黃山天都峰之腳而得名,因依萬連山莊而富饒。
8.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壹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9. 黃山千峰競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秀。
10. 天都峰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臥,名“仙人把洞門”。
11. 天都峰,途中有壹段長10余米,寬僅1米的“鯽魚背”,兩側是千仞懸崖,深邃莫測,其形頗似出沒於波濤之中的魚之背,故名。
12. 天都峰,健骨辣桀,卓立地表,險峭雄奇,氣勢博大,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
7.描寫黃山的詩句
1,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出自唐代: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白話文釋義: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眺天目山上的老松。仙人煉玉的遺跡尚在,羽化升仙處還留有遺蹤。
2,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出自唐代: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白話文釋義:昨夜是誰唱出吳地的歌聲,就像萬壑之風振響空寂的樹林。蛟龍驚起不敢在水中靜臥,山猿也不時停下嘯聲而聞聽山巖下的歌音。我宿在明月照著碧溪的黃山下,聽了也罷卻原在松林間彈著的琴。
3,坐破苔衣第幾重,夢中三十六芙蓉。傾來墨沈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出自清代:釋弘仁《黃山行》
白話文釋義:坐在黃山的苔蘚上不知道坐破了第幾層,黃山的山峰就像夢中的三十六朵芙蓉花壹樣。端來墨汁揮灑也難以持物贈人,突然之間很難說得出是某座山巒。
4,峰奇石奇松更奇,雲飛水飛山亦飛。——出自清代詩人魏源《黃山絕頂題文殊院》白話文釋義:山峰奇特石子奇形怪狀松樹更是奇異,在山中賞景感覺雲在飛,山間的水在飛,山峰好像也在移動。
5,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出自唐代:李白《山中問答》
白話文釋義:有人問我為什麽隱居在黃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閑。桃花盛開,流水杳然遠去。這裏別有壹番天地,豈是人間。
8.描寫黃山天都峰仙風景的段落
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臥,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仙桃石、天梯、鯽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
峰壁巨巖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文峰頭極目遠望,雲山相接,江河壹線;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巧石獻奇。若煙雲乍起,披霞馭風,如入仙境。
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壹見天都也叫奇。”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上天都峰,等於壹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於虛此壹行。
擴展資料:
地貌特征
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險峭雄奇,氣勢博大,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與蓮花峰、光明頂並稱為黃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時無路,難登峰頂。
門票信息:不另外收費,包括在黃山風景區門票內
開放時間:平日、周日:06:30~16:30 周六:06:00~16:30
維護期:每年冬春時節(12月1號- 來年3月底)西海大峽谷、蓮花峰、天都峰都會進入維護期,其中蓮花峰和天都峰兩座山峰是輪流開放的,輪換周期為5年。
百度百科-黃山記
百度百科-黃山天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