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題意表現於鐘聯中,以不犯題字為原則。亦有例外者,並得隨意加以某種限制,例如。
花落知多少:合詠,不犯題字
繡壞料添紅壹片
錦茵應減綠三分
淒涼墻外飄難數
狼藉階前掃幾回 簡介
即分詠事物也,以不犯題字為合格,例如
嶽飛、虎:分詠
畫爾不成翻類犬
字之曰舉並稱鵬
筆、郵票:分詠
萬國花封元首相
五雲草判黑頭公 即將題字暗藏於鐘聯中,隱約如見,呼之欲出,例如
左易:籠紗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
思未能言擅賦才 格體簡介
1、鳳頂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壹字,所謂“壹唱”也,例如
人鳥:壹唱
人憑赤血羸猶健
鳥到青雲倦亦飛
2、燕頷格 即將兩題字分?於每句之第二字,所謂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傾壹石
客吟詩已載三車
3、鳶肩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三字。所謂三唱也。例如
紅豆:三唱
燈光豆灺勞人草
樓影紅飛思婦花
4、蜂腰格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四字。所謂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軍待旦傳刁鬥
萬國朝元拜冕旒
5、鶴膝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五字。所謂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為卷土重來計
誰贊勤王九合功
6、鳧脛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六字。所謂六唱也。例如
意、飛:六唱
斜陽六伐鴉飛亂
明月孤山鶴意癡
7、雁足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七字。所謂七唱也。例如
鶴梅:七唱
隱現雲端千歲鶴
橫斜竹外壹枝梅
8、魁鬥格 即將兩題字任意分嵌於第壹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黃花:魁鬥格
花門積雪千山白
大漠飛沙壹月黃
9、蟬聯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
蟬唱:蟬聯格
花落後庭商女唱
蟬鳴西陸楚囚吟
10、轆轤格即將兩題字分嵌於第壹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類推。例如
蓮露:轆轤格
乍垂蓮瓣移香步
微露瓠犀發妙香
11、比翼格 即將兩題字任意對嵌於鐘聯中。等於壹唱至七唱。例如
散書:比翼格}
杜房並駕中書省
金宋相持大散關
12、湯網格即將三個題字。任意分嵌於兩句之首末。而成網開壹面之局。例如
天、安、雲:湯網格
天末樓臺橫北固
雲中城闕望西安
13、雲泥格 即將題字分嵌於兩句中。但不得相對。例如
雲泥:雲泥格
青雲直上鵬程路
華屋偏多燕壘泥
14、晦明格 即壹句明點題字,壹句暗寫題字。例如
紅豆:晦明格
雙腫如豆譏文士
壹口含櫻畫美人
15、鼎峙格 將三個題字分嵌於第1字第7字第11字。或分嵌於第4字第8字第14字。成鼎峙之格。例如
天中節:鼎峙格
窮陰殺節霜鋪地
中夜清寒月滿天
16、碎錦格亦稱鴻爪格。即將題字(二字或以上)分嵌於鐘聯中不得相連。例如
張陳:碎錦格
滿幾陳編三寸燭
半肩行李壹張琴
17、雙鉤格即將四個題字對嵌於鐘聯首尾之中。例如
南北高麗:雙鉤格
麗水逆流環隴北
高郵名縣著淮南
18、四皓格 碎錦格之壹種。題字不得相連。例如
海角鐘聲
海城畫角嚴兵衛
山閣詩鐘集友聲
19、五雜俎碎錦格之壹種。題字不得相連。例如
清泉石上流
溪邊瘦石多清籟
巖上飛泉少濁流
20、六逸格 碎錦格之壹種。惟題字可以相連。例如
杏花春雨江南:得連二字。
雨後尋春桃葉渡
江南沽酒杏花村
21、七賢格 碎錦格之壹種。題字可以相連。例如
發無可白方為老:得連二字。
無眠可到東方白
有發都為老境蒼
22、八龍格 碎錦格之壹種。題字可以相連。例如
月明華屋畫橋碧陰:得連三字。
小橋畫舫搖明月
華屋芳林度碧陰
23、九老格 碎錦格之壹種。題字可以相連。例如
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得連四字。
水流孤塞千聲雁
村繞寒林萬點鴉 詩鐘是學習對偶技巧的壹種訓練方法,又是欣賞對偶佳趣的壹種文字遊戲。從清朝中葉在福建興起,很快傳開,“五四運動”以後趨於沈寂,現在又逐漸興起。
詩鐘活動的特點
詩鐘活動的特點是限時限題寫出壹副七言律詩中的詩聯,得名於限時的方法。在鐘表沒有普及的時候,是用細線墜銅錢系在壹根線香上,燒到壹定的時間,銅錢落在下面承接的銅盤中,大家停筆。限題主要有兩種方法,詩鐘以此分為兩種體式:分詠體要求在上下聯分詠出絕不相幹的兩件事物;嵌字體要求在上下聯指定位置嵌上毫無關系的兩個字(或幾個字)。
嵌字體如林則徐作過《陳·人壹唱》:“陳跡渾如牛轉磨,人情幾見雀銜環。”用陳、人二字嵌在指定的第壹字位置上(稱壹唱),寫成工整的詩聯,感慨因循守舊,世風澆薄。
分詠體如張之洞作過《涼棚·申報》分詠:“陰陽舒卷長繩裏,歐亞縱橫亂紙中。”涼棚可以隨天氣陰晴用長繩舒卷頂席,申報是最早報道歐亞新聞的報紙,抓住二者特點,以遊戲筆墨張大其詞,用陰陽、歐亞大字眼寫成此聯。
詩鐘雖有很多規格,但是只有平起、仄起兩種句式。以上張之洞作品為平起式,林則徐作品為仄起式。
詩鐘有在社中出題現作、先期發題征作和舉行詩鐘大唱等活動方式。在交卷、謄錄、評比、宣布評比結果等方面,都有壹套程序。 以前各地塾學都是先教學生作對聯,然後教作詩。福州人李家瑞在所著《停雲閣詩話》中說:“予年六歲,入塾讀書即學作對偶,自壹字至七字止。後更作五、七言偶句,拈限數字嵌入中間,上下字不得相黏,謂之五、七碎。”說的是道光年間情況。當時作七碎,塾師時常限定兩個字,如果要求分嵌在上下聯之第壹字位置,稱“七·壹”;要求分嵌在第七字位置,稱“七·七”。所限的兩個字必須壹平壹仄(即不得相黏)。這是初級水平,稱作碎。如果再高壹步,所限定的兩個字是不拘平仄的,後來稱為折枝,也就是詩社裏常作的詩鐘。從“壹唱”到“七唱”,在各地詩社有時美稱為鳳頂、燕頷、鳶肩、蜂腰、鶴膝、鳧脛、雁足等格。到民國初年,各地也都學習福建的較為簡易的辦法,稱壹到七唱。這些屬於“正格”。
詩鐘的“別格”中有嵌壹個字的,也有嵌兩個字的,後者是在上下聯中有高有低,不是平列的,如分別嵌在上聯之首和下聯之末,稱“蟬聯”格。嵌三個字和更多字的,在作碎和詩鐘中都有,在詩鐘中隨字數和所嵌位置而各有格目名稱,如鼎峙、碎聯、碎錦等,從“碎”字上還能看到它們的來歷。詩鐘的別格常作的有十五格,說起來過於瑣細,見文後“附錄”。 詩鐘不但有趣,還有很明顯的教育效果。
1.訓練學生掌握文學對偶基本功。
對偶是充分體現中國語言文字特點的修辭技巧,在文學寫作中與其他修辭手法結合運用,能發揮很鮮明甚至很奇妙的效果。要作好詩、詞、駢體文、八股文以及散文,都需要先過對偶關。以前對於語法、修辭、音韻的研究不夠充分,缺少簡明適用的教材,只是讓學生在大量習作中逐漸領悟。作碎和作詩鐘就是教給學生熟悉聲調、詞性、詞句結構對仗的針對性訓練。詩鐘的寫作,對於詞性、詞類、詞的結構、詞組的結構、句的結構如何對仗工整,以及如何使用成語和典故,都有細致入微的規定,稱為法式。道光年間見於著錄的作品《人·白壹唱》“人海歸來空有夢,白下遊後帳無詩”。按後來的法式衡量,已經看出它是病句:對仗必須區別詞性的動靜和虛實,“空”字屬虛(副詞),“帳”字屬實(動詞),二字不宜相對;對仗必須區別通用名詞和專用名詞,“人海”是通用名詞,“白下”是地名屬專用名詞,也不宜相對。看來,確實要經過嚴格訓練,才有把握做到對仗工穩。
2.訓練學生善於選用最精當的字詞。
從宋代以來,分析詩詞註意認取“詩眼”,寫作中間講究“煉字”。做到這壹點要靠全面提高文學修養,而詩鐘卻是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詩鐘的寫作是先把限定的字配成“眼字”,再圍繞“眼字”鋪寫成聯。福州1930年的《微·寒七壹》大唱,征得八千余聯,人們至今津津樂道的佳作,如黃薌洲的“寒宵坐似滄浪裏,微曙看猶混沌初”,是先配成“寒宵”和“微曙”兩對“眼字”,進而寫出壹種意境;林綺賡的“寒月蘆花千百頃,微風桐子兩三聲”,是配成“寒月”和“微風”,寫出壹種景象:張拂朝的“微蟲溝洫猶爭長,寒鳥江湖不亂群”,是配成“微蟲”、“寒鳥”,批評當時福州的小軍閥戰爭。前人關於“煉字”發過很多議論,清人劉熙載說:“總之,所貴乎煉者,是往活處煉,非往死處煉也。夫活,亦在乎認取詩眼而已。”寫詩鐘對於練習認取詩眼,進而寫活全句,是壹個巧妙而實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