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全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地形地貌復雜多樣。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雲霧彌漫。廬山的年平均霧日多達191天,彌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廬山旅遊三大看點:
壹、“水景”:以三疊泉為代表的瀑布和以鄱陽湖為代表的湖景。
二、“山景”:以五老峰的各異和以錦繡谷的秀美為代表。
三、“人文”:1、宗教文化——廬山素稱“神仙之廬”,很早就有著名道者在此煉丹,至今仍留有早期道教活動的遺跡,最著名的便是簡寂觀以及其後的太平宮。東林寺曾是“天下經典壹寺收”,被列為全國重點寺院鐵佛寺承其後。2、書院文化——廬山自古便有白鹿洞書院、濂溪書院等。白鹿洞書院曾是中國“四大書院”之壹,惠風遠播,影響海內外。至今百尺長松下,157通碑刻、57方摩崖題刻在寧靜中散發出令人感受不盡傳統文化的熏陶。3、別墅文化——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世界17個國家的傳教士、商人湧上廬山,建築了各具風格特色別墅千余幢,至今保存完好的仍有636幢。步入廬山別墅群,宛如進入了世界別墅博物館。廬山的別墅在世界山地別墅建築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4、科學文化——廬山是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上山下遍布第四紀冰川遺跡。從事植物研究的廬山植物園1934年8月20日成立,是中國建立最早的壹座亞高山植物園。
廬山十景
1、 錦繡仙洞(仙人洞自然與宗教人文景觀):“錦繡仙洞”因其在廬山最美的山間棧道錦繡谷的盡頭,有壹隱在峭崖之中的“仙人洞”得名,“天生壹個仙人洞”,幾乎家喻戶曉。
2、 含鄱吐日(含鄱口景區):位於含鄱嶺東南角,含鄱嶺與九奇峰、漢陽峰之間的巨大峽谷,正對著鄱陽湖,如同壹只張開的巨口銜住鄱陽湖,盡情地吮吸湖水,故稱“含鄱口”。稱為含鄱“口”的巨大“U”型谷,是冰川的傑作,李四光在含鄱口山麓的鄱陽湖畔找到大量的冰礫石,證實了含鄱口“U”型谷是由冰川運動所造成的。
3、 五老聽泉(含五老峰、三疊泉景區):“五老聽泉”的壯景由廬山最壯觀的五座山峰五老峰和廬山最宏偉的瀑泉三疊泉組成,五座山峰遠看恰似五位老人並肩坐在鄱陽湖旁,故俗稱“五老峰”,三疊泉因水分三疊奔瀉而下得名。“五老聽泉”是廬山風景的精華。當年李白遊覽五老峰時,不禁為五老峰的景色深深陶醉,由衷地贊道:“予行天下,所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4、 白鹿書院:我國書院之首。宋代時,成為我國最早的高等學府,與當時睢陽、石鼓齊名被譽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書院之源”。
5、 植物王國(植物園):“植物王國”廬山植物園創建於1934年,是中國第壹座正規植物園,在中國植物園史冊和世界植物園史冊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創辦廬山植物園的是中國植物學界的泰鬥、博士胡先骕及他的助手、著名植物學家秦仁昌和陳封懷。他們歷經艱辛、嘔心瀝血,在這片山谷中創建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壹個正規植物園。
6、 花徑覓春(白司馬花徑):“花徑覓春”景區的全稱是“白司馬花徑”。公元815年,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被貶到九江來當司馬。心情十分郁悶。第二年的初夏時節,他上廬山遊覽,住在大林寺。看見大林寺旁的山坡上,壹大片桃花剛剛盛開,十分美麗,而此時,山腳下的春花早已雕謝了。白居易又驚又喜,不由寫下了著名的七言絕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7、 美廬春秋(以美廬別墅為代表的廬山萬國別墅景觀):廬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世界文化景觀”批準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保護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在廬山考察時,廬山獨具魅力的別墅建築給專家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被譽為是廬山文化寶庫中的奇葩,是中國四大別墅群之壹。
廬山別墅中名氣最大的,當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美廬”別墅。它不僅從建築學上來說是廬山別墅中的姣姣者,更因為先後住過蔣介石和毛澤東,而成為中國惟壹的壹棟住過國、***兩黨最高領導人的別墅。
8、 黃龍寶樹(黃龍潭、烏龍潭及三寶樹景區):黃龍寶樹由黃龍寺、黃龍潭、烏龍潭及三寶樹景區組成。因其幽靜、古典而聞名,是廬山壹處天然的氧吧。
9、 雲中街市(牯嶺伴月街景觀):在群峰環聳的山中,壹座中國絕無僅有的雲中山城。在雲中山城的中心,逶迤著壹條童話般的“雲中街市”,真真切切地展現在遊人面前,以其美妙絕倫的奇姿,令境內外遊人贊嘆不已。“雲中街市”是牯嶺山城最繁華的地方。
10、 龍崖天池(龍首崖、大天池、石門澗景區):龍崖天池是廬山標誌性景點之壹,由龍首崖、大天池、石門澗景區組成。大天池系近代大和尚慧遠在天池山修建的寺廟,後毀於元代兵火之中,是觀賞自然奇觀“廬山佛燈”最佳地。石門澗得名於天池峰、鐵船峰相互對峙,如同石門。石門澗瀑布是廬山西部最長、最寬、氣勢最大的瀑布,也是廬山最早被載入史冊的瀑布。
龍首崖絕壁千丈,酷似臥龍昂首,欲呼嘯而去,故名“龍首崖”。龍首上挺拔傲立的勁松,壯闊浩瀚的遠天,***同組成壹幅絕妙的畫圖,成為廬山極具魅力的標誌壯景之壹。
唐代詩人李白有詩贊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壹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詩文解釋
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紫色的雲煙繚繞,遠看瀑布猶如壹條長長的白練,高高懸掛於山川之間.那激越的水柱從峭壁上壹瀉千尺,恍惚間好像銀河從雲端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