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關於石臼湖的詩句 1.李白寫過的關於洞庭湖的詩詞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洛陽才子謫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
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
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2.李白寫過的關於洞庭湖的詩詞
1,《秋登巴陵望洞庭》唐代:李白
原文: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風清長沙浦,山空雲夢田。瞻光惜頹發,閱水悲徂年。北渚既蕩漾,東流自潺湲。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蓮。聽此更腸斷,憑崖淚如泉。
白話文釋義:清晨登上巴丘山,極目遠眺,四方的景物無不盡收眼底。湖面明凈倒映著天光,湖水清澈見底可以映現秋色。秋天的物色多麽蒼茫,岸上與水色都明麗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遠處的林木,水色碧綠沒有清冷的煙氣。帆船輕漂,自江中向這裏駛來,小鳥遠去飛向日邊。
長沙浦邊秋風清朗,雲夢田上霜跡已空。觀覽秋光使人嘆惜頭發脫落,註目湖水流過又令人悲憫流年已逝。北邊的小洲隨波蕩漾,湖水向東潺潺而流。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蓮曲》。聽到這些歌聲更讓人腸斷,憑靠山崖淚如泉湧。
2,《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唐代:李白
原文: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白鷗閑不去,爭拂酒筵飛。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白話文釋義:船上齊唱行船之歌,我們乘著月色自湖心泛舟而歸。湖面上白鷗悠閑不遠飛,倒是爭相在我們酒筵的上方盤旋飛翔。把君山削去該有多好,可讓洞庭湖水平鋪開去望而無邊。巴陵的美酒飲不盡,***同醉倒於洞庭湖的秋天。
3,《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唐代:李白
原文: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白話文釋義: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渺茫,南天無雲。秋日橘紅橘紅的,落向西面遠方的長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處可以吊慰湘君?南湖的秋水,夜寒無水霧,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銀河上青天。姑且把洞庭湖賒買給月宮嫦娥,再駕船到白雲邊上買桂花酒去。
4,《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唐代:李白
原文: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雲。造化辟川嶽,了然楚漢分。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憶昔傳遊豫,樓船壯橫汾。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黃花不掇手,戰鼓遙相聞。劍舞轉頹陽,當時日停曛。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握齱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白話文釋義:九月九日又重陽,登高望遠,天空萬裏無雲。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長江把楚漢,界限分明。狂風鼓動著江水,形成了壹波波龍形的浪濤。傳說中,漢武帝在高大的樓船橫渡遊覽汾河的時候曾經大發感慨:氣勢何雄壯!如今的討伐悖逆的軍隊樓船氣勢更為壯觀,旌旗飄揚。
洞庭湖上水步騎三軍羅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間。戰鼓隆隆震天響,那有心情去采擷黃菊花。舞動的劍氣要把落山的紅日重新托起,讓太陽重新發出燦爛的光芒。漢武帝說我給大家高歌壹曲,可以鼓舞大家的鬥誌,有助於壓制暴徒氣勢。我們可不能以陶淵明為榜樣,去東籬下采擷菊花。
5,《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唐代:李白
原文: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白話文釋義:皎皎秋月高掛在洞庭湖的西邊,湘江北面早有鴻雁飛歸。滿船醉客載歌載舞《白苧》曲,連衣服上落滿了秋霜都不知道!舜帝妻子來瀟湘後就回不去了,玉人滯留在洞庭湖邊的荒草間。對著明鏡般的洞庭湖描淡妝,君山就是她們用丹青畫出的娥眉。
3.李白的歸暮全部詩句
壹、《歸暮》這首詩並不是李白所寫,為網友杜撰的。
二、全詩如下:
歸暮
舞盡霓裳曲,
神魔鬼魅狐。
易得天下路,
烊時人歸暮。
千裏江如滸,
璽為寶中玉。
二、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4.李白的秋浦歌詩句是什麽
秋浦歌
李 白
白 發 三 千 丈,
緣 愁 似 個(個)長。
不 知 明 鏡 裏,
何 處 得 秋 霜。
秋浦歌
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壹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壹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壹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壹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壹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壹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壹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描寫的是工人們這種樂觀向上,團結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發出贊美和欽佩之情。
其十五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鷴,結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壹步地,了了語聲聞。
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
5.李白登臨謝脁樓的詩句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代: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譯文:棄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亂我心緒的今天,使人無限煩憂。
萬裏長風,送走行行秋雁。面對美景,正可酣飲高樓。
先生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又不時流露出小謝詩風的清秀。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
拔刀斷水水卻更加洶湧奔流,舉杯消愁愁情上卻更加濃烈。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不如披頭散發,登上長江壹葉扁舟。
擴展資料:
語言明朗,似脫口而出,音調激越高昂。此詩發端既不寫樓,更不敘別,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結。
“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說,每壹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郁悒。
這裏既蘊含了“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精神苦悶,也融鑄著詩人對汙濁的政治現實的感受。他的“煩憂”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煩憂”者也非止壹端。
不妨說,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壹個藝術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
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在這裏找到了適合的表現形式。破空而來的發端,重疊復沓的語言(既說“棄我去”,又說“不可留”;既言“亂我心”,又稱“多煩憂”),以及壹氣鼓蕩、長達十壹字的句式,都極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郁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壹觸即發、發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兩句突作轉折:而對著寥廓明凈的秋空,遙望萬裏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
這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出壹幅壯闊明朗的萬裏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從極端苦悶忽然轉到朗爽壯闊的境界,仿佛變化無端,不可思議。
但這正是李白之所以為李白。正因為他素懷遠大的理想抱負,又長期為黑暗汙濁的環境所壓抑,所以時刻都向往著廣大的可以自由馳騁的空間。
目接“長風萬裏送秋雁”之境,不覺精神為之壹爽,煩憂為之壹掃,感到壹種心、境契合的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也就油然而生了。“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東漢時學者稱東觀(政府的藏書機構)為道家蓬萊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閣指秘書省,李雲是秘書省校書郎,所以這裏用“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
建安骨,指剛健遒勁的“建安風骨”。上句贊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下句則以“小謝”(即謝朓)自指。
說自己的詩像謝朓那樣,具有清新秀發的風格。李白非常推崇謝朓,這裏自比小謝,正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
這兩句自然地關合了題目中的謝朓樓和校書。“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兩句就“酣高樓”進壹步渲染雙方的意興,說彼此都懷有豪情逸興、雄心壯誌,酒酣興發,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攬取明月。前面方寫晴晝秋空,這裏卻說到“明月”,可見後者當非實景。
“欲上”雲雲,也說明這是詩人酒酣興發時的豪語。豪放與天真,在這裏得到了和諧的統壹。
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攬月,固然是壹時興到之語,未必有所寓托,但這飛動健舉的形象卻讓讀者分明感覺到詩人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這兩句筆酣墨飽,淋漓盡致,把面對“長風萬裏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揚情緒推向最高潮,仿佛現實中壹切黑暗汙濁都已壹掃而光,心頭的壹切煩憂都已丟到了九霄雲外。“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於獨創性的,同時又是自然貼切而富於生活氣息的。
謝朓樓前,就是終年長流的宛溪水,不盡的流水與無窮的煩憂之間本就極易產生聯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煩憂的強烈願望中引發出“抽刀斷水”的意念。由於比喻和眼前景的聯系密切,從而使它多少具有“興”的意味,讀來便感到自然天成。
盡管內心的苦悶無法排遣,但“抽刀斷水”這個細節卻生動地顯示出詩人力圖擺脫精神苦悶的要求,這就和沈溺於苦悶而不能自拔者有明顯區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的進步理想與黑暗現實的矛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於“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壹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結論當然不免有些消極,甚至包含著逃避現實的成分。
但歷史與他所代表的社會階層都規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李白的可貴之處在於,盡管他精神上經受著苦悶的重壓,但並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
詩中仍然貫註豪邁慷慨的情懷。“長風”二句,“俱懷”二句,更象是在悲愴的樂曲中奏出高昂樂觀的音調。
在黑暗的雲層中露出燦爛明麗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寫強烈苦。
6.李白有哪些歌詠“劍門關”的詩句
有,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等。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裏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壹,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壹關"、"蜀之門戶"之美譽。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此修築棧道30裏,設關守衛,稱"劍閣"。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贊譽更讓劍門關名揚海內。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10年9月被列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在李白描寫劍門關的詩句中,以《蜀道難》最為氣勢滂沱,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又以《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最為大氣:
胡塵輕拂建章臺,聖主西巡蜀道來。
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雲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7.李白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句
李白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是《橫江詞 其四》,原文如下: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譯文:好像是海神來過之後壹樣,又來了壹陣惡風,巨浪拍擊著天門山,打開了山門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這裏的風浪嗎,浪濤像連綿的山峰噴雪而來。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海神”,指海潮,這裏剛剛漲潮,潮還沒退,狂風又來了,浪打在天門石壁上,似乎打開了天門的大門。天門,即天門山。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浙江八月”壹詞很令人費解,詩寫的是江東,寫到浙江去的原因,實際上不過是用浙江潮來說明橫江浪濤之大。農歷八月是浙江潮最為壯觀的時候,那兇險的程度非比尋常,而橫江潮後之浪可與浙江潮相匹敵。可見李白是見過浙江潮的,隨手撿來,不著痕跡。最後壹句“濤似連山噴雪來”形容風起濤湧的兇險。
這首詩名為寫景,實為寫心,處處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惡劣天氣下不可渡江北上的惆悵與焦慮。全詩想象豐富奇特,意境雄偉壯闊,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擴展資料:
《橫江詞六首》的創作背景
此詩乃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初出蜀時所寫。李協民則認為這組詩是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秋李白由南陵奉詔赴京途中所作,詩中“顯示當時李白初受玄宗信任,急欲上到西秦為玄宗效力,大展宏圖”,而“白浪如山”的橫江,卻阻擋了去“西秦”的道路,可望而不可及,最急人,詩人把急切欲渡的心情寫到了十二萬分。
其中備言橫江風浪之險惡,隱含著詩人對天寶末政治形勢的隱憂。安旗則認為這組詩是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秋天,李白由幽州歸來南下宣城途中經橫江浦時所作,認為橫江風浪象征安祿山行將叛亂,寄寓著詩人對唐王朝危急形勢的憂慮。
百度百科-《橫江詞六首》
8.李白在山東寫的詩句
李白在居家東魯、漫遊齊魯期間,迎來贈往,會親別友,作了大量
的詩文。如《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魯郡堯祠送
竇明府薄華還西京》、《魯郡堯祠送張十四遊河北》、《魯郡堯
祠送吳五之瑯琊》、《魯中送二弟赴舉之西京》、《送族弟凝至
晏單父三十裏》、《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送族弟凝之
塗求昏崔氏》、《對雪奉餞任城六叔秩滿歸京》、《送薛九被讒
去魯》、《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東魯見狄博通》、
《別中都明府兄》、《送梁四歸東平》、《贈瑕丘王少府》、
《贈任城盧主簿潛》、《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贈範金鄉二首》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雪讒詩贈友人》、《魯郡葉和尚
贊》、《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贊》、《觀博平王誌安少府山水粉圖》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贈別王山人歸布山》、《送楊山人
歸嵩山》、《送範山人歸太山》、《留別西河劉少府》等詩,皆
是詩人在居家東魯、漫遊齊魯期間贈友送別之作。此外,像《魯
東門觀刈薄》、《詠鄰女東窗海石榴》、《別魯頌》、《別東魯
諸公》(即《夢遊天姥吟留別》)、《寄遠》(其十)、《任城
縣廳壁記》、《嘲魯儒》、《恨賦》、《梁甫吟》、《古意》、
《初月》、《琴贊》、《東海有勇婦》、《將進酒》、《答王十
二寒夜獨酌有懷》、《憶舊遊寄譙邵元參軍》、《寄王屋山人孟
大融》、《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古風》(其二十)
等詩也是作於山東。
據不完全統計,在李白傳世的980余首詩文中,作於齊魯或在他
地所作但涉及齊魯自然人文的詩文近180首(篇),約占其詩文
總數的18%,這些詩文極大地豐富了齊魯文化寶庫。
9.李白寫的關於飛舟過峽的詩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壹日還:壹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裏,船行只壹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壹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
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
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壹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壹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壹動態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遊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壹壹有著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裏”和“壹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壹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出詩人“壹日”而行“千裏”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壹樣。壹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想乘了飛快的汽車於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夫蟬非壹,樹非壹,鳴聲亦非壹,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壹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 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劄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壹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壹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壹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壹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壹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後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壹直為人視若珍品。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