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經典 有代表性的含有互文修辭的詩句 要求耳熟能詳

經典 有代表性的含有互文修辭的詩句 要求耳熟能詳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譯:在明月下,在清風吹拂中,傳來了鵲和蟬的鳴叫。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譯:將軍和壯士從軍十年,經歷了千百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死了,有的勝利歸來。

3、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譯:向著窗戶,對著鏡子、梳理雲壹樣的秀發,把黃花帖在臉上。

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

譯:雄兔雌兔腳撲朔眼迷離。

5、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譯:湖光山色使鳥兒歡娛,使人心除去雜念。

6、歧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在歧王宅裏和崔九堂前,我們都經常相會。

知識拓展

互文,也叫“互文見義”。是“古人之文,有參互以見義者”,“互言、互辭、互體,相對為文”,是“在連貫性的語句中,某些詞語依據上下文的條件互相補充,合在壹起***同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或者說上文相補充,合在壹起***同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或者說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詞語,下文裏省了上文出現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 可見,互文屬古文修辭方法之壹,是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譯。

這類句子句法關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壹方,而意義彼此互見。我們理解它時,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聯系起來考慮,要瞻前顧後,不能偏執任何壹端,把它割裂開來,只從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確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這類句子的真正意思。綜觀中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文中,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的幾十處,概括起來,壹般有以下幾種類型。

按語言形式來劃分,互文可分為短語(含成語)互文、單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種形式,其中短語互文、偶句互文比較常見。

(壹)、短語互文 就是壹個短語中前後兩部分的詞語構成互文,理解時必須把前後兩部分詞語拼合起來。例如:

1、去國懷鄉。(範仲淹《嶽陽樓記》)

2、泉香而酒冽。(歐陽修《醉翁亭記》)

例1“去國懷鄉”是“去國去鄉,懷國懷鄉”的濃縮形式,可譯為“離開國都家鄉,思念國都家鄉”;

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濃縮形式,可譯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二)、單句互文 即壹個句子前後兩部分構成互文。所謂單句互文者,即在同壹句子中前後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是也。例如:

3、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4、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例3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麽講不通意思。

例4由“秦時明月”和“漢時關”兩部分組成,前者省“漢”和“關”,後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和關隘”。

(三)、偶句互文 指前後兩個句子構成的互文,其特點是前後兩個句子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彼此隱含,理解時必須把前後兩個句子拼合起來。例如:

5、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

6、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毛澤東《沁園春?雪》

7、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

例5這兩句互文,不能說成“在東西呼叫,在南北騷擾”。應作:在東西南北叫擾亂,在南北東西騷擾呼叫來理解。這裏的“叫囂”和“隳突”,“東西”和“南北”是互相滲透,相互說明,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例6是“千萬裏冰封,千萬裏雪飄”的濃縮形式。例7應理解為“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君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不曾緣客開。”

(四)、多句互文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中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例如:

8、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對舉互文,可理解為“(到)東西南北的集市上購買駿馬、鞍韉、嚼子、韁繩和長鞭”,表現出木蘭征戰前的緊張忙碌。

只要對互文這種修辭特點掌握了,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習中,就能準確的把握住古詩文的意思,不至於出現內容理解上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