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中國玉器文明長河之西漢金縷玉衣

中華文化,宛如壹條長河,上下

五千年的歷史,悠久而長遠。在那深遠的長河中,中華傳統文化更是展現出獨特的魅力。五千年的文明,更是塑造出壹個文明古國的形態,它凝聚了中華兒女的智慧,成為了最古老的文明之壹。其中,中國在這條長河中,玉器的發展也非常迅速且具有價值。中國素有“玉器之國”的美稱,開采歷史非常悠久且分布地域廣闊。它從時間段來劃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那時候掌祭祀大權者,多用珍貴的美玉制作祭祀用的器具,禮拜神祇祖先。它從最早的祭祀用具發展到現在的裝飾品和藝術欣賞品,深刻的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心理。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玉器,例如:玉質佛像、玉質項鏈等。從考古出土的玉器制品數不勝數,有戰國的青玉高足燈、西漢的玉奔馬、明代的“壹捧雪”玉杯、元代的瀆山大玉海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西漢年底所出土的壹個玉器,而它也是玉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玉器,人們稱它為“金縷玉衣”。它是玉器中的佼佼者,現被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資料所顯示,“金縷玉衣”在1973年出土於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40號漢墓,它的壹身呈現給我們的是壹個人的形狀,由壹身金黃色的“小方玉”構成,人們稱它為“玉柙”。它被分為頭罩、臉蓋、上衣前片和後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和左右腳套等部分,***用玉片1203片,金絲約有2567克,系分片連綴而成。玉柙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是著名的河北滿城漢墓墓主劉勝的後代,死於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盜掘中被火燒過,這件玉衣是受過焚燒後的劫余之物,但色澤卻更為繽紛。“金縷玉衣”的用處是提供給古代皇帝和高官貴族去世後所穿之服,並且是最高等級殮服,其下還有“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古人在性別方面也極為重視,先後出土了兩種金縷玉衣,都是在劉勝墓出土的。壹件極其肥大,具有很明顯的男性特征,而另壹件則小壹點,後經考證為劉勝王妃竇涫玉衣。金縷玉衣從整體上來看,是整體的,平整不可拆分的。但是它是可以拆分的,可以拆分為頭、手臂、腿等部位,每壹個小方塊拼湊起來,而每壹個小方塊上面都是有花紋雕刻上去的,而中國的花雕技術也非常的久遠。金縷玉衣的制作工藝也非常的繁瑣和仔細,玉片上有許多的金絲,而編綴玉片需要許多特制的金絲,據考證所用的金絲壹般長4-5厘米,最細的金絲直徑只有0.08毫米,只相當於壹根頭發絲的細度,分布在手套各處。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玉衣制作的" 東園"。這裏的工匠對大量的玉片進行選料、鉆孔、拋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並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的部分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再用金線相連。制作壹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壹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用金縷玉衣作葬服不僅沒有實現王侯貴族們保持屍骨不壞的心願,反而招來盜墓毀屍的厄運,許多漢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盜。那麽,為什麽要用玉來做殮服呢。查閱資料終於明白,古人認為玉是屬於極寒之物,在人死後穿上它,屍體不會腐爛,屍骨不朽,而永世長存。所以古代的皇帝運用玉來制作,但是為了凸顯皇帝的至尊地位,以至於用金絲繚繞。

金縷玉衣的出現,直接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等級,是當時等級制度化的表征之壹,更是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瑰麗遺產,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價值。玉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人們將它美化做成飾品,外觀美麗,還被賦予廉而不劌,瑕不掩瑜,氣如長虹,等多種品格,成為道德的象征,具有廣博而深邃的文化內涵。古代玉器作為物質文化被應用於祭祀、禮儀、喪葬、裝飾、醫藥等領域。作為精神文化,以玉喻德,為歷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的文化內涵,必將對現在和未來發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