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兩個物體或粒子之間的吸引力與其質量的乘積有關。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力量。簡稱重力,有時也叫萬有引力。在粒子物理學中稱為引力相互作用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強力、弱力和電磁力。重力是最弱的壹種。兩個質子之間的引力只是它們之間電磁力的1/1035,質子在弱電場中只是電磁力的1/1010。因此,在電子顯微鏡和加速器中研究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或粒子的運動時,不考慮重力的影響。壹般物體之間的引力也很小。比如兩個直徑為1 m的鐵球靠在壹起,重力只有1.14×10-3牛頓,相當於0.03 g小水滴的重量..但是地球質量很大,這兩個鐵球分別受到4×104牛頓的重力。因此,在研究地球引力場中物體的運動時,通常不考慮周圍其他物體的引力。天體,比如太陽和地球,質量很大,乘積更大。巨大的引力可以讓龐然大物圍繞太陽旋轉。引力成了唯壹支配天體運動的力。恒星的形成不是在高溫下分散,而是逐漸收縮,最後坍縮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都是由於引力的作用,所以引力也是推動天體演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還沒有詳細解釋重力為什麽會產生。現代物理學(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是時空彎曲造成的。眾所周知,兩點之間的線段最短,這是平面幾何中的壹個公理,這條線段就是最短的直線。但是,在彎曲的四維時空裏,測地線也是彎曲的。因此,在引力的作用下,行星沿著短程線接近太陽,並且由於質量重合(包括速度重合)和行星的慣性(很多人理解為離心力,這是錯誤的,離心力只是壹種錯覺,宇宙中並不存在離心力,至少目前還沒有發現),從而以橢圓軌道繞太陽公轉。當質量不重合時,會出現引力跳板現象或與太陽發生碰撞。其中,天體系統的主要原因不是引力,而是質量導致的時空扭曲。
在地球上,重力的吸引力賦予物體重量,使它們落到地面。另外,引力是太陽、地球等天體存在的原因;沒有引力,天體就無法相互吸引形成天體系統,我們所知道的生命形式也就不會出現。萬有引力也使得地球和其他天體按照自己的軌道圍繞太陽旋轉,月球按照自己的軌道圍繞地球旋轉,形成潮汐和其他我們觀察到的各種自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