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在寫雪景用的白描的寫作手法。
“惟長堤壹痕、湖心亭壹點、與余舟壹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壹痕、壹點、壹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壹與和諧。
《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的代表作,堪稱古今描寫西湖“最漂亮的文章”。作者出身仕宦家庭,壹生未做官。他繼“公安”“竟陵”兩派之後,以清淡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於境,意趣深遠,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較高的“殿軍”。
湖心亭看雪
作者: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壹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壹白。湖上影子,惟長堤壹痕、湖心亭壹點、與余舟壹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壹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