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寫景,寫山,勵誌,哲理,早教
相關翻譯
望嶽譯文及註釋
譯文泰山呵,妳究竟有多麽宏偉壯麗?妳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造物者給妳,集中了瑰麗和神奇,妳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壹日,我總要登上妳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壹覽無遺!
註釋1.嶽:此指東嶽泰山。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3.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4.造化:天地,大自然。鐘: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麗。5.陰陽:這裏指山北山南。割:劃分。這句是說,泰山橫天蔽日,山南向陽,天色明亮;山北背陰,天色晦暗。同壹時刻卻是兩個世界。6.決:張大。眥:眼眶。決眥形容極目遠視的樣子。入歸鳥;目光追隨歸鳥。7.會當:壹定要。淩:登上。
折疊∧
相關賞析
望嶽簡析
這是杜甫現存作品中最早的壹首。大約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第壹次遊齊趙時,詩人當時是二十五歲。這是壹首氣勢宏大的寫景詩,展示巍峨秀麗的泰山景觀。詩中洋溢著詩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和青年時代胸懷大誌,積極進取,樂觀自信的精神。前人於此詩評贊頗多,"齊魯青未了"壹句,眾口稱道,劉辰翁稱此"五字雄蓋壹世";郭濬曰:"他人遊泰山記,千言不了,被老杜數語說盡"(上二人語均見《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詩別裁》雲:"五字已盡太山。"此詩最後兩句也頗得佳評,浦起龍《讀杜心解》雲:"末聯則以將來之淩眺,剔現在之遙觀,是透過壹層收也……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