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蟬的詩句詩句 1.關於蟬的詩句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 [唐初]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駱賓王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齊天樂·蟬 王沂孫
壹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淒楚。漫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齊天樂·蟬 仇遠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音早鳴秋樹。薄剪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朝朝暮暮。奈壹度淒吟,壹番淒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雨歇空山,月籠古柳,仿佛舊曾聽處。離情正苦。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
齊天樂·蟬 周密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聞還歇。故苑愁深,危弦調苦,前夢蛻痕枯葉。傷情念別。是幾度斜陽,幾回殘月。轉眼西風,壹襟幽恨向誰說。
輕鬟猶記動影,翠蛾應妒我,雙鬢如雪。枝冷頻移,葉疏猶抱,孤負好秋時節。淒淒切切。漸迤邐黃昏,砌蛩相接。露洗餘悲,暮煙聲更咽。
現代人詠蟬詩句
《秋蟬》
裊裊迎來二月天,阡上農夫說豐年。
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風送秋蟬。
?an=0&si=2
2.有哪些描寫‘蟬’的詩句
1、《霜月》——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譯文: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壹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艷鬥俏,在寒月冷霜中爭艷鬥俏,比壹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2、《所見》——作者袁枚 朝代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壹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3、《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作者王維 朝代唐 譯文對照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譯文:寒山轉變得格外郁郁蒼蒼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裏的炊煙壹縷縷飄散。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
4、《初秋行圃》——作者楊萬裏 朝代宋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譯文 :夕陽看似無情,其實最有情,園裏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裏壹片蟬叫聲。
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妳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妳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妳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5、《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作者毛文錫 朝代唐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水茫茫。
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靈娥鼓瑟韻清商。
朱弦淒切,雲散碧天長。
譯文:斜陽落日送走最後壹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卷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籠罩在茫茫煙雨裏,煙雨隔斷了高唐臺下的迷夢。
江水搖碎岸邊漁船的燈影,遠處白蘋飄散著濃濃的香風。濤聲仿佛湘妃在彈奏淒清的怨曲,那朱紅的瑟弦淒切的悲鳴,久久地迥蕩在藍天白雲中。
3.描寫蟬的詩句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
“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壹年老,能令萬感生”(唐. 司空曙《新蟬》)。
“壹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裏”(唐 白居易《早蟬》)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壹入淒涼耳,如聞斷續弦”(唐 劉禹錫《答白刑部聞新蟬》)
“蟬聲無壹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宋 楊萬裏《聽蟬》)
“何必雍門彈壹曲,蟬聲極意說淒涼” (宋 劉克莊 《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
“高樹蟬聲入晚雲,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唐 雍陶《蟬》)
4.帶蟬字的詩句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靜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嶽《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範《後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5.常見的有關蟬的詩句
常見的有關蟬的詩句:
《蟬》
唐雍陶
高樹蟬聲入晚雲,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
《蟬 》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駱賓王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
王沂孫
壹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移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淒楚。漫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6.關於幾首寫蟬的詩
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壹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
這壹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
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壹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壹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壹,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壹“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
“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壹“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壹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
有了這壹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
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壹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壹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這裏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壹正壹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壹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
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唐詩別裁》)這確是壹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
同壹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這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托,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駱賓王《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首詩作於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禦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後,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詩壹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
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三、四兩句,壹句說蟬,壹句說自己,用“不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系在壹起。
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發。
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壹事無成,甚至入獄。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運用比興的方法,把這份淒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
同時,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相傳西漢時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愛情不專後,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
其詩雲:“淒淒重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壹心人,白頭不相離。”(見《西京雜記》)這裏,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這壹典故,進壹步比喻執政者辜負了詩人對國家壹片忠愛之忱。
“白頭吟”三字於此起了雙關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壹層。十字之中,什麽悲呀愁呀這壹類明點的字眼壹個不用,意在言外,充分顯示了詩的含蓄之美。
接下來五六兩句,純用“比”體。兩句中無壹字不在說蟬,也無壹字不在說自己。
“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沈”比喻言論上的受壓制。蟬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這裏打成壹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詠物詩寫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遙深”。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於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束之時,還是力有余勁。
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有誰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呢?這句詩人自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
然而正如戰國時楚屈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那壹個來替詩人雪冤呢?“卿須憐我我憐卿”,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
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壹體了。 這首詩作於患難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於詠物中寄情寓興,由物到人,由人及物,達到了。
7.有沒有人知道有關寫蟬的詩句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 [唐初]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駱賓王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齊天樂·蟬 王沂孫
壹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淒楚。漫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齊天樂·蟬 仇遠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音早鳴秋樹。薄剪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朝朝暮暮。奈壹度淒吟,壹番淒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雨歇空山,月籠古柳,仿佛舊曾聽處。離情正苦。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
齊天樂·蟬 周密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聞還歇。故苑愁深,危弦調苦,前夢蛻痕枯葉。傷情念別。是幾度斜陽,幾回殘月。轉眼西風,壹襟幽恨向誰說。
輕鬟猶記動影,翠蛾應妒我,雙鬢如雪。枝冷頻移,葉疏猶抱,孤負好秋時節。淒淒切切。漸迤邐黃昏,砌蛩相接。露洗餘悲,暮煙聲更咽。
現代人詠蟬詩句
《秋蟬》
裊裊迎來二月天,阡上農夫說豐年。
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風送秋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