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這年頭,我們帶孩子的時候,觀念有點沖突。婆婆的認知來自過往經驗,隊友的認知來自看手機視頻、網頁信息、親朋好友的提醒。我的認知大部分來自於自己看書,以及自己的觀察和親朋好友的提醒。我們對照顧寶寶的認知來源不同,肯定會有壹些差異,所以偶爾會有爭吵。
但是誰是對的呢?我婆婆覺得她多年的經驗,還有其他親戚朋友的口述經驗都很靠譜。我的隊友認為手機發視頻寫文章的都是專業的,親戚朋友的提醒壹定是靠譜的。我覺得這本書是我特意挑選的壹個名人寫的,肯定是可靠的。
我們三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爭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有時候我們無法溝通,因為我們都堅信自己的邏輯沒問題,所以妳的邏輯再有道理,和我的也不行,這就是錯的。
就這樣,三個人各持己見,我通常是被打敗的那個。然後,我會靜靜的看著他們兩個爭論。這是我的性格,不想吵架。
現在我這樣寫,我發現我真的不需要打了。只要不是觸犯底線的事情,打架就沒有意義。而且,打架的長短只是口頭上的愉悅。如果妳帶寶寶的時候帶的少,妳贏的理由就沒用了。有什麽意義?
什麽樣的贏才是真正的贏?就是說服對方按妳說的做。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所以,很多時候,我覺得他們的很多行為都是錯的。我不爭辯。我只是默默的按照我覺得有道理的去做,然後他們好像覺得效果還可以。這樣做也是好的。然後他們會用我帶來的方式帶來。這也是壹種說服方式。
有效地說服對方。
我覺得這個方法很有用,就像我最近理財賺了幾千塊錢,我隊友理財虧了錢,她就覺得我做的不錯,然後就同意了申請理財的額度。
這也是說話的效果。如果沒有這個效果,那我的隊友壹定給妳。理財比我強。
因此,我需要更多的行動來獲得結果。瞄準結果。而不是壹時的爭鬥,沒有意義。只要不觸犯底線,都沒問題。
平時看到項目上別人照顧寶寶的方式和我的認知有沖突,就想糾正,但是發現沒用,總感覺像扇別人耳光。所以,我就忍住不說了。
我帶孩子沒有好結果,我就說別人的錯,別人肯定不理妳。
為什麽不看著比我好,比我優秀,覺得我做的不對?
這也是我的非生產性發言。所以,妳不需要去糾正別人做的與妳的經驗和認知不符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每個人都有自己可靠的來源,每個人都有邏輯。妳沖進別人的邏輯圈,別人肯定會給妳壹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