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代先後排列順序是:詩經、唐詩、宋詞、元曲。
1、《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2、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唐朝(618年—907年)。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壹,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壹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3、宋代盛行的壹種中國文學體裁。宋朝(960年—1279年)。
宋詞是壹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壹,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4、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壹種文藝形式。元朝(1271年—1368年)。
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壹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
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壹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擴展資料:
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產生了適合本民族語言的詩歌形式。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其中最早的詩作於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時期中葉。
到了戰國時期,在南方的楚國華夏族和百越族語言逐漸融合,其詩歌集《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壹些形式限制,更能體現南方語言的特點。
漢代時樂府詩形成。樂府詩是為了配音樂演唱的,相當於現代社會的歌詞。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三國時期以建安文學為代表的詩歌作品吸收了樂府詩的營養,為後來的格律更嚴謹的近體詩奠定了基礎。
到了唐代,中國詩歌出現了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律詩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對仗都有規定。絕句的規定稍微松壹些。
另外,在宋代達到頂峰的詞也是詩歌的壹種重要形式。詞的格式要依從壹些固定的詞牌,以便於配以樂曲演唱。
自元代開始,中國詩歌的黃金時期逐漸過去,文學創作逐漸轉移到戲曲、小說等其他形式。
發展順序:詩經——楚辭——樂府——賦——辭——唐詩——宋詞——元曲
百度百科——詩經 (中國最早詩歌總集)
百度百科——唐朝 (中國歷史朝代)
百度百科——唐詩 (唐朝詩歌通稱)
百度百科——宋朝 (中國歷史朝代)
百度百科——宋詞 (中國文學)
百度百科——元朝 (中國歷史朝代)
百度百科——元曲 (文藝形式)
百度百科——中國古代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