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徐州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徐州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過年了,好熱鬧。貼春聯,放鞭炮。女兒想要花,兒子想要槍。老嬤嬤買了壹個木疙瘩,老人買了壹頂新氈帽。徐州城鄉傳唱的歌謠,表達了春節沈澱在老少心中的喜悅和希望。徐州是中國文化的故鄉,徐州的年和其他地方不壹樣,每年祭祀的時間最長,年味最濃,年數最多,天數最長。離春節還有幾天!妳對徐州春節期間的習俗了解多少?

徐州所謂的“年”,不僅僅指除夕和初壹。老人說,從臘月初八到元宵節是徐州的“年”。

第三天,第四天,我接到女兒,等著女婿。第五天,我忙著歡迎財神,準備業務和發送窮人。第六天,我有幸開張營業,接待朋友。第七天,是人節,敬祖敬老,學生喝熱粥。(“壹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初八,擇谷,過個好年;第九天準備出門,第十天準備燈籠。十壹吵,十二蓋燈棚,十三掛高燈,十四亮,十五蒸面。

向竈神獻祭

臘月祭竈活動俗稱“官三民四”。首先,請將廚房尺子進行編碼(即買壹張廚房尺子的肖像,編碼用紅、綠、黃三三種顏色印刷),晚上貼在廚房竈臺上。兩邊加對聯:“神說好話,下界平安”,上面寫“壹家之主”。同時念道:“廚主,請吃糖,神說好話,回宮求好運。”全家人依次敬竈神的時候。第二次值班後,全家人將分享麥片。

過年的民謠:忙的好像沒有年夜飯。

臘月二十三:家家有小年。

過了臘月二十三,總覺得很多年貨都沒準備好。

壹句民間諺語說:二十三送竈神上天,二十四煮花生炒糖果,二十五買新掃帚掃屋塵,二十六去市場割肉,二十七殺雞,二十八蒸饅頭做頭發,二十九垃圾汙物出門,除夕夜燒香守夜。如果沒有年夜飯,壹切都需要提前準備,那就加倍忙碌了。民間有句諺語:忙得好像沒有年夜飯。

我把攢了壹年的東西都拿出來了,看著孩子在忙碌中長大,我很開心。這是幾千年來的習慣。

春聯窗花:迎喜氣和幸福。

徐州人習慣在除夕貼春聯,這多半是男人的事。最簡單的就是在院門上貼壹副。很多人都要在自己的竈臺、櫃子、桌椅、水缸、石磨上放壹副。徐州人解放前,春聯多為“風調雨順,長命百歲”,“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又是壹年”。

春聯是書法藝術,剪紙藝術是剪紙藝術,窗花是集裝飾性、觀賞性、實用性於壹體的優秀民間節日藝術,在農村特別受歡迎。門牌,稱為“春旗”、“春勝”,貼在門楣、窗楣上隨風飄動,故又稱為“風簾”,是迎春、驅邪、避禍的功能,即古代“掛桃木符”的演變

現在徐州城鄉街邊集市,壹旦臘八過了,市場上到處都是賣春聯和窗花的,琳瑯滿目,猩紅金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除夕:祭祖和放鞭炮。

”爆竹聲中,微弱的陽光在畫廳中雀躍。我想教周,但卻向我要額外的錢。令人驚奇的是歲月並不令人討厭。華堂正獻蠟煙,衣裝誠真,壹夜好。”

民國徐州詩人蔔的這首詩,描寫了當時徐州人除夕夜的習俗和心情。除夕守夜不是家人圍坐在壹起,而是有很多事情要做,需要認真細致的去做。

飯後,祭祖開始,給祖宗擦幹凈幾條,雞、魚、肉、果壹壹擺好,燒香祭拜。普通人的祭祀雖然簡單,也就是擺上四盤供品,點上香,灑上壹杯酒,說幾句祈禱的話。也要在路口燒“過年紙”,向故人表心意。

後來壹家人團聚了。壹家人平時離家很遠,過年的時候在家裏團聚,坐在室內圍著火爐,舉行守夜祭祖,吃水果,喝香茶。成年人回顧壹年的辛苦,看著孩子跌入成年;孩子們聆聽長輩的教誨,期待春節的禮物和歡樂,等待新年的到來。當鐘聲響起時,每個人都會在餃子裏放鞭炮。這叫“交子”,意思是新年伊始,萬象更新。

現在除夕夜,有了央視春晚,守夜的話題也越來越豐富。往往八點開始,八點之前,有足夠的犧牲時間,事情完全可以做好。

正月初壹至正月十五的海關

第壹天:過年吃壹年素餃子。

大年初壹,放鞭炮,燒金箔,叫接天地。孩子要早起,起床拜年。

過年要穿新衣服,不然壹年都不會有新面貌。過年說話要有禮貌,不然妳會學瞎,當壹年流浪漢。所以壹年級的孩子最聽話,叫他們就磕頭,想喊什麽就喊什麽,還有壓歲錢。

徐州過年,第壹頓早餐,不能吃剩飯,不能喝面條和水湯,預示著壹年的迷茫和拖延。第壹餐只能是餃子素食,不能是餃子肉。蘇交子,力爭清凈壹年。徐州家庭主婦會在第壹天的淩晨做好準備好的素餃子。煮好了,第壹碗給天地吃,第二碗給學長吃,然後她就可以在家吃了。如今,在餐館吃年夜飯是壹種時尚。上主食的時候,首先要上壹盤素餃子,裏面放滿了蘑菇、春韭菜、豆子和豆腐。這是商人必須註意的。這可能是幾百年來徐州人的習俗。

第二天:見丈母娘。

在第二天,我開始拜訪我的親戚。以前的規矩是“初二奶奶,初三姑姑,初四初五姑姑”,現在變成了“初二初三先姑姑,初四初五再姑姑”。徐州也是如此。第二天是娘家接女兒、帶女婿的日子,是母親最忙的壹天。在徐州壹帶,女婿被稱為“高客”,要傾其所有,熱情相待。

第三天:紅狗日

大年初三,又稱紅狗日,與“紅嘴”諧音,通常不出門拜年。據說這壹天容易和人吵架。不過這種習俗早就過時了,因為現在過年很少有人聚在壹起了,已經淡了很多。

第四天:犧牲財神,不走遠。

以前老板要“炒”壹個人,這壹天不請自來拜神,對方心知肚明,收拾東西走人。還有傳說竈神這天會來查戶口,不宜出遠門。

第五天:為神求財,倒垃圾,做工作。

正月初五,徐州人稱之為“五忙”。早上起來,先給神燒香,晚上再收。在這個繁忙的日子裏,禁止縫紉,郊區和周圍幾十裏的人們經常去城隍廟進香,直到正月十五。

在徐州做生意的南方商人崇拜財神,大多是在農歷五月初五,他們說他們“搶劫財神”。所謂劫,就是初五壹大早去財神廟。

五月初五,有些地方叫“破五”,商店可以開門營業。因此,徐州的許多商家選擇這壹天,先在財神廟祭拜財神,然後放鞭炮迎接第壹位顧客。大年初五,還是壹個“送窮”的日子。從這壹天開始,妳可以倒垃圾,搬東西,做點工作,出城。

第六天:六月六,大順,開業,接待朋友。

大年初六,老店老店正式開門營業,燃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情況。傳說這壹天最受歡迎的男孩是年滿12的男孩,因為12是6的兩倍,所以稱為666大順。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節日裏積攢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人。

第七天:“男人日”

正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民節”,也叫“人民勝利節”、“人民慶祝節”。傳說女媧在創世之初,創造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然後在第七天,也就是“人的生日”,創造了人。這壹天的活動要顯示人的力量。蘇軾在徐州做官的時候,正月初七就領著人到郊外打獵。贏了之後“回去脫小米,用鹽和黑豆煮芹菜”就在壹起了。

第八天:選谷,是個好年。

農歷八月初八,是小米的生日,也叫順興節。都說星星在下界,天上的星星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預示著今年水稻豐收,天空陰沈沈的。

第九天:祭天

農歷九月初九,民間習俗是玉帝生日,會舉行隆重的祭天儀式。

第十天:獻祭石頭

第十天是石頭的生日。這壹天,磨、磨等石器都不能動,連石頭都要祭祀。

十壹:女婿日

正月十壹是“女婿節”,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第九天慶祝“神的生日”剩下的食物很多,除了第十天吃壹天,所以新娘家不用再花錢,就用這些剩下的食物招待女婿和女兒。民謠叫“請妳問女婿”。

十二點到十五點:元宵節燈

正月十壹過後,人們開始為元宵節做準備。童謠是這樣的:“十壹聲唧唧,十二個燈棚,十三個人開燈,十四個燈亮,十五行半月,十六個人把燈打完。”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壹年中的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春回大地的夜晚,又稱上元節。元宵燃燈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這壹天吃元宵和湯圓是必不可少的。十六夜的第壹個月是兒童節。所有的孩子都拿出燈籠,使勁打別人。這叫“摸燈”。重要的是,今年的燈籠留不到明年,必須“摸燈籠”銷毀。

盤點徐州傳統

春節娛樂活動

參觀,廟會,鎮民大會

為了慶祝春節,往年在農村,每到臘月,熱情的人們都會組織春節娛樂活動。郊區叫開會,銅山叫廟會,邳州叫鄉會。全部由農民自發組織,以舞獅、劃船、大頭和尚舞、板凳會、竹馬、花鼓等形式串聯起來,在各村巡回演出。

邳州《上海灘鄉誌》說:幾百年來,許多村民自籌資金開會,壹進臘月就開始排練,正月初壹至初八在各村演出。參與者從幾歲的孩子到十八九歲的老人都很開心。但在六七十年代,它作為封建迷信被禁止了。

1978春節村民會議恢復。村民們會壹直玩到元宵節,到了正月十五,春節的活動會被推向高潮。只是比以前增加了新的形式和新的內容。

制造新年:鑼,鼓,歌舞遊行

徐州市史誌協會副會長李世明回憶起奎山年近九旬的苗先生,對那些年發生的事情激動不已——怎麽辦?見面。這裏的問候不是指鄰裏親戚之間私下的禮節性交流,而是指村社之間以鑼、鼓、雜技、旱船、舞獅等形式進行的相互崇拜、娛樂和競賽,表現了村莊的威嚴、團結和禮儀。

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嗩吶、笙、鈸等壹群人開道,後面跟著壹個大個子,每人拿著壹個直徑壹尺多的大鈸,鈸聲震天,後面跟著壹個四面或六面都是紅漆的大鼓,最多八面,或倚在胸前吹噓,或有人背著。後面排著長隊。前面有人抱著糧桶秤,有人戴著面具裝著鬼神,後面跟著村民,男女老少。奇怪的是,每個人都拿著壹個兩頭翹起來的長凳。隨著鼓點的節奏,壹邊喊,壹邊彎腰用板凳敲地,左右,嗩吶悠悠,板凳猛烈地敲地,還有壓雲的哭聲。

老人們說這種活動不是壹次兩次了。春節期間可從初三持續到元宵節,初七(人民日)掀起高潮。元宵節還和其他村的鑼鼓隊比賽。

這種春節的民俗,地方色彩很濃,在其他地區很少見。徐州以前的地方誌和近年來的民間著述都沒有記載。古代徐州曾有“儺舞”,漢畫像石上有儺舞的圖像,載歌載舞,動作簡單粗暴。奎山的這種會,顯然有著原始淳樸的鄉村和祭祀的意義。

類似的社祭活動,銅山稱之為“神會”,流行於劉鑫壹帶。邳州被稱為“村協”。都是年前準備的,大年初二去鄰村演出,鄰村也是壹直到上元節才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