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覺得有錢的幸福,沒錢的幸福。臺灣詩人余光中有句詩:“貧窮不是不快樂。”詩是普通的詩,意境沒有那麽崇高。但是嚼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
幸福的前提是知足。知足之後會發現貧窮也是幸福的,會有心情去品味貧窮的幸福。
小時候沒有玩具的時候,孩子們就用鐵絲做壹個鐵環,用鐵鉤推。因為鐵環滾動需要較快的初速度,所以妳必須在鐵環的帶動下奔跑。妳跑得越快,鐵環就會滾得越快。帶著鐵環跑步,跑出了生活的精彩,覺得速度帶來的快樂好刺激。輥環可以在窄脊上,這是掌握平衡技巧;有時候幾個人在路上滾鐵環,練進取心和耐力。雖然箍簡單,但我們都忘了貧窮,把自己變成了追風少年。那壹刻,誰敢因貧窮而低估心智的成熟?誰敢否定壹個少年單純的快樂?
看看老電影裏的情節。因為窮媽媽沒有東西給孩子吃,就抱著孩子,指著天上的星星講壹個遙遠的神話。母子倆都幸福,那種天倫之樂來之不易。這個經典的情節難道今天還不感動我們嗎?
其實,當我們冷靜觀察貧窮,換個角度,我們很容易發現貧窮也有它的好處。比如妳不用擔心門是否關緊,出門不用害怕遇到小偷,不用擔心有人追債,不用擔心債務人逃跑,不用在某個場合費心炫耀自己的身價,甚至不用考慮死後遺產的分配。現實中,可憐的夫妻倆,齊心協力謀生,男方對花不太感興趣,女方也不感興趣。孩子懂事好學,讓大人省心。
壹個朋友,以前很窮,後來發展到從縣城到省城都住總統套房,為了感謝妻子多年來與他同甘共苦,讓她樂在其中。他們壹進房間,服務員就為他們脫下鞋子。第壹次享受這種服務的時候,夫妻倆還不習慣,就說要照顧好自己,不要被服務員打擾。服務員走後,他們從壹個房間到另壹個房間,享受這個和那個。因為他們太興奮了,吃不下也喝不下,直到淩晨壹點才感到困倦。壹個朋友對妻子說,我們睡覺吧。老婆說花了壹萬多。經過計算,這壹晚平均每小時價值2000多元。如果在這裏睡著了,和在家裏睡沒什麽區別,真的很浪費。聽了妻子的話,他的朋友覺得妻子是對的。於是他們壹會兒吃飯,壹會兒上廁所沖浪,壹夜未眠。結果,夫妻倆天壹亮就犯困頭暈。
按照入住總統套房的服務標準,酒店經理會在第二天早上親自迎接客人。看到他們又困又沮喪,經理道歉說:“看,妳們倆肯定沒睡好。如果我們服務不周到,請批評我們。”朋友聽了經理的話,連忙解釋道:“沒事,沒事,只是我們舍不得睡。”
而壹個朋友的故事則說明,財富不壹定讓人幸福!
貧窮對某些人來說也是壹種精神財富。每年高考季,總能聽到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考上了名校。翻看關於他們的報道,我們發現壹個規律,就是為了改變貧窮的命運,他們以火中取栗的學習精神為生命,從此大踏步前進,壹路高歌猛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貧窮在他們貧窮的時候給了他們改變的力量和勇氣,開啟了顛覆性的人生,也體味到了在貧窮的壓力下贏得的人生幸福。
古人雲:“弱水三千,我只需壹瓢飲之。”。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中妳需要的並不多。多了又有什麽用?從生活本質來說,木床和龍床沒什麽區別。當妳睡覺的時候,妳閉上眼睛。既然可以睡木床,又何必追求龍床呢?何苦不開心呢?
有錢有幸福,沒錢也有幸福。雖然有錢和沒錢是兩回事,都可以得到幸福,但是窮的時候得到的幸福是不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