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白關於歌詠月亮的詩集,急需!!!!!

李白關於歌詠月亮的詩集,急需!!!!!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小詩雖然只有二十八字,卻為峨眉山月留下壹幅極為珍貴的藝術寫照:掛在峨眉山上的半輪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靜之際,李白啟程遠行,送行的即已歸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戀之情不能自己。他在這首小詩中連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但是不露痕跡,不厭其重,反而顯得天然渾成,隨分自佳,含情縹緲,因而“古今目為絕唱”(王世懋《***圃擷余》)

李白在京師長安僅被閑置於翰林院,非常不滿現狀,曾寫《古朗月行》,隱而喻之。詩雲: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雙疑瑤臺境,飛在青雲端。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淒愴摧心肝。

小時不識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神仙所居的瑤臺裏的鏡子飛到天上。傳說月亮升起的時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兩只腳,當看到月中桂樹時,才發現月亮有多圓呵!月宮的白兔搗藥是給誰吃的?接下來便染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蝕影,陰精淪惑為喻,對玄宗的荒淫享樂與楊國忠等讒諂蔽明,表示了憂怨和沈痛。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在西奔巴蜀的途中,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使。此時唐肅宗已在靈武即位,要求李璘率所部向他靠攏,***同抗叛。然李璘卻為自己設計了壹張藍圖:克廣陵(今江蘇揚州),取金陵(今江蘇南京),割據半壁江山。李白不知李璘的真實意圖,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毛遂自薦,成了李璘的幕僚。他想抓住這個風雲動蕩的機會,靠著李璘而建功立業。然而,他這壹寶押錯了,李璘並非具有領袖素質的皇子,不出兩個月,就遭到兵敗被殺的下場。李璘敗後,其性質被定為唐廷的叛逆,作為幕僚的李白,被唐肅宗判了死刑。幸得郭子儀的解救,李白才改流夜郎(今貴州桐梓縣) ,中途遇赦,歸至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逢峨眉山下來的蜀僧去長安,李白追憶峨眉山月,感慨萬分,寫下了《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裏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闕。

壹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可以說,李白對峨眉月始終未能忘懷,就是萬裏遠遊之後,也壹直既看且憶,更感覺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黃鶴樓前看見來自故鄉的僧人,他帶來了峨眉月,這明月定將伴送他到長安去。這明月不僅照到江夏,照到長安以及周圍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實,萬裏***明月,本無所謂這裏明月那裏明月之分。但是,這壹方面可見李白對故鄉月亮情有獨鐘,另壹方面對比自己身似浮雲,滯留吳越,羨慕蜀僧歸時還可見到峨眉月。

盡管李白遇赦,但是已被永遠拒絕於政治之外。人在旅途,李白難免望月思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從床前到天上,從月光到秋霜,距離不可謂不遠,想象的橋梁就在這壹瞬間架起來了;從舉頭到低頭,從望月到思鄉,就在壹俯仰之間完成了。神思飛越千裏之外,天涯足跡,人世的滄桑,壹壹浮出腦海。有壹個聲音在心頭壹遍遍呼喚:故鄉,故鄉。

代宗寶應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已愈花甲的李白流寓當塗,盡管身體和精神狀況均已不如從前了,但仍放情縱飲, 曠達豪俠之氣溢於言表: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日龍山飲》)

李白的壹生,是浪漫的壹生,富於詩意的壹生;是流離失意的壹生,卻又是曲折離奇的壹生。李白壹生與月亮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寫月亮,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心境之下,月亮的名稱也不盡相同。他把月亮自如地安排在詩中,並給月亮起了幾十種好聽的恰如其分的名字,這是李白寫月亮的特點之二,比如從形象色彩上寫的:有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彎月、半月、薄月、清月等。如和自然景物結合起來寫的:有山月、海月、雲月、風月、花月、沙月、青天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石上月、雲外月等。如為了對歷史的追憶,表明時間的:有漢月、曉月、寒月、古時月等。李白壹生漫遊過許多地方,雖然各種景物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他念念不忘的還是月亮。在他看來,每個地方風景、人情不同,月亮也隨之不同,所以出現了:天門月、金陵月、秦地月、竹溪月、西樓月、三江月、蘆洲月、五溪月、海上月、洲前月、江月、瑤臺月、秦樓月、峨眉月、淪島月、淮月、楚關月、秋浦月、西江月、邊城月、碧山月、後湖月等等。此外,還有像孤月、新月、浮月、好月、高月、歸月、禪月、席月、萬裏月……。光是“明月”在李白的詩中,就使用過四十五次之多,在從古至今的詩人中,有誰作品中曾出現了如此之多的月亮,有誰能挖空心思贈與月亮如此絢麗多彩的芳名,不說後無來者,但肯定前無古人。總而言之,李白對月亮始終有著誠摯的向往和追求。因為月亮是純潔高雅的象征,合於詩仙光明磊落的心地,於是,李白望月、思月、呼月、邀月、問月、醉月、賞月、弄月、夢月,甚至“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但是現實生活總是不盡人意,只能“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嘩及賈至遊洞庭》)。我們由此可見李白對明月之喜愛,也因此悟出詩仙之子“明月奴”之命名緣由。

「淥水曲」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烏棲曲」李白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

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行行遊且獵篇」李白

邊城兒,生年不讀壹字書,但將遊獵誇輕趫。

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金鞭拂雪揮鳴鞘,

半酣呼鷹出遠郊。弓彎滿月不虛發,雙鶬迸落連飛髇.

海邊觀者皆辟易,猛氣英風振沙磧。儒生不及遊俠人,

白首下帷復何益。

「飛龍引二首」李白

黃帝鑄鼎於荊山,煉丹砂。丹砂成黃金,

騎龍飛上太清家。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顏如花。

飄然揮手淩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登鸞車,侍軒轅,

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鼎湖流水清且閑,軒轅去時有弓劍,古人傳道留其間。

後宮嬋娟多花顏,乘鸞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

造天關,聞天語,長雲河車載玉女。載玉女,過紫皇,

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後天而老雕三光。

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

豫章行」李白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豈惜戰鬥死,為君掃兇頑。

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秋思」李白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坐愁群芳歇,白露雕華滋。

搗衣篇」李白

閨裏佳人年十餘,顰蛾對影恨離居。忽逢江上春歸燕,

銜得雲中尺素書。玉手開緘長嘆息,狂夫猶戍交河北。

萬裏交河水北流,願為雙燕泛中洲。君邊雲擁青絲騎,

妾處苔生紅粉樓。樓上春風日將歇,誰能攬鏡看愁發。

曉吹員管隨落花,夜搗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長,

真珠簾箔掩蘭堂。橫垂寶幄同心結,半拂瓊筵蘇合香。

瓊筵寶幄連枝錦,燈燭熒熒照孤寢。有便憑將金剪刀,

為君留下相思枕。摘盡庭蘭不見君,紅巾拭淚生氤氳,

明年若更征邊塞,願作陽臺壹段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