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山迎客松的詩句 1. 贊美黃山迎客松的詩句
1、黃山迎客壹青松,枯幹仙身不老翁
穹石埋根搖日月,迎風傲雪耐霜冬
2、《題黃山人庭前孤桂》
作者:方幹
映窗孤桂非手植,子落月中聞落時。
仙客此時頭不白,看來看去有枯枝。
3、《黃山迎客松》(壹)
奇松矗立玉屏邊,四季伴生雲霧間。
根下從無壹撮土,青獅石上壽千年。
滄桑閱盡國之寶,歲月輪回對禦筵。
舉臂廣迎四海客,和諧包納五洲賢。
4、《黃山迎客松》(二)
峭石雲端立勁松,嚴寒烈日自從容。
玉屏側畔書奇景,詩壁臨邊攬碧空。
傲雪千秋詳百態,淩風壹笑閱蒼穹。
承迎四海觀光客,樂在黃山歲月豐。
5、《黃山迎客松》七律
萬仞黃山平五嶽,
千秋世代頌歌名。
臥龍頻顧到春望,
雛鳳流連破故城。
紅日輝來霞落去,
青松妝點客為傾。
紫煙繚繞壹湖翠,
搖曳身姿醉裏迎。
6、《黃山貼壁松》
試膽崖邊壁與松,
相擁而立弟和兄;
同生***死情難悔,
齊度春秋又夏冬。
7、《黃山送客松》
虬枝蒼勁臂雙伸,
燦爛容顏面帶春;
好客黃山松老子,
殷勤作揖送遊人。
8、《黃山望客松》
望客殷勤上雨臺,
才逢君面又離開;
熱情揮手由茲去,
恭請明年又再來。
9、《黃山松》
峭壑陰森,雲氣洶洶;
松影翻飛,勢如遊龍。
披霜傲雪,屹立蒼穹;
蜿蜒其脊,橫空長虹。
10、《黃山陪客松》
玉筍峰前四翠虬,
蔭涼蓋下湧人流;
千年陪客情不悔,
任爾狂風暴雨稠。
、
2. 推薦幾首描寫“黃山迎客松”的詩詞
並未找到描寫迎客松的,只找到與黃山有關詩詞。
1. 《沁園春·憶黃山》宋代 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對孤峰絕頂,雲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洞裏桃花,仙家芝草,雪後春正取次遊。親曾見,是龍潭白晝,海湧潮頭。
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誰知此,問原頭白鹿,水畔青牛。
2.《送僧赴黃山沐湯泉兼參禪宗長老》唐代 杜荀鶴
聞有湯泉獨去尋,壹瓶壹缽壹無金。不愁亂世兵相害,
卻喜寒山路入深。野老禱神鴉噪廟,獵人沖雪鹿驚林。
患身是幻逢禪主,水洗皮膚語洗心。
3.《判道士黃山隱》唐代 皇甫大夫
道士黃山隱,輕人復重財。太山將比甑,東海只容杯。
綠綬藏雲帔,烏巾換鹿胎。黃泉六個鬼,今夜待君來。
4.《題黃山人庭前孤桂》唐代 方幹
映窗孤桂非手植,子落月中聞落時。
仙客此時頭不白,看來看去有枯枝。
5.《登黃山淩歊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唐代 李白
鸞乃鳳之族,翺翔紫雲霓。文章輝五色,雙在瓊樹棲。
壹朝各飛去,鳳與鸞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爍河堤。
爾從泛舟役,使我心魂淒。秦地無碧草,南雲喧鼓鼙。
君王減玉膳,早起思鳴雞。漕引救關輔,疲人免塗泥。
宰相作霖雨,農夫得耕犁。靜者伏草間,群才滿金閨。
空手無壯士,窮居使人低。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
小舟若鳧雁,大舟若鯨鯢。開帆散長風,舒卷與雲齊。
日入牛渚晦,蒼然夕煙迷。相思定何許,杳在洛陽西。
3. 黃山 迎客松 詩句
黃山迎客松
作者:葉常昆
在黃山的石崖上,
有壹棵蒼勁的古松。
它植根龜裂的崖縫,
卻長的郁郁蔥蔥。
朝暉中喜迎賓客;
雨晦日呢喃霧蹤;
寂寞時與溪流對唱;
賓至時它深情鞠躬。
盤虬的身姿攬日擁月,
如蓋的綠蔭清涼噴湧。
風在他的軀幹
留下了刀痕,
雪在它的樹冠
凝聚了霧松。
雨蝕雷劈仍堅挺,
日月輪替亦從容。
在黃山的石崖上,
有壹棵蒼勁的古松。
它似乎傾倒山崖,
卻始終展翅淩空!
4. 關於“迎客松”的詩句有哪些
1、追悲謝靈運,不得殊常封。
縱然孔與顏,亦莫及此松。2、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閑雲似我閑。
3、掃地物莽然,秋來百草生。飛鳥還舊巢,遷人返躬耕。
4、皇天後土力,使我向此生。貴賤不我均,若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獨立天地經。
寄言青松姿,豈羨朱槿榮。昭昭大化光,***此遺芳馨。
——《古松感興》唐皇甫松5、《題遺愛寺前溪松》6、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千尺。
——《南軒松》唐李白7、弱質豈自負,移根方爾瞻。細聲聞玉帳,疏翠近珠簾。
未見紫煙集,虛蒙清露沾。何當壹百丈,欹蓋擁高檐。
——《嚴鄭公階下新松》8、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9、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陰徹上方。
10、兩廊諸嶽色,九裏亂松聲。11、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
12、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13、欲知松老看塵壁,死卻題詩幾許人。
14、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15、大可充棟梁,小亦宜桁福。
牽補芘風雨,無復思營築。迎客松,在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黃山"四絕"之壹。
其壹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壹只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壹只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裏,雍容大度,姿態優美。迎客松是黃山的標誌性景觀,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壹,從人民大會堂鐵畫《迎客松》至車站碼頭,都有它的身影。
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