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自然造物的詩句

自然造物的詩句

1. 關於造物的詩句

關於造物的詩句 1.關於新事物的詩句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解讀]在沈船旁邊又有千萬只船駛過,枯樹前面又有千萬棵綠樹在茁壯成長.唐敬宗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劉禹錫和白居易在揚州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詩贈劉禹錫,為劉禹錫被貶二十三年鳴不平,劉禹錫寫詩作答.雖然也感嘆自己遭遇不幸,埋沒壹生,自比“沈舟”、“病樹”;但又相當達觀,看到的是千帆競發,萬木爭春,自己並不感到頹唐.詩句形象生動,比喻新穎,包含著壹種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至今仍被人常用來說明沒落的事物,就由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千帆過:船只來來往往很多.萬木春:萬木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

[解讀]蒼茫的沙漠中,升起壹縷孤單的狼煙,直立而上;長長的黃河上,映照著將落的太陽,又紅又圓.詩句將塞外奇特的風光,寫得開闊鮮明,氣勢雄渾,如在眼前.“直”、“圓”二字傳神,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表現了詩人的親切感受.詩人把自己只身赴邊的孤寂的情緒溶化在自然景觀的描繪中.近代王國維稱這兩句詩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大漠:沙漠. 孤煙:指狼煙.燒狼糞的煙,直上而且不散開,容易看得見,古代用來做軍事報警.直:孤煙高而不散的樣子.長河:指黃河.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解讀] 平原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每年壹度秋枯春榮.無情的野火哪能燒盡,溫暖的春風又使它發芽滋生.前兩句寫出了野草壹枯壹榮的自然規律,後兩句寫出野草綿延繁榮的具體形象,熱情贊頌了野草雖備受摧殘,但枯後復榮,頑強堅韌的生命力.現常比喻革命的力量是阻擋不住,扼殺不了的.此詩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傳說後來他從江南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謁見老詩人、著作郎顧況.顧況看到他姓白名居易,就說:“長安物貴,居大不易.”接著看詩卷第壹篇《賦得古原草送別》,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說:“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因此替他宣傳,稱道他的才能,於是白居易名聲大振.離離:形容春草茂密繁盛的樣子. 枯榮:壹年壹度,秋枯春榮.枯,枯死,榮,茂盛.

2.有關農事的詩句

唐·杜甫《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唐·李紳《憫農二首》

春種壹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宋·範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3.造物無人卻有情全詩

這是清張維屏《新雷》詩作者: 張維屏 新雷① 造物無言卻有情②, 每於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③, 只待新雷第壹聲。

註釋 ①這首詩作於道光四年(1824)春初,寫春將到的喜悅。詩人以自然喻人事,在對新雷的期待和春天的歡呼中,透露出作者渴望社會新變的心情。

小詩短短四句,寓理於情,清麗可喜,耐人尋味。 ②“造物”句:《論語·陽貨》:“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詩本此。造物,指天。

③著:同“著”,助詞。 詩人贊美大自然雖然默默無言,但卻有情,寒盡而帶來春天,悄悄地安排好萬紫千紅的百花含苞待放。

在這寂靜之中,正蘊蓄著巨大的爆發力量,就等那壹聲震撼人心的春雷。春雷炸響,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壹個春花盛開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詩人迎接新世界來臨的喜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