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鄭清之有詩句雲:“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
六和塔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我即興寫了壹首詩:“小雨淡霧景朦朧,遊船輕入西湖中。
碧波方圓五公裏,滿湖詩句惹秋風。”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佳作更具神韻和特色。
他寫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這首七絕,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山影送斜輝/波光迎素月” “市聲到海迷紅霧,花氣漲天成彩雲。壹代繁華如昨日,禦街燈火月紛紛。”
元代詩人薩都刺描寫杭州清河坊的詩句, 杭州樓外樓菜館 “西湖醋魚何時美,獨數杭州樓外樓”。 有詩人留下詩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饈裏鮮,他日腰纏三萬貫,看舞越姬學醉仙。”
孟浩然有《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壹首詩: 百裏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 驚濤來似雪,壹座凜生寒。
南宋楊萬裏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紅凈,不遣潮頭過富春”的詩句。宋代曾在富陽石頭山(今鸛山)設觀濤所;而元代楊維楨“風送江聲萬裏潮”正是在這壹帶的記載;清代陳子瀾《恩波橋詩》又有“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劉克莊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隨逐客到嚴州”;南宋謝翺又有“潮信到嚴灘”的詩句(這裏所指的嚴灘即嚴子陵釣臺壹帶的急流險灘);元代仇遠有“直上嚴灘勢始平”;而清代黃仲則更有“海潮連日大,直過子陵灘”的詩句。 飛來峰,是靈隱地區的主要風景點。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蘇東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古蛟龍潭”的詩句稱道龍井的山泉。
廣東籍革命老前輩 *** 元帥的壹首詩句:“借得西湖水壹圈,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句“未能拋得杭州去,壹半勾留是西湖”, 宋代楊萬裏的那首“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樣動人的詩句,真可謂西湖詠荷詩中的千古絕唱了! 古時的白樂天守杭時有:“繞郭荷花三十裏”之句。 古人又把荷花比作光彩照人的美女,稱之:“紅白蓮花開***塘,兩般顏色壹般香。
恰似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宋鄭清之有詩句雲:"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句“未能拋得杭州去,壹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見其對西湖的眷戀之情。
唐朝詩人張á的《孤山詩》,由於詩中有“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等詩句 詩人白居易曾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的詩句。
宋鄭清之有詩句雲:“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六和塔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我即興寫了壹首詩:“小雨淡霧景朦朧,遊船輕入西湖中。碧波方圓五公裏, 滿湖詩句惹秋風。”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佳作更具神韻和特色。他寫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這首七絕,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山影送斜輝/波光迎素月” “市聲到海迷紅霧,花氣漲天成彩雲。
壹代繁華如昨日,禦街燈火月紛紛。”元代詩人薩都刺描寫杭州清河坊的詩句, 杭州樓外樓菜館 “西湖醋魚何時美,獨數杭州樓外樓”。
有詩人留下詩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饈裏鮮,他日腰纏三萬貫,看舞越姬學醉仙。” 孟浩然有《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壹首詩:百裏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
驚濤來似雪,壹座凜生寒。 南宋楊萬裏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紅凈,不遣潮頭過富春”的詩句。
宋代曾在富陽石頭山(今鸛山)設觀濤所;而元代楊維楨“風送江聲萬裏潮”正是在這壹帶的記載;清代陳子瀾《恩波橋詩》又有“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劉克莊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隨逐客到嚴州”;南宋謝翺又有“潮信到嚴灘”的詩句(這裏所指的嚴灘即嚴子陵釣臺壹帶的急流險灘);元代仇遠有“直上嚴灘勢始平”;而清代黃仲則更有“海潮連日大,直過子陵灘”的詩句。
飛來峰,是靈隱地區的主要風景點。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蘇東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古蛟龍潭”的詩句稱道龍井的山泉。 廣東籍革命老前輩 *** 元帥的壹首詩句:“借得西湖水壹圈,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句“未能拋得杭州去,壹半勾留是西湖”, 宋代楊萬裏的那首“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樣動人的詩句,真可謂西湖詠荷詩中的千古絕唱了! 古時的白樂天守杭時有:“繞郭荷花三十裏”之句。
古人又把荷花比作光彩照人的美女,稱之:“紅白蓮花。
2.有哪些描寫西湖的詞旌旗環水次。
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雕落,此中霜菊繞潭開,舟楫泛中流。怒濤卷霜雪。
別來遙禮只焚香:江南憶,風光不與四時同。 憑君吟此句。
雲樹繞堤沙。柳永所寫的都市,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壹曲離歌酒壹杯。早晚復相逢,神交如***遊,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綠觴春送客。詞***三首,第壹首泛寫江南風景:江南好,風景依舊諳。
(另有“風景舊曾諳”)日出江山紅勝火。 雪欺春早摧芳萼。
南遊吟草 現當代郁達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東南形勝,三吳都會,十裏荷花。羌管弄晴,吳娃雙舞醉芙蓉,卻開創的西湖詞的先河。
二 在宋代,添得新祠壹座無: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堂。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
異花四季當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遊。
長憶錢塘,便恐是西方,白居易另有詩提起它。 蘭堂客散蟬猶噪,宋初大名府人,太宗時賜進士及第,空知念舊遊,春來江水綠如藍,北方是汴京(開封)?(另有“能不憶江南,盡成愁嘆別溪橋,映日荷花別樣紅。
潘閬自號逍遙子,但是都沒有寫下西湖詞。第壹位使西湖在文壇上得勝名的作家是白居易。
他很自負這十首詞,曾經在寫給他的朋友範秀的信裏說:“若或水榭高歌,宋軒靜聽,它雖然只是短短五句。 獨想征車過鞏洛,原名《謝秋娘》。
他繼承白居易三首《望江南》,紅燭夜回舟,西湖終是小家容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寄題余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松韻自悲秋。)白居易以壹代大詩人,用當時最新的文學形式寫詞曲裏沒有寫過的新內容——西湖山水。
高墳武穆連忠肅,織文機學羽難飄。) 白居易效民間歌曲做小詞,這個《憶江南》調子,後來又名《望江南》。
他這三首詞是這個調子的最早作品。(前人說這個調子本是李德裕寫憶亡妓謝秋娘而作。
柳永《樂章集。裏大部分作品的對象是由宮廷而轉向都市的,那是宋詞壹大步的發展,隼勵秋深拂翠翹,要數到柳永,臨水傍山三百寺。
不過這十首詞讀起來還是夾雜樸拙的句子。但是經過晚唐,是不容忽視的。
三 北宋初期的西湖詞,潘閬之後。 接天蓮葉無窮碧,閑話覺忘憂。
桂子山寺,是指西湖的靈隱寺,雖然氣魄規模比不上謝靈運的詩,但是在宋代詞壇上的地位和影響,九曲清溪境不同。雙調的《望江南》調子,宋代以後才有,而把它擴展為十首連章,所描寫的又恰是新興的大都市杭州、西湖的景物。
東晉末年。 繁艷彩毛無處所。
不敢言遺愛。在他許多詩篇之外,還有壹首《憶江南》的小令,亦盡見於茲矣。”
後來四川和浙江嚴州都有它的石刻;傳說蘇軾也很欣賞它,把它寫在翰林院的屏風上;石延年又曾經把它化作圖畫,初唐詩人宋子問《靈隱寺》詩也有“桂子月中落”之句。(下句所謂“郡亭”是指唐代杭州刺史衙門裏的虛白亭,謝靈運在浙江永嘉寫了好多山水詩,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翌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這首詞寫杭州繁盛的人口,豪華的市場,雄偉優美的自然風景,以及人民大眾湖山嬉遊的情況,比潘閬的《憶余杭》,內容又豐富多了。
杭州在唐代雖然被稱為東南大郡,但實際上只是東南第三等都市。第壹等是當時全國經濟中心揚州,第二等是兩浙政治重心蘇州和越州(越州即今日紹興)。
到了五代吳越錢氏,它才從第三等超升為第壹等。北宋初年,全國的名都大郡褥長安、洛陽、金陵、揚州等處,都在殘酷的兵火下殘破了。
(姜夔白石道人便有壹首《過揚州》描寫揚州烽火之後景象。大家高中都學過。)
只有杭州太平無事,有因為有種種政治經濟及地理的良好條件,繼續發展,從“東南第壹州”躍升為全國第壹等大都市。它的盛況反映在宋代文學裏面的,散文以歐陽修的《有美堂記》為最著名,在此,就數柳永這首《望海潮》了。
都市繁盛的程度,壹般看商業稅額的多少。據《宋會要》的《食貨》所列稅額書面,北宋的杭州不但多於蘇州和江寧,並且超過了首都開封,占全國第壹位。
可見柳永這首詞的背景,並非誇張。比柳永遲壹些來到西湖的有蘇軾,他是繼白居易之後使西湖得盛名的壹位大作家。
他前後十年之間,兩次服官杭州,壹***寫下三十多首詞,北宋詞家寫西湖詞,算是他最多。但這三十多首詞大半是官場應酬和贈妓應歌的遊戲筆墨,反而不及他的西湖詩。
如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實際上,蘇軾在熙寧、元佑年間的杭州官場詞,遠不及他元豐年間的黃州貶所詞。大敵是因為前後處境不同,對政治生活體驗不同,作品的成就便有了高低。
(蘇軾在西湖修築有蘇堤,但奇怪的是,他的詞裏卻沒有提到。可見當時蘇軾對於詞的看法還沒有超出當時文人的狹隘見解。)
北宋末年杭州出來壹位名詞家周邦彥。他是杭州。
3.描寫西湖的好詞好句細細想來,若論水,西湖不及太湖,不 太洱海;若論山,雙峰不及雁蕩,更不及黃山。
為什麽西湖的名聲尤高,吸引著多的遊人?是因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麽?是因為明晴明晦,山的變化無窮麽?後來 遊嶽廟,我才想通了這個問題。從建築藝術上看,嶽廟並無特色;從造形藝術上看,嶽飛的塑像更是不倫不類。
但是這裏的遊人四時不斷,很清楚,有誰到西湖不瞻 仰嶽廟呢?如果僅有西湖山秀水美,而沒有白居易、蘇武、嶽飛、於謙、張蒼水這些偉大詩人、文學家和民族英雄,沒有傳為佳話的白娘子和蘇小妹,那麽可以設 想,遊人的興味是不會這麽濃厚的。
4.描寫西湖的詞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寄題余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宦遊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遊。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遊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
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遊。
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壹曲離歌酒壹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雕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嶽鄂王墓 元趙子昂 鄂王墓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憶西湖 明張煌言 夢裏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
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壹座無。 西湖雜詩 清黃任 珍重遊人入畫圖,樓臺繡錯與茵鋪。
宋家萬裏中原土,博得錢塘十頃湖。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 清康有為 淒涼白馬市中簫,夢入西湖數六橋。
絕好江山誰看取?濤聲怒斷浙江潮。 南遊吟草 現當代郁達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從奇處看,西湖終是小家容。 西湖詩詞壹李白、杜甫都到過浙江,但是都沒有寫下西湖詞。
第壹位使西湖在文壇上得勝名的作家是白居易。在他許多詩篇之外,還有壹首《憶江南》的小令,那是唐人第壹首詠西湖的詞。
這首詞編在他的《白氏長慶集》卷六十七,是他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退老洛陽時回憶江南舊遊之作。詞***三首,第壹首泛寫江南風景:江南好,風景依舊諳。
(另有“風景舊曾諳”)日出江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怎不憶江南?(另有“能不憶江南?”)第二首便是寫西湖: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第三首則是寫蘇州: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壹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桂子山寺,是指西湖的靈隱寺,初唐詩人宋子問《靈隱寺》詩也有“桂子月中落”之句。(下句所謂“郡亭”是指唐代杭州刺史衙門裏的虛白亭,白居易另有詩提起它。)
白居易效民間歌曲做小詞,這個《憶江南》調子,後來又名《望江南》。他這三首詞是這個調子的最早作品。
(前人說這個調子本是李德裕寫憶亡妓謝秋娘而作,原名《謝秋娘》;《海山記》說隋煬帝開西苑鑿湖泛舟,作雙調《望江南》;這兩說都不可信。雙調的《望江南》調子,宋代以後才有。)
白居易以壹代大詩人,用當時最新的文學形式寫詞曲裏沒有寫過的新內容——西湖山水,它雖然只是短短五句,卻開創的西湖詞的先河。二在宋代,最早最著名寫自然風景的詞,是潘閬的十首《酒泉子》,又名《憶余杭》,也是寫杭州西湖的(余杭就是杭州)。
但是前人還不大註意它在宋詞裏的地位。潘閬自號逍遙子,宋初大名府人,太宗時賜進士及第。
現在所傳他的《逍遙子》壹卷,其實只有這十首《憶余杭》。這裏錄它兩首: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堂。
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異花四季當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
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遊。長憶錢塘,臨水傍山三百寺。
僧房攜杖遍曾遊,閑話覺忘憂。旃檀樓閣雲霞畔,鐘梵清霄徹天漢。
別來遙禮只焚香,便恐是西方。他很自負這十首詞,曾經在寫給他的朋友範秀的信裏說:“若或水榭高歌,宋軒靜聽,盤泊之意,飄渺之意,亦盡見於茲矣。”
後來四川和浙江嚴州都有它的石刻;傳說蘇軾也很欣賞它,把它寫在翰林院的屏風上;石延年又曾經把它化作圖畫。不過這十首詞讀起來還是夾雜樸拙的句子。
但是經過晚唐、五代花間曲子詞氣密軟弱的兒女聲口,這十首詞樸拙峭拔,,倒也令人耳目壹新。而且他所寫的內容由閨閣而走出到自然界山水,也是晚唐、五代詞所未有的。
他繼承白居易三首《望江南》,而把它擴展為十首連章,所描寫的又恰是新興的大都市杭州、西湖的景物。東晉末年,謝靈運在浙江永嘉寫了好多山水詩,為詩壇開辟了山水壹派。
潘閬這十首西湖詞,雖然氣魄規模比不上謝靈運的詩,但是在宋代詞壇上的地位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三北宋初期的西。
5.描寫西湖的詞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寄題余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宦遊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遊。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遊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
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遊。
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壹曲離歌酒壹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雕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嶽鄂王墓 元趙子昂 鄂王墓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憶西湖 明張煌言 夢裏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
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壹座無。 西湖雜詩 清黃任 珍重遊人入畫圖,樓臺繡錯與茵鋪。
宋家萬裏中原土,博得錢塘十頃湖。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 清康有為 淒涼白馬市中簫,夢入西湖數六橋。
絕好江山誰看取?濤聲怒斷浙江潮。 南遊吟草 現當代郁達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從奇處看,西湖終是小家容。 西湖詩詞壹李白、杜甫都到過浙江,但是都沒有寫下西湖詞。
第壹位使西湖在文壇上得勝名的作家是白居易。在他許多詩篇之外,還有壹首《憶江南》的小令,那是唐人第壹首詠西湖的詞。
這首詞編在他的《白氏長慶集》卷六十七,是他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退老洛陽時回憶江南舊遊之作。詞***三首,第壹首泛寫江南風景:江南好,風景依舊諳。
(另有“風景舊曾諳”)日出江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怎不憶江南?(另有“能不憶江南?”)第二首便是寫西湖: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第三首則是寫蘇州: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壹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桂子山寺,是指西湖的靈隱寺,初唐詩人宋子問《靈隱寺》詩也有“桂子月中落”之句。(下句所謂“郡亭”是指唐代杭州刺史衙門裏的虛白亭,白居易另有詩提起它。)
白居易效民間歌曲做小詞,這個《憶江南》調子,後來又名《望江南》。他這三首詞是這個調子的最早作品。
(前人說這個調子本是李德裕寫憶亡妓謝秋娘而作,原名《謝秋娘》;《海山記》說隋煬帝開西苑鑿湖泛舟,作雙調《望江南》;這兩說都不可信。雙調的《望江南》調子,宋代以後才有。)
白居易以壹代大詩人,用當時最新的文學形式寫詞曲裏沒有寫過的新內容——西湖山水,它雖然只是短短五句,卻開創的西湖詞的先河。二在宋代,最早最著名寫自然風景的詞,是潘閬的十首《酒泉子》,又名《憶余杭》,也是寫杭州西湖的(余杭就是杭州)。
但是前人還不大註意它在宋詞裏的地位。潘閬自號逍遙子,宋初大名府人,太宗時賜進士及第。
現在所傳他的《逍遙子》壹卷,其實只有這十首《憶余杭》。這裏錄它兩首: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堂。
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異花四季當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
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遊。長憶錢塘,臨水傍山三百寺。
僧房攜杖遍曾遊,閑話覺忘憂。旃檀樓閣雲霞畔,鐘梵清霄徹天漢。
別來遙禮只焚香,便恐是西方。他很自負這十首詞,曾經在寫給他的朋友範秀的信裏說:“若或水榭高歌,宋軒靜聽,盤泊之意,飄渺之意,亦盡見於茲矣。”
後來四川和浙江嚴州都有它的石刻;傳說蘇軾也很欣賞它,把它寫在翰林院的屏風上;石延年又曾經把它化作圖畫。不過這十首詞讀起來還是夾雜樸拙的句子。
但是經過晚唐、五代花間曲子詞氣密軟弱的兒女聲口,這十首詞樸拙峭拔,,倒也令人耳目壹新。而且他所寫的內容由閨閣而走出到自然界山水,也是晚唐、五代詞所未有的。
他繼承白居易三首《望江南》,而把它擴展為十首連章,所描寫的又恰是新興的大都市杭州、西湖的景物。東晉末年,謝靈運在浙江永嘉寫了好多山水詩,為詩壇開辟了山水壹派。
潘閬這十首西湖詞,雖然氣魄規模比不上謝靈運的詩,但是在宋代詞壇上的地位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三北宋初期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