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七夕節的詩句如下:
1、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範成大《鵲橋仙·七夕》
2、彩雲斷、翠羽散,此情難問。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傑《乞巧》
4、崔徽休寫丹青,雨弱雲嬌,水秀山明。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5、涼月橫舟,銀河浸練,萬裏秋容如拭。張埜《奪錦標·七夕》
6、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7、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李賀《七夕》
8、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9、卻扇藏嬌,牽衣索笑,今夜差涼。劉鎮《柳梢青·七夕》
10、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
11、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吳文英《惜秋華·七夕前壹日送人歸鹽官》
12、天為歡遲,乞與初涼夜。晏幾道《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13、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李商隱《辛未七夕》
14、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孟浩然《他鄉七夕》
15、無半點閑愁去處,問三生醉夢何如。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16、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17、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李嶠《同賦山居七夕》
18、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癡牛騃女。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19、瓜果幾度淒涼,寂寞羅池客。吳文英《六麽令·夷則宮七夕》
擴展:
七夕節(乞巧節)或稱“女兒節”“女節”“古代婦女節”。
流行於甘肅省西和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甘肅省西和縣壹帶的七夕乞巧民俗出現於漢代,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明清兩代達於興盛,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
西和乞巧民俗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農歷六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晚開始,至七月初七日晚結束,前後歷時七天八夜,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蔔巧、送巧七個環節。
2008年6月7日,七夕節(乞巧節)經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