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春夜送朋友》賞析

《春夜送朋友》賞析

春夜送別朋友。

陳子昂

銀蠟燭冒煙,

金杯是賓客的盛宴。

離開大廳去想豎琴,

不要走繞山河的路。

明月遮住了高樹,

長河中沒有黎明

友友洛陽路,

這個會議將在哪壹年舉行?

陳子昂詩歌欣賞

有兩首《春夜別了朋友》,這裏選的是第壹首。

寫於吳澤天光元年(684)春。26歲時,陳子昂離開家鄉四川射洪,前往東都洛陽上書朝廷,謀求功名。在他離開之前,他的朋友們設宴為他送行。席間,朋友間的真情流露,引發了作者胸中的壹波詩意。這部告別作品從宴會的場景開始。

“銀燭吐煙,金瓶宴綺”。第壹聯運用對仗,使語言充滿對稱美,同時使眼前的景物生動起來,在對比中表現出色彩之美。銀蠟燭,水晶白蠟燭。金瓶形容酒杯奢華優雅。盛宴,盛宴。這幅對聯用詞華麗,鋪陳了宴會的盛大熱鬧,烘托了深厚的友誼。

酒席雖然豐盛,但卻是為送行而設的,所以難免籠罩在壹種離別的氣氛中,漸漸讓在場的人除了歡聲笑語之外,也有了惆悵和傷感。“出堂思琴,繞山河”的對聯引出離別的主題。這幅對聯出自謝朓的詩《離夜》,說的是“不彈琴哀”,但比謝的詩更自然更深遠,清晰地表達了此時此地的離別情景。

第三聯“明月藏高樹,長河不曉”,描寫的是夜空的景色。這裏並不是對景物的籠統描述,而是對背景的展開和時間的推移來進壹步烘托感情。長河不曉,意味著銀河在清晨消失。這幅對聯表面上看起來是獻給夜空的,實際上卻和宴席息息相關。月亮已經消失在高樹之後,銀河也已經消失在清晨的光線中,但是人還沒有散去,可見雙方是分不開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通過酒席的長短,襯托出對方感情的深淺。這種用風景襯托感情的含蓄手法,比感情的正面表達更有感染力。

文末的問題“這個會議哪壹年開?”就是結論。

漫長而遙遠;洛陽路,通往洛陽的路。這兩句話說的是:去洛陽的路很遠。這次分手後我們什麽時候見面?這個結局,真摯的感情,簡單的語言。全詩因反復渲染離別之情而沈浸在壹種淡淡的傷感之中。因為詩人此行充滿了求功名的信心,詩雖略顯感傷,但基調高亢明快,並沒有給人以沈郁之感。

這首詩自始至終流暢優美,除了第壹副對聯因情景描寫的需要而適當選擇外,其余用詞平實自然,無藻飾。他追求的是全詩的深刻和典雅。阿清詩人紀昀說得好:“這種詩在神的筋骨之間富有味道。如果是壹句壹句的打開,就不好了。如果妳復制它的音調,它也會失敗。”而且這首詩雖然描寫的是前景和情懷,但也有繼承和借鑒。有人指出它“是從小謝的《離別之夜》演變而來的。”臨別夜》是謝朓的《臨別夜與江常》,也是夜宴。將二者進行比較,可以看出陳詩歌在創作和語言上明顯受到謝詩歌的影響。但陳子昂沒有簡單地模仿他的前輩,而是做了壹些創新。謝的詩直白凝練,陳的詩婉轉細膩。在結構上,他更擅長精心布局曲折。在感情和景物的安排上,他先用優美的筆觸寫出宴席的繁華,再用婉約的筆調傳達離別的哀愁,再以宏大的時空背景烘托漫長的宴席和友情,最後以對旅途的憧憬結束全篇,層次分明。在整個場景中,感情自然是從優美的形象描寫中流露出來的。比壹般的離別作品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