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渴望祖國統壹的詩句 1.盼望祖國統壹的詩句
《梅嶺三章》作者:現代-陳毅壹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
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余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
〔壹〕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二〕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三〕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譯文:〔壹〕今即將兵敗身死我該寫些什麽?身經百戰才創立了這番革命事業,多麽的不易啊!這次我要到陰間去召集已經犧牲過的同誌。帶領十萬英靈擊敗國民黨反動派!〔二〕南方已經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後,我的頭顱要掛在城門上,那些還活著的同誌要多多努力,壹定要用勝利的消息來祭奠我。
〔三〕革命者四海為家,含有血腥味的風雨應當有止境,今天為正義的事業犧牲生命,反動派必將失敗,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將實現。2、《示兒》作者:宋代-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譯文: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壹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唯壹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壹。
因此,當朝廷軍隊收復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之時,妳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妳們的父親!3、《書憤》作者:南宋-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譯文:年輕時就立誌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裏飛奔著樓船戰艦。
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裏長城, 立壯誌為祖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4、《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作者:宋代-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譯文:醉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壹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
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壹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壹樣,震耳離弦。
壹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發人!5、《送紫巖張先生北伐》作者:南宋-嶽飛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馬蹀閼氏血,旗裊可汗頭。
歸來報明主, 恢復舊神州。譯文:軍中的號令像疾風暴雷壹樣迅速傳遍全軍,官軍的聲威震動了大地的每個角落。
軍隊長驅直入,必將迅速收復河洛壹帶失地,壹直攻打到幽燕壹帶。戰馬到處,踏著入侵之敵的血跡,旗桿上懸掛著敵國君主的頭顱。
官軍勝利歸來,把好消息報告皇帝,收復了失地,祖國又得到了統壹。百度百科-梅嶺三章百度百科-示兒 (宋代陸遊詩作)百度百科-書憤 (陸遊七言律詩)百度百科-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百度百科-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2.渴望國家統壹的詩句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壹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願望。 陸遊(1125壹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詩人。
在他的壹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串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他在臨終前寫的《示兒》詩,更是壹首感人至深、傳誦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壹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壹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壹。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之時,妳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妳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遊的絕筆。
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壹,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裏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沈、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鳴。
陸遊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
在陸遊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占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壞諶?臧鴉鍘⑶斬?猛叭ィ?彼甕齬?6?鼻兆謚?苷怨固擁僥戲劍?諏侔玻ń裾憬?賈菔校┙?⒘蘇?ㄖ?螅?壞?環⒎咄記浚?嶄詞У兀?炊?蚊?裘?閻?暮杭榍罔磣鱸紫啵?灰庀蚪鶉飼?デ蠛汀I芐聳?輳?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壹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
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壹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這壹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遊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遊壹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
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遊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陜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幹、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
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壹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余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誌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
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誌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壹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
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誌可見矣。 當然,這裏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遊的“素誌”是壹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
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壹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
早在南宋當時,劉克莊就有壹首絕句說: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後,南宋政府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並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後,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遊的子孫壹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的。
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道的南宋小朝廷連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又延續了四十多年。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壹首《讀陸放翁詩卷後》,詞意極為沈痛,其末四句雲: 青山壹發愁蒙蒙,幹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說,陸遊臨終時以不見“九州同”為憾事,現在他的孫子們卻看到了種這局面,但是統壹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消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以上所舉兩首詩,前壹首洋溢著“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情,後壹首抒發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悲痛,壹喜壹悲,都是由《示兒》詩引發的。他們的愛國熱情與陸遊息息相通。
其他評述陸詩而特別提到《示兒》這首的,就我所見,不下三十余家(請參看我與孔繁禮同誌同纂的《陸遊研究資料匯編》。
3.關於渴望統壹的詩句
關於渴望統壹的詩句包括:
1、南宋陸遊《示兒》
原文: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壹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唯壹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壹。
因此,當朝廷軍隊收復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之時,妳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妳們的父親!
2、唐代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原文: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譯文:
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麽不帶上鋒利的吳鉤,去收復那黃河南北割據的關山五十州?
請妳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淩煙閣去看,又有哪壹個書生能被冊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
3、南宋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原文: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譯文:
三萬裏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壹年又壹年。
4、唐代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原文: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
劍門外忽傳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聞此事分外歡喜淚灑衣衫。回頭看妻兒的愁雲頓時消散,隨便地收拾起詩書欣喜若狂。
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明媚春光陪伴著我返回故鄉。快快動身起程巴峽穿過巫峽,我穿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
5、南宋陸遊《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
原文: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譯文:
回憶當年鵬程萬裏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壹醒不知身在何處?灰塵已經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
胡人還未消滅,鬢邊已呈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壹生誰能預料,原想壹心壹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壹輩子老死於滄洲!
6、南宋嶽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原文: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我怒發沖冠登高倚欄桿,壹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擡頭放眼四望遼闊壹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裏只有浮雲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禦著壹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誌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4.渴望祖國統壹的詩句陸遊
陸遊的渴望祖國統壹的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簡析:
“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沈痛,但並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壹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壹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壹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壹的那壹天,只好把希望寄托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妳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遊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