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詩意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詩意

句意為: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原文:

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註釋:

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壹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翁媼(ǎo):老翁、老婦。

鋤豆:鋤掉豆田裏的草。

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鑒賞: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並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作者這首詞是從農村的壹個非勞動環境中看到壹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村有生機、有情趣的壹面。上片第壹、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

“茅檐低小”,鄧《箋》引杜甫《絕句漫興》:“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此正寫南宋當時農村生活條件並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說明春到農村,生機無限,又是農忙季節了。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他壹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註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壹。

賞析:

辛棄疾詞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寫農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壹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此詞寫農家和睦的生活與深摯的情意。兩位老人所住茅屋雖然低小,但屋前溪水淙淙,四周長滿青草,環境十分優美,而所養三子,又是那樣的勤勞樸實。老夫妻倆閑來無事,壹邊喝酒,壹邊以吳地柔軟的方言敘談家常,打趣逗樂。

作者將平常的生活情景熔鑄成詞,“醉裏”寫生活安祥,“媚好”寫精神愉快,寥寥幾筆,就寫出了白發老人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晚景幸福,極富人情味和生活氣息。愛山愛水,更愛山裏寧靜的生活!

此作正具有“淡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在描寫手法上,這首詞,沒有壹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壹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壹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沈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