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蟬聲聲的七絕詩句如下:
1、?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李商隱《霜月》
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壹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深秋時節,已經聽不到蟬鳴,萬裏長空時時傳來大雁寒冷淒切的叫聲。百尺高樓,月光如水,和天邊連成壹片。這是現實景色,澄澈空靈。
2、?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許渾《鹹陽城東樓》
寫晚眺近景,虛實結合:山雨將到,鳥雀倉皇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些是詩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和“漢宮”又給人無盡的聯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茵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
3、?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楊萬裏《初秋行圃》
以描寫蟬為目的,詩人寫落日催暮蟬,蟬鳴聲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寫了聞蟬尋聲,蟬兒閉口的情形,該句詩通俗易懂、真切傳神、趣味橫生。雖是即景寫景,卻亦具有壹番清新別致的情趣。
4、?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李商隱《柳》
“清秋”“斜陽”“秋蟬”點染了環境的淒涼,襯出秋日之柳的枯雕,表達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詩人把斜陽照柳,秋蟬鳴柳說成“帶斜陽又帶蟬”,這壹反,卻又將柳的形象給凸顯了出來。
5、?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傍柳邊行。——徐璣《秋行》
該詩句輔之以鳴蟬來增加動感,達到以動襯靜、動靜相生的藝術效果。詩人聽蟬,“動”無處不在,而這種“動”又與內心的靜緊緊相連。動景的描寫反襯詩人閑適寧靜的心境。用動靜映襯的手法,渲染出壹種淡遠寧靜的藝術氛圍。